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蜀桐
每一棵蔬菜,无论是何种类,都会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
——题记
透过厚厚的玻璃窗,可以看到一片菜园。那是奶奶和邻居们一起开辟的。
那片小小的菜园在高大的树木和娇嫩的花儿中间,显得有些突兀,平时也没有人愿意为它而驻足,但那儿的每一棵蔬菜都在那片属于自己的小小天地里一丝不苟地生长着,经历着四季的轮回——春天的细雨,夏天的烈日,深秋的霜冻,寒冬的狂风。
它们扎根于这片深色的土地,在短暂生命中的每一天,时刻不忘汲取养分,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生命。每一棵蔬菜,都努力以自己最完美的样子站立在菜园里,认真完成一棵蔬菜的完整生命。
窗外的阳光被剪成一小片小一片的,落在地板上,碎碎的,亮亮的。
那片菜园里,每一棵蔬菜都被阳光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奶奶在菜园的一角侍弄着蔬菜。她佝偻着背,在小小的田垄间慢慢行走,仿佛在照料自己的儿女。她的脚下是一片豌豆苗,绿意点点,在初冬的寒风中喜盈盈地绽放,细茎嫩叶,极为清简,平淡却不失风骨,朴素却不乏神韵,足以带给人一整个冬天的安慰。可以想象,轻轻一掐那茎,饱含汁液的豌豆苗便躺在白玉般的盘里,那场景该是多么诱人!
是不是因为近朱者赤,我也说不清,在菜园里侍弄蔬菜久了,农村人自然就有了几分蔬菜的气质,比如我奶奶。听爸爸说,奶奶年轻时是乡里文工团的骨干,唱歌跳舞样样行,可为了他们兄弟两个,奶奶告别了花儿一样的生活,卸下红装,成年累月与土地、蔬菜相伴。养鸡行情好,奶奶一养就是两千多只鸡;养猪行情好,一养百十头猪。另外,不管多忙,奶奶每年都要养四五張纸的蚕。
每年的端午和中秋节,是我们放假的时候,奶奶却在这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因为她要忙着春耕,忙着秋收。奶奶一忙就是几十年,家里的房子也翻建了好几遍,她把两个儿子送进了大学,帮他们成家立业,也把我带大,送我上了初中。
奶奶生活中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和别人拉家常时,别人说:“哎呀,你有福气啊,养了两个儿子,都有出息。”奶奶便呵呵一笑,摆摆手:“哪里噢,是孩子们自己努力,运气也好。”然而脸上焕发着的光彩,怎么也掩饰不住一个农村妇女的骄傲。
日日与土地、蔬菜打交道的质朴的农村人哟,即使是炫耀,也像蔬菜那样质朴,怎么也学不会张扬,学不会高级的拐弯抹角,总想着让自己低调。
窗外的蔬菜,在阳光下一片葱绿。
(指导老师 苏 阳 张晓弘)
简 评
单写蔬菜,或会有些单薄,且往往空泛可疑。本文借蔬菜写人,内容深沉厚实,人与菜浑然一体,手法可谓高矣,写得动人心弦。祖辈风范,在蔬菜身上淋漓体现,质朴坚韧、低调内敛这些品质显得珍稀而遥远。作者思维延展性强,这是很多学生的弱项——由窗外菜园,写到阳光下的豌豆苗,再写年轻时奶奶红装在身,后来种菜、养鸡、喂猪,干农活的同时还拉扯孩子、翻修新房、培养孙辈,最后回到蔬菜。虚实结合,圆满完整。将农民安分守己、辛劳不止的可贵品质写得让人唏嘘赞叹。
(郭培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