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前金
自1934年2月至1997年1月,萧克将军在不同时期以不同身份先后6次来到江西永修云山,或率部浴血奋战,或巡视考察。“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革命领导干部受到冲击,蒙冤受屈,挨批挨斗,审查隔离。戎马疆场、功勋卓著的萧克将军也未能逃脱这一历史厄运。1970年1月,萧克将军含冤被贬,后被迫离开北京,来到设立在江西省永修县云山垦殖场红湖分场新丰大队的农垦部“五七”干校,直到1972年2月平反后才被调回北京。
萧克将军文武双全,在军旅生涯中,一直写作不辍,被誉为“中国军人学者”,著有《浴血罗霄》,获1988年茅盾文学奖荣誉奖。“文化大革命”期间,萧克将军身处逆境,心存共产主义必胜信念,写下了多首令人震撼的诗篇。
1970年年过花甲的萧克被送往农垦部“五七”干校,在赴云山途中,将军写了《回江西》,诗曰:
我自江西来,又回江西去。
昔日草鞋行,今朝飞车遽。
轻装怀马列,悠然赴五七。
战地黄花衰,孟冬西风疾。
云山赋归欤,老巢兮伏畅。
初到干校,生活极其艰苦。住房破旧,用具不全,学员不仅要参加劳动,还要自己打柴、烧饭,萧克用诗记录了这种艰苦生活:
云山腊月吟(四首)
其一
万里迢迢赴五七,
战地重来何其急!
江右仲冬草木凋,
松柏森森迎迁客。
其二
花甲将军又远征,
势之所至复何论!
缺腿方桌倚陋室,
锅碗瓢盆皆杂陈。
其三
凉气常从墙缝入,
手脚皆冻心怫郁。
就地跑步战严寒,
不忘徐老保暖术。
其四
自贾余勇挥斧斤,
度过腊月迎新春。
列宁选集一开卷,
斗室油然起风云。
劈柴
挥斧非求栋梁材,
只为举火备晨炊。
叭啦一声心头喜,
斧斤之力不我欺。
守岁
华夏纷纷似鼎汤,
山村腊月凛风狂。
挑灯夜读周遭静,
四壁萧然独举觞。
自制家具
花甲学木工,丘壑在胸臆。
锯木又刨花,斧斤心无二。
髹漆净而明,自喜作小器。
我非良工子,亦法鲁师意。
打草鞋
苎麻搓鞋练,打结成扇形。
布条顺手势,练上交叉行。
处世贵自立,做鞋何须针。
当年老战士,就熟而驾轻。
再登云山(二首)
其一
九岭长龙头向东,
奇峰十二驻云宫。
群山环抱如联壁,
遍野青苍卷惠风。
漫道雄鹰翔碧落,
从来劲柏傲寒冬。
最怜明月湖边景,
一片丹心映镜中。
其二
春来何处不归鸿,
满目青山夕照红。
好汉坡前多好汉,
英雄岭上更英雄。
锄云犁雨祈丰岁,
翠什苍松耐雪风。
我本红军老战士,
归来犹是老区农。
萧克一家5口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散分居在北京、湖南和江西3地。1970年春节和1971年端午节,萧克都是在云山度过的。每逢佳节倍思亲,1971年端午节,萧克写了一首《思亲》诗来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我家在京畿,寄身彭蠡间。
银婚过数载,镜圆月不圆。
儿孙离膝下,分散在湘燕。
一家才五口,各在天一边。
独饮雄黄酒,忍读《离骚》篇。
但愿身心健,任尔风雨颠。
对“文化大革命”中权奸的倒行逆施,萧克将军义愤填膺,1971年10月连书二诗,抒发这种情感:
三登云山
山居又是沐秋阳,
唯读唯劳且自宽。
晨出家门穿雾上,
午登山顶看云翔。
青杉作伞蝉鸣晚,
绿草如茵野菊香。
一任乱云随风舞,
抬头凝目望东方。
有感
怀仁堂上漫风云,
犹亿元勋尽竭忠。
信有光明惊鬼蜮,
更无磊落惧阴风。
渠奸作恶徒行恶,
正义遇穷终不穷。
任是妖魔曾乱舞,
真金不怕火销熔。
1972年2月,赣北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萧克将军被召回北京。除夕之夜,全家吃过团圆饭,将军难以饰掩喜悦心情,写了《返京》一诗。诗云:
赣北少大雪,今岁雪盈尺。
雪片传书来,召我返京邑。
瑞雪甫天霁,合家庆同席。
初见小孙儿,相目而相昵。
岁月岂无情,日月有精魄。
今夕团圆饭,明朝又春节。
1972年11月,云山垦殖场建制恢复后,身在北京的萧克将军闻讯,立即致电表示祝贺,并欣然为“江西省国营云山综合垦殖场”题写了场名。
1981年11月,萧克再次回到第二故乡永修云山。将军写了《回云山》(二首),诗曰:
第二故乡气勃勃,
別来旧景添新墨。
老少携壶穿梭来,
见我仍呼萧伯伯。
第二故乡山水好,
云山四上不辞老。
竹木森森伴我行,
拈得一身忘忧草。
责任编辑 / 陈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