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变

2018-06-09 17:15陈秋凉
教师·中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思路核心素养改革

摘 要:“核心素养”这个当今热议的话题,在整个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教育的改革大潮。有关核心素养的内涵、意义等也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核心素养就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个个体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改革;教学转变;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9-17

作者简介:陈秋凉(1975—),女,福建晋江人,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一、引言

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是课程,主渠道是课堂,最根本的就是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只有核心素养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关联,改革才可能逼近教育的内核,这将是核心素养真正找到落地的有效路径。

二、教育理念转变——从“知识为本”走向“育人为本”

过去,我们对教育的认识过于局限在“知识”上。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体现了知识、教书向育人走近了一步。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崔允漷说,21世纪的到来,每一个国家、国际组织都在思考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就是希望为课程设计提供方向和路径。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都太关注语文知识的传递和记忆,即便是所谓的“人文教育”,也只是变成简单的文字概括,鲜能带来触动学生心灵的真切感悟和体验,更难以达成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了。“应该教什么内容”“教到什么程度”成了教师教学的关键所在。甚至体现在,教师们也都是以“这个内容已经教了,学生怎么还不会?”“我已经教了很多遍了,他为什么还不懂?”这样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的活动为中心而展开的。这种以“知识本位”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相距甚远的。

目前,在深沪镇所倡导的“学习共同体”小学语文新型课堂的实践研究中,将“对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关注”“课堂的学习文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包容互助的协同学习关系”等置于教学的首位,努力践行一种“人的教育”。这样的改革实践,力求将知识的学习与品质的培养有机融合在一起。课堂的学习是一个让学生思考、体验、分享的过程,也是一个彼此关心、共同成长的过程。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学习、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着力培养人与人之间互相接纳、乐于互助的品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我想,长此以往,当学生真正形成了这些品格和能力,核心素养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课堂从“知识本位”走向“育人本位”,教师也真正由“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

三、教学行为转变——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

长期以来,教师作为一个“教”的权威者,控制着课堂,控制着学生,控制着学习。而学生一直都是被控制者,他们只是“被动地听”“ 被动地答”的“被学对象”。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着自己一厢情愿的“教”的行为,学生只是在迎合性地、配合性地、亦步亦趋地“被学习”。这种“被学习”不仅包含学生被动学习的意思,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被取代、被剥夺,学习思维被截流,学习结果浮在表層。这样的语文课堂,又何谈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才能摆脱学生被控制地教懂,把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获得生动而活泼的发展。

经常听到教师在课堂上讲许多优美而抒情的话语,也有人羡慕不已。但是,如果把课堂上教师的话语都去掉的话,你一定会诧异地发现,学生的言语竟然如此之少,如此之零散。宝贵的40分钟,教师教的行为占用如此之多,可想而知学生学的时间和效益。以学为主,就是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因此,我们要尽量减少教师“教”的时间,保证学生“学”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亲历尝试、去探究发现。

如陈秀娟老师执教《小太阳》,并不是采取简单地看课文、师问生答、师分析文本等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而是从内容深入文章写法,聚焦文本中的一个点——比喻句,引导学生们在阅读中体验林良爷爷作品中比喻句的描写特点,再进行学习迁移训练,仿写一段关于描写妈妈的比喻句。通过自主阅读、对比发现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们深刻地品味了林良爷爷作品中比喻句的巧妙之处,也从中习得了比喻句的描写方法。该课所有的学习收获皆不是来自教师的讲解分析,而是学生自己在阅读中亲历体验与探究发现的成果。这样的学习留给学生的,必然是真实而深刻的。直接获得的知识是来自没有生命力的、没有体验的学习,知识永远是知识。有了学生参与“学”的积淀内化,知识才能转化为智力、智慧,变成素质、素养。

四、学习方式转变——从“个人学习”走向“协同学习”

学校虽是一个群体学习的场所,但学习的发生基本上是以每个个体为单位进行的,鲜有基于协同互助的学习行为。特别是在当今这种“你第一,我就成了第二”的激烈竞争形势下,人与人之间协同互助品质的培养,似乎也变得举步维艰。个人可达到的水平是有限的,只有合作,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当前已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合作学习也在很多地方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如果细致去研究分析合作学习的成果,不得不深思在其热热闹闹的背后,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思维提升度是否真的有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在困惑之时,我认为,日本佐藤学教授提出的“协同学习”,无疑是对当前合作学习的最好改良,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最佳路径。“协同学习”也是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的,但它不强调所谓的小组长权威,体现一种人人平等的对话交流;不强调所谓唯一的正确答案,体现一种多元见解的思考分享。它倡导“倾听”以及“倾听后产生的新思考”,体现一种“相互学”的学习关系,每一名学生都作为主人公,在互相关爱中互相启发思维,共同提高。

在执教《游园不值》一课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协同互助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们借助工具书,进行充分的自主合作学习,在分享交流中,通过倾听他人发言,触发新的发现和体验,将学习引向深入。学生从自己读懂诗的表层意思到走进作者的心境,发现作者的心情起先是沮丧的,后来是高兴的、惊喜的,以及对此次游园的“值”与“不值”的探讨,直至最后领悟其诗理,进一步理解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千古名句所蕴藏的深刻内涵。我们看到了协同学习所带来的高质量的学习效益。这完全得益于相互关爱、彼此接纳的“相互学”的课堂文化,得益于彼此敞开心扉分享的碰撞与促发。正是这种互帮互学的协同关系的建立,才能真正实现彼此受惠,共长共进。

五、结语

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课程提出的新目标,对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转变教育理念,构建“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转变教学方式,探索“以学为主”的教学新模式,协同互助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秦晓慧.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究[J].快乐阅读,2016(22):9.

[2]李兴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语文建设,2014(29):18-19.

[3]胡晓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语文知识,2016(20):17-19.

猜你喜欢
新思路核心素养改革
改革之路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改革备忘
少儿科普出版的新思路
改革创新(二)
这五年,我们共同走过——新思路 新作为 新突破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