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欢
【教学目标】
以开头两个“我是……”句带拓展句、中间两个“我是……”句并列、结尾一个“我是……”句带拓展句、最后呈现主句的“哑铃式诉说”思路,完成《故乡啊,为你献上一支心中的歌》的新诗创作;并以这种思路为基础,以“橘”为话题写一首新诗。
【教学过程】
(课前ppt上展示作文)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还记得我是哪所学校的老师吗?是的,我是来自宿迁中学的张老师,现在,我想给大家看一篇文章——《青春万岁》,这是宿迁中学学生周响在前年江苏省高考中获满分的作文,受到了阅卷老师的集体好评。这篇作文立意与结构并不复杂,讲的就是父母搬家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本书和一本工作日志,从而回忆起了自己的青春时光。但文中出现的几处诗意化的句子,使全文有了别样的灵动色彩,就是课件上我用横线画出的句子。
请大家依次齐读五个句子。
生(齐读):
他们的眸子“咯噔”一下,那是回忆之门打开的声音。
那堆旧书像个兔子洞,老爸老妈的青春,洪水一般从那洞口里涌出,堵都堵不住。
老爸捧着一本巴掌大泛黄的“工作日志”,一如捧着一只轻盈的、易碎的、振翅欲飞的蝴蝶。
光河里,旧书里的碎屑逆着光纷飞。
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
师:平时我们的文章中有这样的句子吗?(生摇头,笑)文章中的像诗句一样优美的语言,能像明灯一样照亮全篇,也照亮读者的心田,“有文采”的句子容易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这孩子才华横溢!”我们的作文应当有意识地增加灵动的诗化的语言。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写现代诗。现在,我给大家出道題,请用一首小诗或几个诗化的句子描述一下故乡,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情感。
师:(三分钟后,微笑着问)写好了没有?班长读一下吧。
生: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想起故乡,
一丝惆怅,
一阵忧伤。
师: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落落大方,不愧是一班之长。你的诗句引用了席慕蓉的诗句,你的思路可以再打开一些;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体委。
生:这里有瘦西湖的美景,
这里有个园的幽美,
碧绿的草地,
快乐的孩童,
形态各异的假山,
清澈的湖水,
还有古朴的大明寺……
师:没写完也不要紧,老师从你的诗中听到了扬州不少景点,写得不错,但意象组合稍显凌乱,你的情感可以再明确、集中些。写不出,是因为写作思路没打开,没有形成一个好的、参差错落的结构。
我们今天学写诗,重点是学习——(ppt展示)
三、初呈目标
师:(ppt展示:)哑铃式诉说抒情思路,具体诗歌是怎样呈现的呢?请看老师写的四首关于故乡的小诗。
四、再学仿写
师:请大家依次齐读以下四首诗。(PPT展示)
(一)故乡啊,为你献上一支心中的歌
我是你田畴边弯弯的小河,
怀抱着青涩的岁月穿村而过;
我是你湖畔旁婀娜的垂柳,
俯着美丽的身姿向泥土拜舞。
我是丰满的稻穗,
我是火红的高粱;
是黄橙橙的橘子,
结出丰收的喜悦,把诱人的清香送进您的心窝。
——故乡啊,为你献上一支心中的歌
(二)故乡啊,为你献上一支心中的歌
我是你水田里插秧的农夫,
把犁破的田野缝得完完满满;
我是你井栏旁浣衣的村妇,
把农家的日子洗得红红火火。
我是傍晚的炊烟,
我是黎明的鸡鸣;
是春天的布谷鸟,
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染绿了连绵的山坡。
——故乡啊,为你献上一支心中的歌
(三)故乡啊,为你献上一支心中的歌
我是你手中挥舞的银镰,
把火红的太阳舞成清寒的月色;
我是你胸前抵着的青篙,
把开阔的大江撑成狭窄的小河。
我是门前的青石板,
我是村头的老槐树;
是浓浓的乡愁酒,
寒冷时温起一壶来,一杯杯把往事喝个够。
——故乡啊,为你献上一支心中的歌
(四)故乡啊,为你献上一支心中的歌
我是你大地上开裂的伤口,
鲜血总是不停地流;
我是你脸庞上辽远的宁静,
一直酝酿着心底的呼唤。
我是污染的蔬菜,
我是变异的河水;
是迟到的晚风,
痛心地在你羸弱的身躯上,轻轻的抚摸。
——故乡啊,为你献上一支心中的歌
师:请模仿四首诗相同的抒情思路,另写一首同样题目的小诗。小组同学可以稍微讨论一下,四首诗在思路展开上有什么特点,你会如何写?为了让大家阅读方便一些,老师已将诗歌打印在了讲义上,马上下发。
师:请两位同学板演。
〔①指导学生,一左一右板演,规定写字的高度。
②学生独立思考写作时,老师板书:哑铃式诉说,并用圆规(事先准备好圆规与板擦)画哑铃的图形。
板书后,微笑默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