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平台+三模块”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和实践

2018-06-09 17:15颜姣姣,金湖庭,谢康
教师·中 2018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大学生创业高职教育

颜姣姣,金湖庭,谢康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适合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家战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而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又更加迫切地要求广大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教育放在特殊重要地位。文章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两平台+三模块”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及其相关保障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大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0-2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16SCG27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颜姣姣(1983—),女,浙江杭州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

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指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培养最具有开创个性的人,其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

1919年美国的霍勒斯·摩西创立青年商业社,成为世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开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非常注重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其创新创业教育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美国高校在普及性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基本上采取磁铁式、辐射式、混合式三种模式;英国高校大规模开展“创业启蒙教育”外,还分别在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开展创业专业的学历教育。

我国于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教育部于2010年和2012年分别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为高校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015年全国两会后,创新创业迎来新时代,李克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13次提及创业,他强调要继续简政放权,形成新创业浪潮,推进机制改革,为创业提供便利。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两平台+三模块”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两平台+三模块”为核心的全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指统筹整合多方资源,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途径与方法为抓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为保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坚持教学、实践、社会服务协同创新。推行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做好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分段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大选修课和实践教学比重,强化个性化培养,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具体的“两平台”是指课程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三模块”是指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模块、创新创业方法训练模块和创新创业实战演练模块,具体模型详见图1。

1.“两平台”基础搭建

一是丰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平台。按照“盘活现有课程资源,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加快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建设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开发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和实践活动,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等社会机构、国内外院校的精品课、网络视频公开课、慕课等优质课程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是打造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创新创业活动导学项目为载体,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以创新创业仿真实践平台为载体,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学生社团为重要途径,引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仿真实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创新创业基地为载体,鼓励具有明确创业意愿和一定创业基础的学生进行项目孵化,实际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三模块”金字塔式上升

“意识培养模块”由理论教学体系中的创业基础课和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专业导师创业导学项目构成,在“塔式”体系的第一学年通过创业普惠培养,让100%的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知识普及、素质普升教育,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及基础知识;“方法训练模块”是由理论教学体系中的创业进阶课和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仿真实训构成,在“塔式”体系的第二学年通过创业强化培养,让30%~40%具有明显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接受系统化、专业化创业方法训練,具备较强的创新素质和创业技能;“实战演练模块”是由理论教学体系中的创业讲堂和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交通众创空间”和“物流创客平台”等构成,在“塔式”体系的第三学年通过创业精英培养,让5%左右具有明确创业诉求的大学生进入创业学院,进行创业方案的实战演练。“三模块”金字塔式逐级上升的模型详见图2。

二、“两平台+三模块”人才培养体系的保障措施

“两平台+三模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在高职院校中能够得以推行,需要有强大的保障措施,如组织保障、教学保障、师资保障以及经费保障。

1.组织保障

学校要实行创新创业教育“一把手”工程,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完善创新创业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教学保障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出发点,大力推行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冒险精神、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独立工作能力、社交和管理技能等职业核心能力。采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推广翻转课堂,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引导教师更新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将国际学术前沿、创新实践经验等融入课堂教学,并通过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学习催生学生创意。完善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方法,突出考核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效果,推广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改革,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完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并作为学生毕业考核条件之一。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3.师资保障

配齐配强专兼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队伍。聘请知名企业、金融投资专家、成功创业人士和优秀校友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導教师。鼓励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学。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制定培养规范,进行全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同时,重点培养一批核心骨干力量,在学校形成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形成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激励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在工作量认定、职称评定、待遇报酬等方面给予激励。

4.资金保障

在经费、项目和资金等方面倾斜,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提供经费支持。通过拓展投资渠道,多渠道筹措经费,引入社会资金,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设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专项经费,积极鼓励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三、“两平台+三模块”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

1.组织建设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整体设计和组织实施,各分院也相应地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院领导负责统筹协调本分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具体负责本分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大学生科技园以及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也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积极参与组织各项创新创业活动。

2.平台建设

我校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和规章制度。我校引进了20余门网络通识课程,如《大学生创业基础》《大学生创新基础》《创业精神与实践》《企业家培育》《创业之互联网思维》等等。

3.模块建设

我校根据创客团队和创业企业的成长规律和实际需要,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包含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创业咖啡、展示大厅和3D打印研究中心等创新创业活动场所,打造了功能齐全、配套支持到位、服务贴心便捷、创新创业联动、技术资本融合、资源连贯畅通、学业创业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了物流创客平台、创新创业工作仿真实践平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平台、超星数字创新创业学习平台、创新创业协同平台五大平台,推动校企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建设,形成“以社会发展为视角、以专业技能为支撑、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立体型、发展型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平台资源,充分发挥了平台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为学生创新创业打造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完备的软性服务。

如何着力培养立足区域、面向国际的“自主创新、协同创业”人才,打造富有交通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生态系统?学校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类学生社团的发展建设;举办创意交流分享、创新成果展示、创业政策宣讲、成功案例分析、创业榜样座谈等一系列活动,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依托“创客周”“创客马拉松”“创新创业论坛”等活动开展创新交流;依托学校创业学院组织各类创业讲堂、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训练营、创业能力测评、创业计划竞赛等创业活动,打造创新创业文化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王贤芳,孟 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 2012(2):118-120.

[2]宋天华.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8):81-8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体系大学生创业高职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