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藏族民间歌舞“堆谐”的艺术风格

2018-06-09 03:39罗丁贝蕾
戏剧之家 2018年13期
关键词:歌舞藏族

罗丁贝蕾

【摘 要】本论文以藏族民间歌舞“堆谐”作为研究对象,查阅了大量往期文献资料、期刊和前人研究成果,考察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并将其与自己的分析加以结合,对“堆谐”的来源、行成与发展作了认真考察;对“堆谐”的歌舞形式与艺术风格作了一些较全面、细致的研究与描述,包括其表演形式、流派分类、思想内容和音乐特点等方面。

笔者希望通过该论文能够使“堆谐”艺术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让这一民间艺术有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在不失去它最原本的色彩基础上大胆创新,才能使优秀的民间艺术得到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藏族;歌舞;堆谐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3-0121-03

我国藏族民间歌舞种类非常多,并且各具魅力,“锅庄”“堆谐”“囊玛”“热巴”“谐钦”等,都是藏族同胞们深受喜爱的歌舞。其中“堆谐”更是我国藏族别具一格的歌舞艺术与民族文化。

藏族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地带广,人员多,一些专家学者对藏族人民的生活条件、人员数量、文化底蕴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尽人皆知,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于藏族地域面积大,各地带的歌舞展演方式各式各样,特别是民间歌舞,风格明朗,歌曲的唱词歌颂世间万物、赞美妇女容貌服饰、感怀挂念家人,等等。

即便在藏族艺术,尤其是“堆谐”歌舞上有所发展,但很多理论上的研究与理解并不完备,从而导致在创作这类艺术形式时编创者对其艺术特征的了解不是太确切,形式过于简单。

少数民族民间歌舞的特点之一就是其传承性,民族歌舞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问题,更是人民生活内容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准确、深入把握“堆谐”这一民间歌舞艺术风格值得思考,在其民族元素、风格特色完好保存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创作发展,这样的作品才能更加体现当代藏族同胞们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所以,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对“堆谐”的来源、发展、形态、类别、风格以及继承和发展状况作一次系统分析和归纳,使大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堆谐”艺术,保护好“堆谐”这一具有民间特色的歌舞形式。

一、藏族民间歌舞“堆谐”的源流与发展

(一)“堆谐”的源流

“堆谐”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民间自娱性歌舞艺术,“扎木聂”是藏族民间非常富有风土特色的的弹拨乐器,虽只有六根弦,但它能奏出非常优美动听的乐曲,清脆明亮,是“堆谐”音乐的一个鲜明标志。人们说没有“扎木聂”就没有“堆谐”,两者一脉相承,联系紧密。那么,我们如何看出“堆谐”的来源与“扎木聂”的出现有关呢?

在布达拉宫里的墙壁上有一幅画,画上的场景是当地的百姓在奉送佳品给松赞干布,并为他奏乐;另外在西藏山南地区有一座寺庙,名为桑耶寺,寺内一幅壁画记载着大约公元779年,藏王赤松德赞为庆祝这座寺庙的建成而举行的竣工庆典,在奏乐表演的一部分画面中,便见“扎木聂”的身影。

这两幅壁画可以证明,在吐蕃藏王松赞干布时期“扎木聂”便出现了,因此,也能说明在一千多年前“堆谐”艺术出现了。

(二)“堆谐”的形成与发展

艺术源于生活,“堆谐”也是产生于生产劳作的一种民间传统歌舞,它最初出现于西藏的定日、阿里等地区。有许多文人学士认为这些地区的人们应该是受到很久以前游牧民族祖先一贯的生活习俗的影响,所以才会在篝火旁围成一个圆圈载歌载舞。“堆谐”早期出现于堆地带村民在喜迎丰收、婚媾进娶、庆典节日等的表演中,只要有喜事,大家就会相约一起快乐歌舞,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活场景。伴随社会进步和百姓衣食住行水准的持续上涨,“堆谐”的迷信色彩渐渐被消除,但“堆谐”这一歌舞形式依旧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象征着藏族人民团结协作的精神。

“堆谐”最开始只在荒凉偏僻的堆地区民众中代代相承,外部几乎是不得知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堆谐”艺术从单独的几个地区陆续传入多个地区,与藏族同胞的生活紧密相连,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歌舞形式。公元17世纪末,“堆谐”逐渐成为堆地区民间艺人的歌唱和表演内容。

也正是因为“堆谐”的历史悠久,在传播过程中慢慢失去了其最初的传统特色,被一些民间艺人编创加工,在音乐、舞蹈等方面都有了提高和进步。堆地区民间艺人的创作节奏更加明快,特色更加鲜明,使本土的歌舞艺术变得更为细腻优美,更加规范,群众对“堆谐”的热情持续高涨,使得该艺术在西藏地区广为流行。

二、“堆谐”的艺术特征

(一)“堆谐”的表演形式

“堆諧”融合歌、舞、乐于一体,重视脚步和手臂的动作,神情欢畅,动作轻便。它可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表演,劳作间隙或过年过节时,人们便聚集在一起边唱边舞。人数多时会围成一个大圆圈,人数少时便会站成一排,时而围成小圆圈或半圆。不论是一个人还是多个人,都能展现“堆谐”的风采。在有“堆谐”的地方,就有人们的欢声笑语。

“堆谐”的舞蹈动作很有风格,大多会随着领舞者手中抑扬顿挫的“扎木聂”琴声随意加入舞蹈队列,按照节奏舞蹈起来。在跳的过程中上肢要端平,下肢要轻巧,展现出舞者放松、舒畅的神情。随着“扎木聂”拍子的加快,所有人的情绪会更加激昂,腿部动作更欢快,步子更有力,曲终时,“扎木聂”会奏出音量很大的数个音,一支“堆谐”歌舞便暂告结束。

(二)“堆谐”的流派分类

由于堆谐在西藏的很多地区都有流传,所以每个地区与每个地区展现出来的风格会有所不同,它们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我们可根据地带的不同将堆谐音乐分为以下三种。

1.拉孜堆谐。其音乐优美动听,在明晰的节奏中能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态度,扎木聂的伴奏增加了韵律感,调式一般为七声音阶,弹奏技艺难度较大,花样多,其中有的伴奏音乐也可独奏。拉孜堆谐不论在歌唱方面还是在舞蹈、器乐方面都很看重,舞风舒展豪迈,有些艺术家会将琵琶倒着弹、反着弹,当然在弹奏扎木聂时同样可以做出这些技艺超群的动作。

2.定日堆谐。它的音乐舒张旷达、朴实豪放,高原味儿十足。伴奏乐器一般仅一把扎木聂琴,调式大多为五声音阶、六声音阶,音型虽简单,韵味却十足。定日堆谐的歌唱方法很原始,靠白嗓喊歌,加花很少,并且在演唱过程中比较注重集体性而非个性。它的表演方式一般是大家一块儿站成一排或几排,弹奏的人站两端,其他人肩搭肩进行歌舞。

3.拉萨堆谐。它的音乐音域宽,伴奏乐器除了扎木聂外,还有许多其他民乐组成,是一种城镇歌曲,掺有专业艺人创作的成分,而拉孜堆谐和定日堆谐都是来自民间。

从上述能够看出,这三种堆谐整体风格无异,但又独具风致,通过论述对比,我们能更全面地认识西藏民间堆谐音乐的多种风格和艺术价值。

(三)“堆谐”的思想内容和音乐特点

1.思想内容。“堆谐”的歌词内容涵盖广,可以说包罗万象。有歌颂家乡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辛勤劳作的;有景仰大千世界的,也有颂扬伉俪情深的;有敬重伟人的,也有宣传宗教信仰的。好些历史上发生的伟大事件或变革,都在民间“堆谐”歌舞音乐中得以反映。

西藏众多民间音乐都有着厚重的宗教色彩,纯宗教音乐与包含有宗教思想的民间音乐有严格的区分。

2.音乐特点。可以说音乐是“堆谐”的灵魂,它在“堆谐”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既可以歌唱的形式出现又可为单独的乐曲,但在其舞蹈动作中是随着节奏的变化而变化的。

“堆谐”歌舞的音乐伴奏起初很单一,只有一把扎木聂,过了许久才增加了一些民间乐器,从而组合成比较固定的伴奏乐队。“堆谐”的音乐程式有两种,一种由引子、慢板、快板和歌尾四部分组成;另一种由快板开始,直至结束。

从音乐结构来看,“堆谐”主要由前奏、慢歌、间奏、快板和尾奏五板块构成,可归并又可分开,是一种具备韧性的曲式构造。演出时,艺人可跟随演出的整个环境变化而变化,衔接过程自然,有些时候由一首慢速的堆谐音乐忽而转换成一首快速的音乐节奏,这需要艺人有非常强的音乐素养,才能展现出“堆谐”这门艺术的变幻多姿。

玛吉阿米藏族民间歌舞艺术团演唱的《拉孜堆谐》,是第一首让笔者爱上堆谐音乐并感动落泪的歌曲,它让笔者能够欣赏到最天然、最纯净、最本真的藏族民间原生唱法。拉孜堆谐是农牧民在生活、交际中表现喜怒哀乐情绪的一种形式,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拉孜堆谐比拉萨堆谐的动作幅度更大、更野,也更有气势。

三、“堆谐”的继承和创新

(一)如何更好地继承“堆谐”这门艺术

从政府层面来说,应从团结社会的高度来看待传承中华文化的工作,感受到传承中华文化与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认同一脉相连。时下有不少省份提出打造“文化大省”,如果没有严谨的理论教材,教育工作也无从入手,所以希望有关领导能够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艺术文化更加繁荣。

从学者和创作者这个层面来说,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都非常丰富。现在这样的局面,我们亟需为抢救民族文化而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需要努力学习并细心揣摩藏族的民间歌舞艺术,从认识它到真正理解它,从理解它再到发自内心的喜欢它,自己爱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大家齐心协力就会有更好的方法去传播我们的优秀歌舞艺术,让大家都来学习这样的艺术。

从一部作品就能看出其含金量,要发展好优秀的歌舞艺术,就需要加强艺术工作者的素质文化培养工作,有了扎实理论与高素质结合的创作队伍,才能使我们民间舞蹈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使祖国民族歌舞文化得以兴盛。

(二)如何为“堆谐”注入新鲜血液

当代人創作传统的歌舞艺术是有难度的,但只要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有严谨的考量与学习,就能正确加以创新,我们可在叙事性与抒情性这两大艺术特征上进行开发创新。

对于意境型抒情性舞蹈与歌曲的开发,这种不太具有情节性而只是表现某种情绪的作品,我们可将接二连三的肢体动作,融合队形的变换,带给人幽远的感觉。在创作意境型歌舞时,我们应根据藏族舞蹈动作并结合队形的变化,不单纯地展现藏族舞蹈的高超技术,演员整齐划一的表演,更体现出演员的高素质。

对于叙事性作品的开发,编导们不能只将“堆谐”作为单纯的素材来创作抒情性作品,可将“堆谐”独特的歌舞形式和风格特点与一定的情节结合到一起,创作出一些叙事性作品。叙事性藏族歌舞作品的创作,不仅可以丰富藏族歌舞的类型,还能给编导提供更多的题材和创作空间,使藏族歌舞创作不趋于单一化,让“堆谐”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点得到更多的展现与发展。

不论是情绪型抒情性歌舞、意境型抒情性歌舞,还是叙事性歌舞,我们都能将其加工、改编和发展,根据表演的主题、素材和结构等进行进一步创作。

四、结语

藏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物质文明。藏族民间歌舞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是其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搜集归纳历史文献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过程中,力求缜密探索“堆谐”的艺术风格。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方法,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述评,为本文论述点明了方向。其后,考察了“堆谐”可信的主要来源,对“堆谐”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具体探究。接着,本文具体论述了“堆谐”的艺术特征,对它的表演形式予以归纳总结,并对“堆谐”三种不同流派进行简要介绍,并具体叙述了“堆谐”的思想内容与音乐特点。

本文还在其传承与创新方面作了分析,希望人们能更加关注“堆谐”艺术,不仅对这一民间艺术进行保护和传承,还能更好地发展它,使藏族民间艺术的舞台创作更加繁荣。

“堆谐”不单是一种歌舞艺术,它在人的意志力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该艺术形式能使个人和群体融合在一起,从而促进该民族的凝聚力。

虽然笔者认识水平和专业知识方面有些不足,一篇短短的论文不足以展现“堆谐”的全部魅力,但笔者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钻研,能使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堆谐”艺术,同时,本论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致谢

首先,感谢刘飞云老师的悉心指导。刘老师认真为我准备相关资料,研究过程中认真、耐心地给我答疑解惑,激励我们迎难而上、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在整个毕设期间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也感谢一同进行毕业设计的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团结友爱,相互帮助,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收获到珍贵的友谊。

最后,衷心地感谢各位曾经给过我指导和意见的老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我能用自己的努力不辜负老师们辛勤的耕耘!

参考文献:

[1]赵玺.藏族民间舞蹈“堆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史贝贝.拉萨堆谐的生态与形态研究[D].西藏大学,2013.

[3]格曲.堆谐述略[J].西藏艺术研究,2000(01).

[4]边多.西藏民间音乐品种简介[J].艺研动态,1988(01).

[5]强巴曲杰.堆谐·踢踏舞·高原风[J].西藏艺术研究,2004(04).

[6]程鹏.浅谈藏族堆谐艺术[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7]桂兰岚.探析拉萨“堆谐”的来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04).

[8]毛继增.几种堆谐的比较研究[J].西藏艺术研究,1995(01).

[9]大格桑.浅谈堆谐歌舞之乐的表现形式[J].西藏艺术研究,2007(02).

[10]毛继增.几种堆谐的比较研究[J].西藏艺术研究,1995(01).

[11]吕玲,关继文.藏族原生态歌舞“堆谐”的历史与传承[J].黑龙江史志,2008(18).

[12]白央,阿旺旦增.浅谈民间歌舞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感受后藏拉孜县民间艺术团“堆谐”歌舞的成功[J].西藏艺术研究,2007(02).

[13]米玛洛桑.论藏族民间歌舞堆谐的阳刚与朗玛的阴柔特征[J].西藏艺术研究,2000(01).

[14]丹增次仁.拉孜堆谐《飞弦踏春》真棒[J].西藏艺术研究,2008(02).

[15]柯琳.中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民族艺术研究,2014(05).

猜你喜欢
歌舞藏族
The Light Inside
从“歌舞演故事”到“故事演歌舞”——论“梅舞”的缘起与形成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演变》《藏族少女》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歌舞欢庆“三月三”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歌舞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