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摘 要】山西是一个拥有悠久民间文化历史的地区,其中的民间社火舞蹈更是当地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也为山西民间舞蹈文化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民间舞蹈文化的快速发展,对山西民间社火舞蹈的研究力度也在不断增强。加强对山西民间社火舞蹈的研究有助于分析民间舞蹈文化的特征,也有助于进一步对社火舞蹈进行传承和发展,让山西民间舞蹈的文化艺术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山西;民间;社火舞蹈
中图分类号:J72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3-0133-01
民间舞蹈可称得上是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在特殊地域环境下产生的文化产品。我国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样,在风格上更有极大的差异,为了更深入具体地对民间舞蹈进行分析,笔者以山西的民间社火舞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舞蹈特征,为山西民间社火舞蹈的传承与发扬以及推动民俗舞台华打下坚实基础。
一、歌舞素材丰富
山西民间社火舞蹈的取材十分丰富,多样化的素材也为社火舞蹈的广泛发展和创编提供了广阔空间。社火舞蹈素材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之后又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拓展和发展。每逢佳节,山西地区的很多大户人家就开始积极自愿地筹集款项为民间社火舞蹈队伍准备服装、道具等。并且在每一个村落当中还通常会有针对民间社火舞蹈表演的竞争,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火舞蹈的推陈出新,促使舞蹈形式不断创新。此外,山西晋商的足迹遍布海内外,在行商的过程中不仅开阔了眼界收获了新知,而且也将自己的收获进行大力传播,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间社火舞蹈的革新。总之,这些具备大众性质的民间社火舞蹈在长时间的完善发展进程中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也受到了晋商文化的熏陶改造,在加入大量地方舞蹈元素的同时,也吸收了很多其他地域的民间舞蹈文化营养,最终创造了独具山西风格的民间社火舞蹈。比如说,极具代表性的小花戏就是山西民间社火舞蹈中的一种,它既有本地艺术的优点,又集其他地区艺术优势于一身。这样的舞蹈形式,不仅可以让人们在自娱自乐中得到满足,又承载和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二、戏曲舞蹈整合
注重舞蹈和戏曲的有效整合是山西民间社火舞蹈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正是这种舞蹈戏曲结合的形式,让山西当地的民间艺术文化表演拥有其独特性。无论是戏曲还是舞蹈都是重要的舞蹈形式,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交融让民间社火舞蹈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将戏曲和舞蹈进行有效整合而创作出的民间社火舞蹈产生了很多极具代表性的种类,如小花戏、太谷秧歌等。太谷秧歌是一种来自于民间的山西地方小戏,它由自编自演的杂说、小曲以及表演构成,其素材来源于生活故事和很多有趣味性的生活现象。太谷秧歌在演唱过程中加入了很多戏曲元素,而且使用地方方言进行演唱,获得人们的喜爱与欢迎。另外,小花戏是歌曲、舞蹈和戏曲进行高度融合后形成的民间社火舞蹈艺术,因此极具代表性。
三、歌舞道具结合
通过分析和研究大量山西民间社火舞蹈形式,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民间社火舞蹈注重运用各种不同的道具作为舞蹈辅助,而这些道具的融入,让整个舞蹈的变化更加多样,也让整体节目表演更加丰富有趣。不同的道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效果也不相同,而且不同的社火舞蹈对道具的要求更是千差万别。例如,运用握棍、大头娃娃等民间社火舞蹈道具的目的在于夸大艺术效果,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有效实现表演者与观众的亲密互动,起到活跃演出氛围的作用;而选用二鬼摔跤、旱船等民间社火舞蹈道具的目的则在于让舞蹈艺术的形象更加生动传神,形象直观地将舞蹈艺术展现在观众面前;九凤朝阳等社火舞蹈通常运用不同的道具表现不同的寓意和含义,最终目的是抒发艺术情感,表达美好愿望以及祝福;舞龙舞狮等利用道具则是为舞蹈的顺利展开提供支持。
四、动作情感真挚
山西民间的社火舞蹈在艺术特征方面还有一个突出表现,即动作生动传神,情感表达细腻真挚。山西民间社火舞蹈类型多种多样,而不同的舞蹈作品都需要借助不同的动作、动律等传达出来,让整个表演更加传神和富有感染力。而很多舞蹈动作实际上都是为了与观众进行良好互动,让整个舞蹈表演更加贴近观众的审美需要。在舞蹈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情感贯穿全程,體现了舞蹈艺术的灵魂和精髓的。社火舞蹈同样如此,在山西民间社火舞蹈表演当中也尤为重视情感的贯穿与融入,因此运用多样化的舞蹈动作和不同的舞蹈作品来表达真挚的情感,表现山西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心态。正是这些细腻真挚的情感确保了民间社火舞蹈的巨大吸引力,也传达出创编者的艺术思想。
民间舞蹈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也从舞蹈艺术的角度展现出民俗文化的艺术魅力。山西民间社火舞蹈就是众多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的代表之一,通过综合分析社火舞蹈的特点,进一步了解山西民间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从而为民间社火舞蹈的传承发展和民俗文化的推广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单永生.酒泉民间社火舞蹈“地蹦子”刍议[J].丝绸之路,2015(5):37-39.
[2]罗雄岩.试论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