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真实VS现实的真实

2018-06-08 09:28岳利莎
戏剧之家 2018年14期
关键词:真实现实艺术

岳利莎

【摘 要】本文通过列举东西方部分艺术作品,阐述艺术中的真实并不等于现实的真实,倡导创作者在创作写实艺术时并不能单纯照搬现实,为了提高画面的真实感,需要创作者进行探索和考量,进行必要的再创造,最终使作品呈现出真实动人的感觉。

【关键词】艺术;现实;真实

中图分类号:J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4-0157-01

艺术是涵盖了多种表现形式的作品的统称,其中有写实和写意之分。写实的作品,大家更多认为是与现实相差不大的艺术作品,是更接近现实的最真实的表现方式,其实不然,艺术作品里的真实更多是艺术家为了使作品看起来比现实更逼真而进行了特殊处理的一种表现方式。

大家所熟知的雅典雕刻家米隆的代表作品《掷铁饼者》,向观众展现的是一个身材近乎完美的青年男子俯下身体,积蓄力量,即将要掷出铁饼的那一瞬间。模特健硕的身体、流畅的线条、连貫的动作,给予观者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切有力。但是倘若你试图模仿掷铁饼者那样的标准动作时,这种真实就会被打破,因为即便是专业运动员都不可能完全模仿这种姿势。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掷铁饼者的造型方式与现实中运动员掷铁饼的标准动作有所出入,反倒与埃及的传统艺术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上半身采用正面,下半身采用侧面,四肢则选择完整的角度去体现,这种姿势正常人效仿起来其实是很困难的,之所以雕塑《掷铁饼者》给人以真实的感受,是因为米隆在艺术与真实之间探索出了最佳结合方式,使之看起来更加让人信服。

无独有偶,19世纪伟大的法国画家热里科的作品《爱普瑟姆赛马》,画中奔驰在赛场上的骏马四蹄一齐腾空,气势逼人,观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紧张气氛,甚至还可以听到骏马嘶吼的声音,观其画如临其境。若干年后,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人们慢慢发现即使奔跑得再快的骏马,也永远不可能如其画中所展现的那样,四蹄全部腾空,不禁感叹被热里科的画作欺骗了这么多年。如果直接按照现实生活中奔跑的骏马的姿态进行创作,又无法体现骏马在奔跑中所展现出来的的撼动心魄的气势。

以上所举都是西方绘画中的例子,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被誉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韩熙载夜宴图》,当绘画艺术发展到宋朝,中国画家已经具备了较为高超的写实能力,画中出现了五次的男主人公韩熙载,虽然衣着服饰有所变化,但是观者还是可以一眼认出来,其身边的友人和侍从也是特征明显,很容易区分辨别。据说,历史学家通过文献记载,将这件作品中的所有人物进行了严谨详实的考证,基本上可以确定其中大部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及其与主人公韩熙载的关系。即便由于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风俗,导致画者在作画时,故意将其中的女性形象画得比男性要矮小许多, 但是丝毫不影响画面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作为文人画家的郑板桥,一生专门画竹,对于竹子的四季形态了然在胸,不管是描绘风中之竹、雨中之竹还是雪中之竹,他都可以画得惟妙惟肖。站在画作前,观者似乎可以听见风吹竹子的簌簌声、雨拍打竹子的啪啪声、雪落在竹叶上的瑟瑟声,这也证明了郑板桥所画的竹子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受。但是郑板桥说,他画的竹子是通过竹影投在纸窗上、墙壁上、月影里而得来的,主张对于竹子的形态先要烂熟于胸,然后再进行创作,以“胸中之竹”去创作“眼中之竹”,再以“手中之竹”去展现“胸中之竹”,只有这样,才能画出竹子的精髓,展现竹子的自然风貌,给予观者真实的观感体验。

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启功先生也喜欢画竹子,但是喜用红色来画竹,有人提出异议“哪里有红色的竹子?”启功反问:“哪里又有黑色的竹子呢?”这样简单的一句反问,启功先生道出了写实艺术的真谛,即使再真实的画面,与现实世界都是有一定差距的。

综上所述,在中西方不同的艺术理念指导下,其写实艺术都体现了同一种绘画现象,就是艺术作品中所呈现的真实效果并不等同于现实中的真实体现,所有的艺术创作都凝聚了创作者深思熟虑的再创造,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和提炼,为的是使艺术作品看起来更真实,更感人。

参考文献:

[1]贡布里希. 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杨成凯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

[2]尚刚.林泉丘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真实现实艺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爆笑街头艺术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