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兰俊
【摘 要】老竹畲族镇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发挥生态优势为基础,充分传承和弘扬老竹畲族镇的“畲族文化、红色文化、古民居文化、耕读文化”等特色文化,以建设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特色小镇为目标,主攻文旅、农旅的发展思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关键词】 文化强镇;设施设备;文体活动;保护文化遗产;传承
中图分类号:G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3-0243-01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老竹畲族镇是个文化底蕴浓厚的畲族乡镇。是丽水市唯一的畲族建制镇,老竹畲族镇地处莲都、武义、松阳三县区交界地带,距市区19公里,全镇下辖12个行政村。老竹畲族镇境内有国家4A级东西岩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有着“十里荷花长廊,百年古居风韵,千年畲乡风情,万古丹霞地貌”之美誉。
近年来,老竹畲族镇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发挥生态优势为基础,充分传承和弘扬老竹畲族镇“畲族文化、红色文化、古民居文化、耕读文化”等特色文化,以建设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特色小镇为目标,主攻文旅、农旅发展思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浙江省森林城镇、省级旅游强镇、省级体育强镇、市级文化强镇。
一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和重视下,老竹畲族镇党委政府以争创文化强镇为着力点,努力促进我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提升,因地制宜地组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如三月三“竹柳新桥”畲族歌会、六月六处州白莲节、九月九敬老礼仪活动、十二月十二乡村村晚等,效果明显提高。现将我镇创浙江省文化强镇工作经验浅谈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文化建设组织保障
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创省级文化强镇工作领导小组。把文化建设纳入镇“十三五”发展规划并纳入责任制考核中。 2017年召开了5次文化工作会议;老竹畲族镇文广站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费由区财政全额保证。近3年镇年人均文化活动经费20元以上。
二、设施设备齐全,提高文化功能品位能力
新建的老竹畲族镇文广站并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面积达1606平方米。内设多功能演艺厅、图书阅览室、文体排练厅等,其中图书馆面积达120平方米,2017年购新书3294册,订购报刊杂志100种以上,建有图书流动书库,月平均流通不少于500册次。各行政村都建有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还建有农家书屋、文体广场、“天天乐”活动点等文体活动场所。
三、活动频繁丰富,建立健全文化网络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老竹畲族镇作为少数民族乡镇,文化产业发展有规划、有措施,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积极主办、协办了24届 “竹柳新桥”三月三畲族歌会,营造出浓厚地方文化氛围;作为处州白莲种植基地,连续举办了6届“处州白莲节”,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处州白莲”深厚文化内涵;沙溪村创建“新沙溪之夜”、祭祖、山哈大席等畲族文化品牌,接待游客数万人,促进当地文旅经济发展,村休闲旅游年效益800余万元。二是兴建特色文艺队伍,培养优秀人才。老竹畲族镇形成了镇文体员、基层文化志愿者、业余文艺骨干、文化管理员并存文化队伍,今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32次。组建畲族山歌、舞蹈等50余支文艺团队,频繁开展各类形式多样活动,组织创编的活动、歌曲、舞蹈等节目获奖无数。三是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提高文化覆盖率。健全文化活动平台。制度上墙,公开文化场所服务内容和开放时间,每周免费开放时间达42小时以上。加强文化交流。近年来,积极开展“文化走亲”活动,与区内碧湖、联城、丽新乡等乡镇及与台州天台、开化池淮镇潭头村、金华市婺城区等地走亲,为当地群众带去丰富的畲族特色节目。注重活动质量。举办“读书会”“弘扬传统文化、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汇演、送戏下乡等活动,各类文化活动的覆盖面达到常住人口的60%以上。
四、保护文化遗产,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是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老竹畲族山歌》《畲族婚嫁》等6项被列入区级文化非遗名录,《畲族打麻糍手工艺》《畲族织彩带》等8项非遗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二是积极做好非遗传承人挖掘和保护工作。全镇现有市级非遗传承人1人,区级非遗传承人5人,设有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在老竹民族中学,设有固定课程由非遗传承人教学畲族织彩带和畲族山歌对唱。三是切实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人文环境。古民居文化尤其注重新屋、沙溪、梁村、曳岭脚村等4个传统古村落保护,莲商金龙集团投资2亿元在千年古村梁村着手建设20多幢共 4万多平方米的古民居项目;状元文化,曳岭脚村在宋代出了14名进士。红色文化,新屋村1928年7月成立中共南乡区委,是莲都区最早建立基层党组织。新屋村级南乡革命纪念馆被列为丽水市第二批史政教育基地,现已接待8000人次。老竹畲族镇辉去年起历时一年,委派专人编纂了《老竹畬族镇镇志》。
五、完善创新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一是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健全。配有协管员,文化市场执法到位,市场抽检良好率达到90%,辖区内公共文化单位和文化经营场所3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二是管理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使其保持整洁美观。三是文化阵地发挥显著作用,群众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