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聚伍
【摘 要】在音乐剧演唱风格的研究中,首先将音乐剧放置于历时性的社会文化生态中进行相关解析,是对音乐剧演唱风格的研究方法的体现,更是音乐剧自身文化属性决定的。所以本文将研究对象放置于社会文化环境中去,以多维视角呈现音乐剧重要构成元素演唱风格的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文化学;音乐剧演唱风格成因;巨型、多元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4-0070-01
20世纪末的西方音乐剧在经历音乐喜剧、叙事音乐剧、古典音乐剧、摇滚音乐剧、概念音乐剧之后终于在本时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辉煌期——巨型与多元共生时期。
一、巨型与多元化時期特征
(一)舞美奢华奇观与多媒体科技化
本阶段音乐剧的商业化趋势是音乐剧的产业化模式日趋凸显,产业链的商业经营模式使制作人对音乐剧进行商品化包装。以新奇、宏大、虚幻、奢华为主的舞美场景、特效及服装道具满足大众在视听感官上的享受。在营造舞台效果上无论是场景还是服装道具,都出现一掷千金的制作套路,以满足大众猎奇、刺激、梦幻的审美心理。
(二)“四大经典”式的制作人包装模式
音乐剧在这一时期的产业化模式已经形成,作为核心地位的制作人的作用及意义凸显。所谓音乐剧制作是指由制作人筹集组建剧组进行演出,编剧、作曲、作词、编剧、导演都不一定具体参与制作,往往是由版权代理公司将制作权以某种形式卖给制作人,从而产生以音乐剧作为文化商品的盈利行为。以制作人制为模式的音乐剧制作方式,以商业化的包装发展产生了诸如《猫》《悲惨世界》《歌剧魅影》《西贡小姐》等作品,极大满足了以受众以技术主义和感官享乐的时代大众审美情趣。
(三)音乐剧的产业化
音乐剧作为20世纪文化产业的代表,其发展历程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依然具有实际意义。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作为一种文化工业为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四)巨型、多元化阶段艺术特征
1.作品的多元化。一是经典剧目的复排,如黄金时代的作品《红男绿女》《旋转木马》等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怀旧心理。另外概念音乐剧、摇滚音乐剧也在此时期出现相关经典式的探索。以《秘密花园》为代表的女性视角创作的成人童话作品和以《蜘蛛女之吻》为代表的黑色迷幻作品也在本时期拥有一定的受众。二是百老汇的剧场分化为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等形式的演出场馆,为各种类型及题材的音乐剧作品提供一定的空间。
2.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音乐剧成为全球化的艺术体裁趋势较为显著,以日本四季剧社为代表的亚洲等国家开始逐渐的引进、创作音乐剧相关剧目。为音乐剧作为全球化文化形态起到了引领性作用。非欧美国家创作的地域性、民族性特点,都为音乐剧的多样性、多元性提供相关素材。
二、巨型、多元期演唱特征
在本时期,以韦伯、勋伯格缔造的现代派音乐剧和史诗风的音乐剧风靡世界,标着着巨型音乐剧占据了世界音乐剧的舞台中心位置,这种注重大制作的舞台及歌舞表演恢弘磅礴、震撼人心的强大艺术感染力。本阶段音乐剧作品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对于音乐元素而言,“既有摇滚、爵士等富时代感的流行音乐元素又保留了华丽、古典的歌剧典范的长调唱腔,可以说是“流行与古典的桥梁,通俗和高雅的契合。”①这类作品一般与以往音乐剧的演唱而言难度较大,既能有使用古典歌剧唱法又能在流行唱法之间游刃有余,他们的演唱特点极富有古典唱法中的共鸣腔体的管道化、声区较为统一,又在作品中把握流行唱法中的真声、假声、混声、气声等因角色情感需要在技术上的体现。
二是声区控制的技术特点。这类唱法技术在声区的技术上体现为:“在中低声区大多采用真声+气声演唱,真声接近自然声音,带有语气般的叙述性;气声演唱是一种以气带声的方法,由于气息是牵动感情的主要因素,所以它具有加强的情感性而在流行唱法里非常多见。在中声区接往高声区的过程中,可适当混入假声,进入高音区后完全的运用气息支持的假声,喉咙也进一步的打开导致全身共鸣的连通,强调头腔共鸣和高位置色彩的声音,以表达热烈明朗的感情或具有戏剧性张力的情绪。”②也就是以这种“融合性”唱法能使各共鸣腔体灵活转换,在各音区采用不同的共鸣方式,声音状态在统一性的前提下作细微调整变化。以丰富、细腻的表演角色内心情感,塑造角色性格。
三是语调色彩式的技巧运用。在演唱过程中注意情感变化中音色的处理,即声音造型对于角色形象设计的同时,更注重语气、语调化的色彩明暗对比。并使用如“颤音”“哑音”“抽泣”“真假声转换”等装饰性表现技术,使角色内心活动和情感表达更为真实自然。
注释:
①黄云利,刘白维.“嫁接”与“融合”——西方音乐剧中古典与流行两栖歌唱家唱法研究[J].2007.
②张进.不同时期音乐剧作品的演唱风格及特点分析[J].艺术百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