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中兽医学

2018-06-11 08:42吴昆泰
中国动物保健 2018年1期

吴昆泰

摘要:中兽医与中医就如似“同卯双生”是指一颗卯子受精之后自动裂成两半成两个胚胎发育,出生时同时生出两个婴儿;但裂变过程中可能因为裂解的程度不够均匀适当,导致两个胚胎之间并不完全独立,出生时两个个体之间或多或少地互相缠绕着,即俗称“连体婴儿”。两门医学在基础理论是完全一致的,只是诊疗对象有所差异,中兽医是看多种动物的中医师,中医是看两种动物的中兽医师。中兽医学以阴阳、五行、脏腑經络学说为基本理论,以防治动物病证和动物保健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关键词:中兽医;动物保健;面向学习

考古医学发现,家畜的饲养历史约有1万年之久,在新石器时代,河南仰韶遗址(约公元前5000至前3000年)中,发现有用细木柱围成的国栏,其中堆积有很厚的畜粪。

在内蒙古多伦县头道洼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砭石,经鉴定具有切割脓疡和针刺两种作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不但家畜的饲养已经普及,而且人类为了保护所饲养的动物,已开始把火、石器、骨器等战胜自然的工具用于防治动物疾病。

甲骨文中还记载有药酒及一些人畜通用的病名,如胃肠病、体内寄生虫病、齿病等。商代青铜器的出现和使用,为针灸、手术等治疗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当时已有了阉割术或宫刑的出现。

殷周之际出现的带有自发朴素性质的阴阳和五行学说,后来成为中医和中兽医学的指导思想和推理工具。《周礼·天官》中已有“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观其所发而养之。凡疗兽疡,灌而刮之,以发其恶,然后药之、养之、食之”的记载,说明当时不但设有专职兽医治疗动物疾病,而且已将内科病(兽病)和外科病(兽疡)区别开来,并在治疗方法上采用了灌药、手术、护理、食疗等综合措施。当时的书籍中,还记载有不少对家畜危害较大的疾病,如猪囊虫、狂犬病、疥癣、传染病、运动障碍以及外血吸虫如马、牛虻等。《周礼》《诗经》和《山海经》中,载有人畜通用的药物一百多种,并有兽医专用药物的记载,如“流赭(赭石)以涂牛马无病”等。《周礼》中还有“内饔……辨腥、臊、膻、香之不可食者”的记载,这是我国最早的肉品检验。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造父(约公元前10世纪)、孙阳(号伯乐,约公元前7世纪)、王良(约公元前6世纪)等畜牧兽医名人。

在很多人们心目中,中(兽)医就像是一个有留着花白胡子、说话慢条斯理、态度和蔼的老翁;在很多人们心目中,中药就是草根、树皮,加一些晒干了的小虫子熬成的黑呼呼的汤药;在很多人们心目中,针灸就是把你变成刺猬的过程针刺肌肤痛觉感……

情况果真如此?当然不是的!

有不少人认为中(兽)医是玄学,是幻学,不合乎医学,酷似空气般,看不到又摸不到(学西医者不当评解观),这在根本上都是错误的,大家只要想一下便可以明白,要是没有真实的效果,这门古老医学是不能存在下来的。毕竟,医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类及动物的健康,治疗疾病。

中(兽)医和西(兽)医一样,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科学。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中(兽)医: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土方、偏方,对中(兽)医的效果产生繁多的怀疑;也不能过分的迷信中(兽)医的神奇化,完全依赖中(兽)医中药来治病、强身必须正统常规性来学习它,才是医道。

中(兽)医,这种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医学,既是科学的,又是具有一定功效的生命科学,不是神学。

现代人们用眼睛去窥视,用语言去阐述中(兽)医。使你在神往武侠小说中点穴神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现实中“经络腧穴”的真正妙用,在相信西方医学严谨的科学依据的同时,能明了中(兽)医的妙方和实质效果,能把中(兽)医中修身、养性、延年法门,揉入到忙于制定人们与动物的各种健身计划之中。

作为一个现代人与宠主,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生活在一个西方医学已经陷入与疾病打消耗战的时代。认识中(兽)医,了解中(兽)医,运用中(兽)医不但是一种时尚,更应该是一种生活化保健的必须产物。

让我们进入那神奇,历史悠久,经历了艰难还焕发着济世之光的中(兽)医中吧!

它是那样的博大精深,中(兽)医以它千年的历代医者经验总结,以它确切的疗效法,给这个充满了洋味抗生素的时代带来了一丝古老却让人放心的“汉医药味”。目前全世界兴起的“针灸热”、“中药热”,乃至“汉医热”,也成为理所当然的了。世界逐步由以前只认同中(兽)医药的一些治疗方法,到现在比较重视中(兽)医药里面的理论基础和文化内涵,这说明中(兽)医药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还重新焕发了新的济世(畜)之光。对中(兽)医药越了解,我们就对人与动物这个奇妙的生灵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

实际上,没人敢说他对医学了解得有多透彻,因为医学研究的目标“人与动物”,这是极度复杂的生命体。所以,在学程教育中,协会研策多年教学精髓带领大家正统常规化的了解和学习。

现今社会许多人强调“终身学习”,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呼吁。将把医学生活视为课堂,不断思考、虚心探讨。这种不分领域的进入、对古医学智慧的透视,让这一本生命科学之有声化良书能由大家永续继承下去是我们的职责。

古人说,学习是在磨炼一个人的性格,是完善自我的过程。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必须具备争分夺秒好学的精神、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才能“修得正果”。否则,养成学习好习惯便成了一个口号,没有实在意义。

学习者有了毅力,缺少引导正统面向教学也不行,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唯一选择专业教学指标是大家必胜学习的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