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仅限于知识的简单传授且只侧重于应试,故而语文教学应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教师保持积极的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教学,学生才能渐渐地被带动起来,进而语文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所以教师应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思维;发散性学习;改善
一、前言
由于长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以升学为唯一目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教学模式单一沉闷,对于学生采取的语文模式也只是知识的转授,从而使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受到约束,没有拓展空间,导致了学生对语文思维的主动学习的热情递减,一味地只追求成绩,并不注重于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呢?
(1)充分的利用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新颖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可大大地活跃学生的思维,解放学生的灵气,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强化创新意识的引导[1]。质疑是推动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学生产生创新意识的催化剂,对于学生的课堂提问要重视可以培养学生的新颖思维,正面回答学生新颖的想法问题,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改变传统、陈旧的只许老师提问而不许学生疑惑的教学模式,客观耐心的解答。教学课堂中,可通过课本知识结合实践,组成一个团队或者小组,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只要有思考,就难免会出现思想上的分歧和质疑,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大胆的质疑是提高语文思维的关键所在,教师对于其中的困难不应逃避,应积极应对并形成学生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刨根问底的学习意识,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比如在写作方面,不能总是千篇一律地写议论文,要鼓励学生进行诗词、小说等题材的写作,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就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进行培养。无论是新理论的提出,还是新产品的研发,无不是打破常规进行的,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与辩证思维[2]。语文思维教学不仅仅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性知识活动,同时还是一种情感的重要动力,只有在令人愉快、和谐的情感体验中,才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思维的顶峰。
(2)深入探究、挖掘语文教学的内容,以分析比较为核心,强化思维习惯,在辩证中求精,培养思维的严密性,丰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高中语文已不仅仅是语言,句式上的教育与引导,其深度和广度也逐渐开始加深,这就迫使教师在学生思维拓展时,在广度上进行延伸,深度上进行挖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励学生远大的学习志向,不仅要博古通今,更要学贯中西,从而使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越来越大的课外积累量,使得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在局限于狭隘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中用具体形象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描述概念,用生动的例子、比喻、故事等深入浅出地说明课本中的问题,比如文言文的学习过程,既可以先进行文章的梳理,在进行具体内容的解释,也可以先进行单句的解释,在进行全文含义的贯通。讲授的顺序和让学生理解的方式应保持一致性,不可经常变化,否则,既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古典名著、文言文、现代文学、古诗词赏析等,每种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断地使学生在要领中求深、在熟练中求快、在详析中求精、在变换中求广、在探索中求新。努力挖掘、探索教学内容与创新思维培养的连接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教学方案,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利用示范、点拨、引导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调动学生对语文思维的兴趣。
(3)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面学习不同于转授的课本知识,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语文能力。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天马行空的,同样语文思维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广泛,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文化知识的渊博,教育形式的多样,会引起各种不同的思考反馈。当然高中语文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转授,应在转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宽学生课外作品阅读,帮助学生发散性的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语文知识涉及的各个方面,人们无时不刻受语文思维的影响,所以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语言和句式上进行教授和引导,而且应注意不断拓展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语文的阅读范围和阅读内容是有限的,积极健康的书籍都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扩大语言词汇,提升个人品味,使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获取读到的见解,让学生的语文由量的积累达到一个质的升华转变,创设情景课堂,让学生对语文思维的兴趣得到了一个调动。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可以改善一味灌输的形式教育,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了解语文,喜欢语文。教学中也应抛开一遍课文的某一方面,甚至一字一词,不应该用围绕课本去设计出来的训练题、思考题,这样无一不是千篇一律地由字词、句、到語法,修辞逻辑组成的大会串,无一不是一份较小规模的考试模拟题。要尽量使教学方法变成学生自我思维学习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思维的能力[3]。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总结能力、判断能力等,不断调整改善自身。
二、结语
综上所诉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不仅仅课内教学与阅读更注重课外的积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去创新去创造语文思维以及对逻辑思维的认识,现如今只有具有创造思维和创造力的人,才能更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只是转授于书本的知识更要结合课内外,结合实践,结合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质疑都要细心、耐心的解答,教师也应认识到语文思维的特点,语文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还要提高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教学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秦威威.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课外语文, 2015,9(12):107-107.
[2]郑娟. 浅析如何培养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8(24);7-7.
[3]邱红波.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分析[J]. 发现:教育版, 2017,3(10);3-3.
作者简介:姓名:甘莉,女,1979年1月,四川内江资中人,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