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历史名城之应天文化

2018-06-09 03:43古玉莹
东方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范仲淹

摘要:商丘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座古老的城市,有许许多多的名人,包括思想家、政治家、大文学家、军事家等等。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的应天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曾培养出一批批著名学者,以范仲淹、张方平为代表。本文将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商丘历史之悠久;第二部分应天书院的由来;第三部分应天书院之圣人,以范仲淹、张方平为例。

关键词:历史名城;应天书院;范仲淹;张方平

商丘,简称“商”或“宋”,位于河南省最东部,豫鲁苏皖四省交接地带,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座古老的城市培养出大批人才。

一、商丘历史之悠久

商丘这座古老的城市,有许许多多的名人,包括思想家、政治家、大文学家、等等。追溯历史,在《诗经》中写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契成为商人的始祖,从此由母系社会步入父族社会。商朝至今,可见商丘历史之悠久,底蕴之醇厚。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今商丘)可谓是圣哲之地,诸子百家中的道家、墨家和名家的创始人老子、墨子以及惠施均来自于此,儒家创始人--孔子,也曾来过这里进行讲学。当时的宋国,都城有“国学”,地方有“庠”“序”等学校,文化形成一次大高潮。“商丘为汉朝梁国之都,梁孝王筑梁园三百里,广纳天下贤士,梁国文人创造了文坛辉煌,谱写了汉梁文化的辉煌篇章。”[1]

宋代拥有著名的四大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其中,应天书院就在今天的商丘,因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人才辈出而居北宋“四大书院”之首。从应天书院走出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如:范仲淹、张方平、侯方域、宋荦等等。明代商丘人才辈出,有“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归德四尚书“之说。[1]

二、应天书院的由来

应天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等,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应天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时的后晋。唐朝覆灭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官学遭到破坏、庠序失教,中原地区开始出现一批私人创办书院,应天书院由此产生。当时杨悫 (今商丘人)乐于教育,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住下创办睢阳学舍,聚众讲学。南都学舍成立后建立了藏书楼,书目众多,再加上大家一起讲学,因此培养出一大批的人才。

在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戚同文继承了老师的衣钵,继续办学舍,讲学受教。因戚同文学识渊博、执教有方,因此学生众多,宗度、许骧、王砺、陈象舆、高象先、滕涉等都是他的学生。[2]正是他们师徒二人在办学方面的造诣,成就了应天书院,为北宋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在戚同文去世后,曾在南都学舍学习的曹诚自己出资又将南都学舍重新创办起来。为了学舍的未来,曹诚希望学舍能够得到政府的认可,他甘愿放弃这些学舍的所有权,愿意将学舍的所有财产归于政府,包括房屋以及藏书。政府同意了曹诚的请求,将书院收入政府麾下,从此之后私人办学变成了官方学校,宋真宗亲自操办此事,并御赐书院匾额“应天府书院”。应天府书院由此得名,并迅速发展。

三、应天书院之圣人

应天书院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培养的名人数不胜数,有范仲淹、张方平、侯方域等等。

(一)范仲淹与应天书院

商丘在五代时称为宋州,堪比现代的北京和上海,甚是繁华。有许多有才能的人来到这里,互相学习讨教。范仲淹正是其中之一,他孤身一人来到宋州(今商丘),求学于应天书院。“南都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膳粥不充,日昃始食。”[3]在《范仲淹全集》中的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他日夜苦读,废寝忘食,与其他学者互相讨教。付出之人必有回报,于是在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投怀送报。

而后范仲淹母親去世,于次年,他受到晏殊的邀请来到应天书院任教。开启在此为期两年的执教生涯,可谓颇费心思,使应天书院更上一层楼。“公常宿学中,训督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适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时观何书,其人妄对,则取书问之,不能对,罚之。”[4]从此可以看出,在范仲淹执教期间,他对于学生的严苛,他常常寄宿在学校,以方便对学生加以督促管理。在学习生活上都讲求勤奋用功,对待长者要恭敬,并以身试法。晚上还要督促大家读书学习,对于学生的就寝时间,他也有严格的规定,不能早睡也不能晚睡。

正是范仲淹的严加管理及其努力付出,使得应天书院大加发展,闻名于世,越来越多的学生求教于此。正如刘洪生教授在其《范仲淹与应天府的不解情缘》中总结的那样,“应天书院的苦读,成就了范仲淹,范仲淹的执教,又振兴了应天书院;他在应天府的诗文创作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他的夫人李氏,出身于应天府世家,其庞大的世系和家族成员的贤达,给予了孤寒的范仲淹以温暖和无穷的力量;在应天府的交游,奠定了范仲淹的影响和地位,使他成为京东一带的文人领袖。”[5]

(二)张方平与应天书院

张方平,北宋时期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人。在《宋史》张方平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旬日即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绶、蔡齐以为天下奇才。[6]他年少时就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困,只得向他人借书,没几日就归还了,而且说自己看的很详细,过目不忘。

张方平十三岁就进应天书院读书,因其聪明过人,加之受到范仲淹的熏陶教育,在才学方面卓有成效。“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又中贤良方正,选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6]范仲淹、宋绶、蔡齐共同举荐张方平茂材异等,后授予他校书郎、知昆山县。范仲淹不断地举荐张方平,仕途不断发展,后任著作郎,通判睦州。

应天书院除了培养出范仲淹、张方平这样的圣人外,还有许多,例如孙复、许翰、石介、郭贽等等,促进了应天书院的繁荣与发展。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见证着历史的进步,也经历了一代代名人在此的风采。对于应天文化,我们要弘扬其治学风气,以古治今,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

参考文献:

[1]马时全.图说商丘名胜[M].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

[2]郭文佳.应天书院与北宋文化的发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2)

[3]范仲淹全集[M]李勇先,王蓉贵,点校.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4]范文正公集.言行拾遗事录卷第一[A].四部丛刊初编集部[Z].

[5]刘洪生《范仲淹与应天府的不解情缘》.[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6(7)

[6]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张方平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

作者简介:古玉莹,女,1994年10月,河南焦作人,硕士学位,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词汇。

猜你喜欢
范仲淹
范仲淹画粥苦读
范仲淹的赤子之心
贫穷累人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范仲淹烧信
范仲淹“忍穷”
范仲淹的赤子之心
范仲淹苦读轶事
范仲淹“持节”自掏腰包
范仲淹烧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