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进阶视域下的实验教学

2018-06-09 03:58王振张明月胡志刚
化学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实验创新实验教学

王振 张明月 胡志刚

摘要: 借鉴学习进阶理论应用于实验教学,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学划分为从低到高的四个阶段(原点阶段;相关知识点阶段;知识网连接阶段;知识网拓展阶段)。从点燃方式的改进和反应物的选择,介绍知识网连接阶段;从实验的拓展和迁移,介绍知识网拓展阶段。进阶式实验教学能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实验的深度学习,进一步改进教学关系。

关键词: 学习进阶理论; 实验教学;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创新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8)4-0050-07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学习进阶(LPs)理论[1~2]认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分阶段和有明确路径的。学习进阶作为改善学生认识思维发展,促进知识整合及深层理解的一项研究成果,在国外已有十余年的研究历史,而我国正处于刚刚兴起阶段[3]。在国内化学学科基础教育研究文献中,研究者大多从初中、高中和大学教材涉及的核心概念和原理的衔接进行研究[4~8]。本文借鉴学习进阶理论,尝试应用于实验教学,把实验划分为由低到高的学习进阶阶段,逐步激活学生的思维,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初中生首次从化学的视角研究身边熟悉的事物,这为物质的分类做了铺垫,也为后续系统化的研究物质奠定了基础,所以教材中往往把这个实验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9]为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被安排在第二单元的课题1中,是学生学习科学探究后的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探究实验,而且是第一次定量化测量看不见的气体,需要借助物理学压强知识,把不能看到的实验结果转化为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但受制于学生刚接触化学、化学知识尚且匮乏、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和教学进度的要求等影响,实验创新往往是局限于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创新却无从下手。按进阶式的实验教学,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不同阶段中逐步渗透实验创新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复习实验时,当学生跃跃欲试,教师可提供学生动手的机会,促进实验的深度学习,进而引导学生从一个实验的研究迁移到一类问题的研究上,引导学生向高阶思维发展。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学习阶段

结合初中生特点和初中化学课程的内容,拟出从低到高四种阶段和相关内容,见表1。水平1是原点阶段,主要让刚接触化学的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端正学习化学的态度。水平2是相关知识点学习阶段,主要对其他章节相关知识点的学习,相关知识点越丰富越熟练,对后面知识的实验创新和融合越有利。水平3是知识网连接阶段,把前两种水平中孤立、零碎和局部化的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为解决问题搭建知识网,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水平4是知识网拓展阶段,完善知识网络化体系,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侧重于方法原理的迁移和归纳。水平1、2,属于常规教学范畴,囿于版面限制不再赘述。

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网连接階段的实验创新综述

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1。实际操作中,氧气往往达不到占空气体积1/5的

表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不同学习水平和阶段

理想值,除了装置气密性因素外,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不足: (1)点燃方式: 点燃燃烧匙里的红磷,伸入集气瓶到塞好瓶塞,瓶内空气会因受热而逸出部分空气,从而使实验产生误差。(2)药品选择: 教材里选择的是红磷燃烧的方法,红磷是学生陌生的药品。(3)环保角度: 药品用量多浪费药品,且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易与水蒸气结合生成有毒的偏磷酸,污染环境,危害师生健康。

图1 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2.1 基于燃烧条件改进点燃方式

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1中燃烧条件: ①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②可燃物;③氧气。根据燃烧的条件,改进点燃方式,在密闭的条件下点燃红磷,避免在开放体系下点燃红磷造成的污染和误差。通过电烙铁或者利用通电后电阻丝发热点燃红磷,见图2。温度只要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就可以燃烧,不一定要接触,所以可用激光笔照射点燃红磷,见图3[13]。

图2 电烙铁点燃红磷

图3 激光笔点燃红磷

把红磷(着火点240℃)改成着火点更低的白磷(着火点40℃),点燃的方式更多,如利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见图4;利用80℃左右的热水点燃,见图5;利用金属的导热点燃,见图6。

图4 太阳能点燃白磷

图5 热水点燃白磷

图6 金属导热点燃白磷

2.2 基于消耗氧气选择反应物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 氧气减少的体积等于倒吸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学生的认知中可以消耗氧气的方式有: 燃烧消耗氧气;动植物呼吸作用;铁生锈等。课本选择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而不产生其他气体。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强调药品不能选择炭、硫磺的燃烧,经过大量的习题强化训练往往形成思维定势。某种程度上,化学就是用思维和实验结合的方法研究物质的科学,复习中需要引导学生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再次思考反应物的选择,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避免形成思维定势。以下提供四种不同的反应物来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

选择一: 蜡烛燃烧法

常规的思路是石蜡燃烧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因而不能用来测量空气中的氧气。突破思维定势,利用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以水面上升的高度测出氧气的体积[14],见图7。

图7 蜡烛燃烧法

选择二: 铁吸氧腐蚀法

常规思路是不能利用铁丝的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为铁丝在空气中无法燃烧。目的是测定氧气的含量,不一定非要燃烧起来,只要物质能耗尽氧气就可以。选择用4mL 1mol/L食盐水润湿的滤纸贴在250mL广口瓶内侧,把2.0g还原铁粉和2.5g活性炭粉搅拌混匀。把广口瓶横放,一边转动,一边将铁粉和炭粉的混合物倒入广口瓶内壁,尽可能使其均匀地附着在内壁的滤纸上。盖上瓶塞,约4分钟后打开止水夹,会看到水倒吸进入广口瓶约1/5处[15],见图8。

图8 铁的吸氧腐蚀法

选择三: 种子呼吸法

在以往生物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呼吸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用25粒左右萌发的种子放在带孔的隔板上,隔板下放有一定量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种子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引起压强差使水倒吸进入瓶中,也可以用来测量氧气的含量,见图9。

图9 种子呼吸法

选择四: 自制耗氧物质法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它的魅力在于不仅能合成自然界已有的物质,而且能合成自然界没有的物质,通过物质的合成服务、造福于人。通过实验合成易吸收氧气的物质(多硫化物或焦性没食子酸等),使用这些物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自制多硫化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6],取1g NaOH和1g硫磺粉充分研磨后加热,发生化学反应: 6NaOH+(2x+2)S△2Na2Sx+Na2S2O3+3H2O

,待冷却后,取约0.5g混合药品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约10mL水,盖上橡皮塞在试管外作个标记,发生化学反应: 2Na2Sx+O2+2H2O2xS↓+4NaOH

。振荡试管约1分钟后,把试管在水槽中拔下橡皮塞,水倒吸上来,在试管上做个标记,氧气含量=h1-h2h1×100%,见图10。

图10 多硫化钠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操作示意图

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网拓展阶段

3.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拓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操作的体验感,历经艰难解开真理面纱的过程和得出实验成果的喜悦,就是化学学科独特的魅力所在。鼓励学生敢于改进实验,在学生想到可行的、创新的想法和方案跃跃欲试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如学生用“热贴”中的铁粉改进实验,一组用注射器(注射器由于具有刻度、密封性、可加压可减压等性能,常用在改进实验、微型化实验、定量化实验等方面)改进,另一组用矿泉水瓶(矿泉水瓶由于具有透明、密封、质软、受外力易形变等特点,常用于初中化学实验[17])改进实验,见表2。

表2 学生改进实验方案

对比两种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结果和理论值相差很大。以矿泉水瓶的误差为例,学生做出一些猜想:

猜想1: 装置气密性不好,瓶盖没有盖好。补救措施: 装好药品后,立即盖紧瓶盖。

猜想2: 变瘪后的矿泉水瓶在水槽中没有完全复原。补救措施: 换成硬度更好的矿泉水瓶,复原后再移出水槽。

猜想3:“热贴”中物质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消耗光。补救措施: 教师借助于数字化的O2传感器协助学生再次探究“热贴”粉耗氧量,11分钟时,氧气含量降为0.7%。

3.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迁移

深度学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而拓展到测定混合物中某种物质含量的一般研究思路,见图11。首先要掌握各成分相关物质的性质,利用待测物和其他成分性质的差异,选择相应的方法分离或转化某一成分,进行测量得到间接量,最后借助仪器和计算等把间接量转化为可视化的数据,从而得出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气相混合物中组分含量测定的方法,迁移到初中阶段其他相态组分含量的测定,见表3。又如把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如何把看不见转化为看得见的实验(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确实发生了;证明二氧化碳确实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证明分子确实是存在的等),促进学生对实验进行深度学习,并把学习提向高阶层次。

图11 测定混合物中某组分含量的研究思路图

表3 初中阶段混合物成分含量的测定

续 表

4 思考和启示

4.1 借鉴学习进阶提升实验教学和复习质量

有的教师在新课教学时,教学目标超越了学生最近发展区,为了实验的创新而“创新”,却发现学生呆若木鸡不知教师所云。再如实验复习时,不少教师往往把相关知识点重复强化记忆,大量习题巩固,师生俱疲,事倍功半,学生实验能力也没太大的进步。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学生的阶段发展规律,忽略了学生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的距离,以及怎样建立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在实验创新上尤其明显。我们借鉴“学习进阶”理论分阶段地促进知识整合及深层理解,指导学生分阶段的进行实验深度学习,学生创新思维,不断交流碰撞,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4.2 借鉴进阶理论改进教学关系

进阶理论强调学生发展的阶段性,要想学生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两者辩证统一于学生的发展。教师主导给学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而且需要教師高瞻远瞩地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需要建立在相应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离开相关基本知识的实验“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教师主导,而教师主导是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创新阶段有更好的发挥,在实验创新后学生要想进一步获得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引和启发。教师的帮助,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而且使实验后的总结和拓展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刘晟,刘恩山.学习进阶: 关注学生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J].教育学报, 2012,(4): 81~87.

[2]王磊,黄鸣春.科学教育的新兴研究领域: 学习进阶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14,(1): 112~118.

[3]童文昭,王后雄.学习进阶本土化研究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J].化学教育, 2016,(7): 1~5.

[4]林建芬,陈允任.基于学习进阶理论探讨“同分异构体”教学序列的跨学段设计[J].化学教学, 2014,(12): 38~41.

[5]陈允任,王穗芳,林建芬等.基于提升学生科学论证能力的“元素周期律”进阶教学[J].化学教育, 2016,(1): 19~24.

[6]麦裕华.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能学习进阶的探讨[J].化学教育, 2014,(17): 20~23.

[7]庄晓文,姜建文.“电解质溶液”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研究[J].化学教学, 2016,(2): 28~32.

[8]张发新.以“学习进阶”方式统整“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J].化学教学, 2014,(10): 34~37.

[9]王晶,郑长龙.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27,15~18,47~58.

[10]付小勤.白磷和红磷燃烧条件探究及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组合实验[J].化学教育, 2013,(7): 76~79.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7, 9.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

[13]刘瑜.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改进[J].化学教育, 2015,(11): 64~65.

[14]邵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创新[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12): 51.

[15]徐泓,朱敏,魏名贵.铁粉吸氧腐蚀系列实验的设计及应用[J].化学教学, 2015,(4): 63~66.

[16]王胤琪.測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环保创新法[J].化学教育, 2011,(11): 67~68.

[17]王荣桥.塑料矿泉水瓶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 2017,(7): 55~57.

猜你喜欢
实验创新实验教学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考核的探索和实践
关于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思考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