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互联网与通信网络建设的安全性探讨

2018-06-09 11:37张宇红张栋孙昕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安全性网络安全计算机

张宇红 张栋 孙昕

摘要:当前,人们生活互联网水平、通信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互联网、通信网络规模有明显扩大表现,由于实施的价值和优势,促使人们对网络安全系统提出了更多、更高且更为严格的需求和要求。本文就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网络建设的安全性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影响安全性的相关原因,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网络建设安全性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引言

科技水平的发展,各行业对互联网通信网络的依赖都开始明显增强,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产物。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网络建设期间各类技术、相关安全软件均开始不断更新并加以完善,成为社会发展的标志和保证,国家相关机密、敏感信息、隐私、个人信息等相关信息的传播均需要依赖网络,在应用网络期间漏洞也开始不断涌现,包括病毒、木马、黑客侵入等,影响信息的有效传播并造成明显的经济性损失,所以安全性需求更需重视。

一、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网络安全性问题分析

1 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部分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人员并未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所以工作期间并未做好安全防范,加上个别人员技术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不高,在工作执行期间并未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操作。例如未按照规定进行密钥更换,而相同密钥的长期使用增加了密钥破解风险;再如传输信道并未采取电磁屏蔽,导致重要信息被非法监听以及复制的情况。

2 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网络已经开始呈现普及发展阶段,但是相对应的法律规定还处在研究以及出台阶段,针对网络安全的法律尚不完备。另外,通信运营企业安全保障建设也无完备的法律依据,很多运营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和优势,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网络建设以及业务扩展方面,工作考虑的主旨是经济效益,而在网络的安全以及运营维护方面缺乏了主动性,导致工作开展相对滞后的局面。

3 软硬件设施有安全隐患

通信网络系统中涉及到的相关软件均是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研发,而第三方研发的相关软件有明显的质量问题,尤其是远程登录、控制功能类别软件,漏洞问题的存在成为了非法侵入的通道和开门砖,而有效信息的泄露直接影响到网络的安全。

4 网络维护工作不足

当前,通信用户的数量有明显的递增表现,而为了满足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必须扩大网络规模。但是,网络建设期间有诸多问题存在,例如维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不到位、能力不足、设施维护不佳,增加通信网络的潜在安全威胁。

二、影响计网络建设安全性的相关原因

1 硬件因素

通信网、互联网在管理以及建设方面有计划性相对较差的表现,还存在网络效率低、建设品质不佳以及审批工作不严谨、工作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另外,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硬件存在过期老化、烧毁、互串以及击穿等问题。

2 软件因素

当前,信息安全工作侧重于对信息的保护,以保证信息的保存、传输、处理以及攻击防御工作。基于Internet开放性、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计算机系统安全隐患以及安全问题,为了成功解决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必须不断研究和开发网络安全机制以及工具,即便如此也仍不可避免网络病毒、木马的攻击,造成网络安全隐患。

3 人为因素干扰

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均有明显的开放性特点,而作为从事网络维护的工作人员来说,其自身安全意识淡薄、维护水平能力不足、操作未按照规范、密钥明发,均会造成密码泄露问题,而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回收输出的密码,就会导致私密信息流入网络系统的情况,造成系统管理混乱问题。

4 自然灾害影响

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地震、火灾等,三大自然灾害有明显的破坏力,就当前的技术、人力、物力条件情况进行分析,是无法抵挡自然灾害带来的摧毁性问题的,最终影响网络安全。

三、实现网络安全性的对策

1 进行前期调查

通信網络建设期间,必须进行前期调查,并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可行性方案。通信网络建设有其独有特点,涉及到地质勘测是否适合光缆的敷设、存储服务器选择等多方面,为了保证网络安全性必须将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都考虑在内。

2 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发展人员的综合能力以及素质是网络安全的前提保障,所以强化网络建设的安全性,必须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通过管理条例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能力、素质加以规范。定期为工作人员举办专题讲座以及技能培训、技能比拼,让工作人员在学习中相互切磋并弥补自身的不足,强化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提高保密意识。

3 开发、运用网络安全软件

防火墙作为保障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可以实现内外网络的隔离以及访问控制,实现单向/双向控制,进行高层协议访问控制。另外,通信保密不属于明文,而是密文形式,可以选择加密方式,并对相关操作进行实时监控,遵循制定的策略完成阻断、报警以及发送E-mail等操作,规避恶意网络攻击问题。

4 自然灾害预防

对于人类而言,目前很多自然灾害仍属于不可避免因素,而这些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将直接造成通信网络的毁灭性损害,所以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灾害进行针对性网络建设。例如,对于地震灾害频发的地区,网络加速奈何应选择偏离地震带区域,做好各个环节的防震处理,提升防震等级。再如,水灾频发地区网络建设地点应选择地势相对较高的区域并且远离水域。

结语:

基于本文内容论述,当前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想要实现网络环境安全化建设,必须从软件、硬件、自然条件、人员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考虑,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实现互联网、通信网络安全性,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余斌.论计算机互联网与通信网络建设的安全性[J].科技经济市场,2010,(5):21-22.

[2]秦新亭.论计算机互联网与通信网络建设的安全性[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11):187-187.

[3]饶岩茹.计算机互联网与通信网络建设的安全性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0):223-224.

[4]山丹.计算机互联网与通信网络建设的安全性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9):48.

[5]简松涛,尚飞.浅谈计算机互联网与通信网络建设的安全性[J].消费电子,2012,(9):132.

猜你喜欢
安全性网络安全计算机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计算机操作系统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