取之有道,用之有法

2018-06-11 10:02陈雅芬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8年5期
关键词:内化共同体习作

陈雅芬

【摘 要】

许多学生在素材积累后,面对习作依然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则是积累的生活素材缺乏内化,与习作联系不紧密。本文从四个方面谈“学习共同体”下高年级记实习作素材如何与习作相联系和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操作,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论述,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

习作素材 习作教学 整合运用 学习共同体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记实习作的现状及原因

当今小学生处于信息媒体轰炸的时代,物质生活充实,对外界事物接触较多,视野更开阔,知识面也愈加宽广,基于这些因素,小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内容理应更丰富,但是情况却截然相反,许多孩子面对习作无从下笔,题材不够新颖,内容比较空洞,情感不够丰富。原因有以下二点:

(一)学生积累的生活素材缺少内化。许多孩子都有积累生活素材的好习惯,并将它们记录成册,但是积少成多并不代表就会写作了,正所谓量变不一定能质变。积累素材之后,没有对他们进行梳理、归纳、感悟,内化为自己能够理解、运用的材料,变成只是机械地积累素材,没有将其为写作构思并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二)积累的生活素材与习作联系不紧密。有些孩子善于寻找素材,但是并没有进行系统地整理归类,变成自己的习作资料储备。在构思习作思路时,缺少根据写作目标对素材进行筛选、整合的能力,寻找到素材与话题之间的关联,对素材的运用不够灵活、创新。

二、素材在习作中的运用

叶圣陶认为:“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学生并不是缺乏观察感受生活的机会和能力,而是较少将所见所闻所感进行及时记录并整合,做到将素材恰当运用于习作中。结合班级进行的“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级开展“小小记者,每日事迹我播报”的活动。每节课前3分钟,学生轮流上台分享昨日事迹,并用一两句话总结自己的感受。日本教授佐藤学指出:“学习共同体由传统的‘个人刻苦用功转向‘与他人对话交流的共同学习;由‘背诵、积累式学习转向‘发表、共享式学习。由此可见,素材的积累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在于将素材用活,而“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能更好地推动素材的交流分享。而这项素材分享的活动如何与习作相联系,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操作,以下将结合教学实践,分四种策略谈一谈。

(一)揣摩素材,记录感受

搜集素材时,不仅要求学生将素材记录成册,而且要求他们对素材进行思考、体会,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是“学习共同体”交流素材前的第一步,旨在自己的内化学习。

1.纵向、横向联系生活,深加工自己的感受

感悟内化是将素材恰当运用于习作中的关键环节。将自己对生活事例的看法、感受和疑问记录下来,可以是一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不仅会将素材与自己的情感表达、人生感悟、文化知识储备相联系,也会将身边人、事、物相挂钩,形成自己更深刻、更独到的见解,这一环节既能让他们在搜集素材环节就形成了对习作题目的领悟力,又能在写作中使文章更饱满、有深度。

2.联系课外阅读中的名人事迹等,挖掘素材宽度

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并且能将书中的事例展现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自己的经历进行整合,或对比,或共鸣,这样素材就注入了新的元素,有了深度和宽度。“学习共同体”不仅可以是生生学习,也可以是生“书”学习,即将课外读物视为一起学习的同伴。

(二)分类素材,整合运用

在积累素材时,老师会让孩子们将它们记录在本子上——《“记者”素材本》,并在首页做成目录,标注序号、页码、类型,方便学生對素材有个系统的整理归纳,此时“学习共同体”能帮助这一环节提高效率。老师会让同桌的两个孩子结成“学习共同体”,共同讨论如何分类、整理,并整合成册。

1.以内容归类。让孩子进行归类时,要让孩子明白可以将旅行、学习技能、趣闻轶事、亲情友情等分门别类。

2.以主题归类。可以根据作文题目类型划分,如:守信、团结、友谊、励志、励学等。当孩子接触到这些题目类型时,便能在资料库中快速搜寻、锁定、运用。

3.交叉运用。分类素材后,要让学生懂得在习作中,这两种分类是可以交替进行的,如学习一项技能可以感悟到坚持、励志;友情可以感悟到守信、团结等。让学生明白可以“一材多用”即同一个素材可以运用于多个主题;可以“多材一题”即多种材料运用与一个主题。

(三)交流分享,充实素材

除了每天课前的5分钟分享,“学习共同体”的交流形式还有以下几种。

1.集中交流。除了每天分享的学生需准备交流素材之外,我也让全班同学每周记录2次事例。此时的“学习共同体”不再是同桌之间,而是面向全班。交流时,也可以将同学们分享的新颖素材记录在素材本中。

2.分类交流。围绕单元习作主题、学校活动、季节特点等展开每两周一次的话题素材分享会。比如围绕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将辩论与素材分享结合在一起。

(四)罗列提纲,叙写成文

有了前期的素材积累与整合归纳的基础后,便是将它们付诸于习作中的时候了。

每周一次的习作课上,都围绕一个主题,先分享积累的可适用的素材,其后在“学习共同体”内交流讨论习作思路,然后全班交流互提思路,罗列写作提纲,合作写成一篇习作。

运用“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实现了习作素材资源分享的最大化,学生们不再羞于下笔,肚里有墨水,脑中有储备,懂得应将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些方式给素材与习作架上了一座桥梁。只有将素材整合与习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化万.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

【2】谢丽成.我的生材之道——浅谈习作素材的开发和应用【J】.学周刊,2013(11)

猜你喜欢
内化共同体习作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习作展示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