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霞
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今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宣布中国扩大开放新一轮举措,以及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释放出新时代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强烈信号。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今年政府重点工作之一。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今年要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上,如何理解提炼我国所形成的开放路径?下一步,如何推进开放再扩大,提升开放水平?围绕这些问题,《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了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
“中国的改革和開放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姊妹,当前我们要用更高水平的开放倒逼引领新一轮更深层次的改革。”周汉民说。
《财经国家周刊》: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过往历程,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路径?
周汉民: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上,强调中国人的国际观和国际贡献,非常必要。这可以用很多指标来说明。
首先,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以及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最大的贡献,是在过去40年,让7亿多国人脱离绝对贫困的陷阱,占整个世界脱贫总人口的3/4。这是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其次,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本世纪初到现在这段时间看,2001年中国经济总量是11万亿元人民币,2017年82.7万亿元人民币;2001年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量5000亿美元,2017年接近3.8万亿美元;2001年中国的外汇储备2000亿美元,2017年超过3.1万亿美元;2017年中国利用外资超过1300亿美元,是世界利用外资的最重要国家之一,与此同时,中国对外投资超过1200亿美元,成为世界对外投资国前三名。
所有这一切,无不证明改革开放是一个国家走向复兴的不二法门和根本途径。
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是从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渐融入世界的汪洋大海。这个过程,有几个重大标志。比如,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国内规则开始对接上国际规则,开启了改革开放新进程。2013年,在上海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比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贸区为目标,全面深化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随着海南省获准在全境建立自贸区(港),目前全国已经设立了12个自贸区,向世界亮明了我国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财经国家周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理解高水平开放?
周汉民: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低三高”构成新常态的基本格局。
所谓“一低”,指的是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1978年到2012年这35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9.8%,世所罕见;从2013年到2017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为7.1%,其中2017年为6.9%,经济增速在放缓。
“三高”,一是指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中国人口进入新的拐点。过去五年,我们的新增劳动力年均减少300余万,未来五年可能还要超过这个数字。对此,国家及时出台全面二孩的政策,具有远见。二是指资源能源成本不断提高。三是指环境成本提高。
在这样的格局下,要继续前行,必须解决此前高速增长带来的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益等问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所以,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非常关键。
当下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都是围绕高水平开放而展开。例如,雄安新区要建成开放发展先行区,打造成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自贸区及自贸港则是支撑和引领全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的门户和枢纽。
《财经国家周刊》: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结束了前两年的下滑,不仅实现两位数增长,而且增速创6年新高。如何看待这一成绩单?这样的增速能否持续?
周汉民:改革开放以来,外贸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从1978年到2013年的35年间,中国的对外贸易几乎每四年就翻一番,发展速度非常惊人且非常难得。而且,从1000亿美元迈上1万亿美元和从1万亿美元迈上2万亿美元,都只用了3年时间,美国、德国分别用了8年。
在这样的高增速基础上,2015年、2016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
2017年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增长14.2%。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元,增长18.7%。
对于两位数增长怎么看?首先,事在人为,这是我国在推动外贸稳增长方面诸多努力的直接体现,例如“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新兴市场开拓有力,一系列扩大进口政策措施的实施,“放管服”改革逐步深入,国内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外贸发展内生动力增强等等。
第二,2017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外部需求有所回暖。2017年,世界经济复苏好于预期,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去年前三季度全球70个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合计出口值同比增长9%以上,贸易增势明显。
2018年,世界经济将迎来全面复苏,中国对外贸易延续两位数增速,是可以期待的。
《财经国家周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将积极扩大进口。扩大进口对高质量发展有何意义?如何让扩大进口之路更加顺畅?
周汉民:扩大进口,是基于当前我们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用数据体现,就是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我国每年约有1.3亿人次出境旅游,旅游外汇支出约2600亿美元。分析消费内容,用于吃住行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都用于购物,从奶粉到化妆品,从马桶盖到保健药品,中国人的购买力在全世界都不可复制。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出境购物的需求能不能通过扩大进口来满足?理应如此,让老百姓在国内就能买到这些东西。
所以,去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届博览会已经定于今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
与以往的广交会相比,进口博览会有实质性变化,我们称其安排为“6+365”,即6天会期,365天全时开放。所以,接下來扩大进口的道路会更加通畅。
《财经国家周刊》:根据世界银行2017年、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对全球190个经济体营商效率的排名,与国际高标准的营商环境相比,中国的营商效率和便利化水平仍有差距。在提升营商环境方面,你有什么建议?
周汉民: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世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有11项指标:一是开办企业,手续要简便再简便,所需的天数要缩短再缩短;二是办理施工许可证;三是获得基础设施的支持,尤其是电力的支持;四是企业登记财产;五是企业获得信贷;六是企业需要得到保护,尤其是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七是纳税及税后服务;八是跨境贸易;九是合同执行;十是办理破产手续;第十一项是新加的,叫作劳动市场监管,与我们所说的事中事后监管有一定相似之处。
190个国家和地区中得分最高的是新西兰,2018年的得分是86.55分,得分最低的只有19分。我国得分是65.29分,连续两年名列78名。这份报告是一面镜子,每一项分数都有详细的分析。
总结两年的营商环境报告,优越的营商环境有三大特点:第一是尊重,尊重所有的市场主体,确保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第二是开放,通过对内对外不断开放,把开放作为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的不二法门;第三是最核心的,规则与法律的透明度。透明度问题是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从1948年努力到今天的几个重要原则之一。透明度原则,强调让人们能够了解政策和法律制定的原委、走向,让社会和经济主体建立稳定的预期。透明度不在于法律的简易或复杂,而在于法律的持续和可预期,良好的营商环境建立在稳定的预期之上。
宏观营商环境其实就是通常所讲的投资环境,好的营商环境应由稳定清明的政治环境、活跃有序的经济环境、包容大气的文化环境、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以及健全完善的法治环境等共同构成。例如,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坚持反腐倡廉,就是要坚守住清正廉洁,坚守住稳定;在活跃有序的经济环境方面,2018年,全国统一的负面清单如能真正落地,将成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和企业家稳定预期的基础。
此外,当前中国应尽快建立与世行指标相对应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以此指导并推进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提升。
《财经国家周刊》:中央要求全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目前国内自贸区建设,已经形成了哪些成熟的经验?在复制推广经验方面应该如何统筹布局?
周汉民:自贸区不是盆景,绝不能孤芳自赏,而应是苗圃,当迎春色满园。
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其成立之初,区区28.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与上海6340平方公里相比,不到1/220。2015年扩区后,面积达到120.72平方公里,占浦东新区土地面积1/10,占上海总面积1/50,但却创造了2016年浦东新区3/4的生产总值,2016年上海市1/4的生产总值。这组数字也证明,只有改革才能释放红利,只有改革才能产生效益。
自贸区最核心的改革是体制机制和法治的改革,一旦成熟就应当推广。上海自贸区设立四年多以来,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第一批116项改革事项已经复制推广到其他自贸区。
例如,2013年上海市公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共计190条管理措施。这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77个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的国家。随后负面清单又经过多次“瘦身”,与国际接轨。
除了复制和推广,自贸区还应具备辐射作用。
《财经国家周刊》: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今年一项重点工作。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区有何区别?为什么要建自由贸易港?
周汉民:十九大报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贸港的建设,目标是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向全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学习。
中国的改革和开放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姊妹,当前我们就是要用更高水平的开放倒逼引领新一轮更深层次的改革。自由贸易港就是更高水平的开放,倒逼国内贸易体制、航运体制、金融体制、政府管理体制、人员往来安排等各方面改革。
具体而言,在自贸港要做什么,试验什么?当然是货物、船舶、人员、资金等进出的自由,在贸易上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为什么要建设自贸港?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上,推动自贸港建设,有不一样的意义,原因有三点。首先,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树立新的标杆;第二,让世界看到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雄心和勇气;第三,将自贸港作为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区。
同时,也是为了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体现了中国政府的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