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鹏
摘 要 小学教育是学龄教育的第一站,小学学校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当地的民生问题。科学地评价学校发展状况,是优化与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的重要依据。本文将借鉴经济学对区域经济统计的经验,结合小学教育发展特点,使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小学教育发展水平进行量化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教育发展水平 教育标准 教育指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2.063
Evaluation of Primary Education Development Level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Hubei Province
——Take primary schools in Enshi as an example
WANG Yingpeng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Enshi, Hubei 445000)
Abstract Primary education is the first leg of school-age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livelihood issues of the local peopl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optimizing and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economics in regional economic statistics,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education, this paper use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level of primary education.
Keywords primary education level of development; education standard; education index
教育是有目的、有规律、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知识和规范行为的社会活动。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的建设阶段。发展教育对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教育发展水平的量化标准,学术界都是借助经济学的理论与数学统计的方法来测算。通过收集各类基础数据,借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关于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将基础数据指数化,然后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求出每一类数据的总指数。以此指数来代表该项目发展水平状况,最后通过方差、协方差等统计手段,来横向比较此项目在行业内所处地位,以此为依据提出改进意见或制定相关政策。
1 数据指数化
1.1 基础数据的选取
(1)为了评价湖北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量化标准,需要选取湖北省教育发展高、中、低三个不同程度地区的数据作为参考。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低水平地区数据对于以提升教育發展水平为目的研究来说意义相对较小,所以本次基础数据选择了湖北省教育发展程度较高的一个地区武汉市和湖北省的平均水平作为数据研究对象。
(2)对比瞿博博士在2012年《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的研究体系,并且结合本次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小学阶段教育条件的评价。剔除了一些与中学关系更为密切,与小学关系不大的数据类别。比如入学率、升学率、男女生比例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计数据和湖北省教育年鉴统计的数据来看,小学阶段的入学率和升学率基本趋近于100%,相当于适龄儿童基本全部入学,在针对小学阶段研究的情况下,再来比较男女入学情况,这个男女比例数据已经不能说明男女受教育机会是否均等的问题了。所以本次研究主要选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据来作为基础数据支撑,来建立评价体系:
学校容积指标:①平均每个学校在校学生数量;②平均每个学校每年招生数量;③平均每个学校每年毕业生数量;④平均每个学校拥有校舍面积;⑤平均每一万个学生拥有校舍面积。
教师指标:①本科及以上专任教师占全体专任教师的比例;②平均每个专任教师负担学生数量;③平均每个学校专任教师数量;④平均每个学校教职工数量。
教育经济指标:①人均教育支出;②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③教育支出占财政使用比例。
1.2 基础数据的获得
本次研究选取最近五年(2009-2013年)的数据作为建立评价体系的标准。湖北省数据来源于2010-2014年湖北教育年鉴和湖北省统计年鉴。武汉市数据来源于2010-2014年武汉教育年鉴和武汉统计年鉴。恩施州数据来源于恩施州统计年鉴和恩施州内随机抽样小学调查的情况。
1.3 计算方式
(1)统计理论依据参考2006年第三期教育研究《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以及2012年第5期教育研究《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文中对于指数与总体指数的算法,各类基础指数记为I,总体指数记为P,有以下公式
I指数=(实际值-最小值)鳎ㄗ畲笾?最小值)
对于数值越低发展水平越高的类别,取值为1-I指数 ,并且对原始数据先做边界定义取最大和最小值,然后再做指数计算。对抽样调查小学的实际情况中大于最大值的数据,其单项指数取1,小于最小值的数据,其单项指数取0。
P总指数=[1/n(I13+I23+…+In3)]1/3
(2)计算工具使用MathCAD2001,步骤参考了人民邮电出版社,吴宇宏,刘霄编写的《MathCAD2001数学运算完整解决方案》。
2 分析数据
图1~图3中,武汉=武汉总体指数,湖北=湖北总体指数,恩施1=以恩施总体指数1为基础的总指数,恩施2=以恩施总体指数2为基础的总指数,样1=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样2=高坪镇青花小学,样3=支罗小学。
通过以上总体指数图表,可以看出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从整体数据曲线来看,恩施州的学校容积和教师指数都在湖北省平均水平之下,尤其是教师指数落后相对较多。2009年至2011年间恩施州指数与湖北省平均指数的差距绝对值基本相同。但2011年之后,差距被拉大。教育经济指数2009年-2011年相对落后,2011年之后差距逐渐缩小,到2013年,已经达到湖北省平均水平。
(2)恩施州在2009年至2011年间,教育经济指数发展趋势基本平稳。从整体曲线上看略微下滑,学校容积总体指数和教师总体指数发展趋势基本平稳。而在2011年教育经济指数开始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学校容积和教师指数并没随之提升,发展趋势依然相对平缓。反观湖北省整体指数在2011年教育经济指数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学校容积指数和教师指数却得到了大力发展。说明恩施州并没有在教育经济好转的有利局面下,迅速使教育事业发展起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显示了资金利用情况的效果不理想。如何有效利用教育经费是突出问题。
(3)从调查问卷的样例来看,恩施州学校资源分布不均情况严重。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学校容积指数和教师指数数值都在恩施州整体之上,其中教师指数已经超过湖北省平均水平,几乎接近武汉市水平。从表格单项数据来看,有些因子已经超过建立标准时设定的最大值。而建设县高坪镇青花小学和利川支罗小学有部分因子,还没有达到设定的最小值。
3 对于均衡教育资源有如下建议
(1)需要州政府协调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以人口密度为基本依据,均衡分配教育经费投入,减小差距。
(2)借鉴日本先进的基础教育发展经验,在统一教师收入的前提下,实行轮岗制。即全州专任教师中相同职称或资历的教师收入相同。教师收入差距体现在职称或资历上,而不是在地区性差异上。恩施市的不同学校间的教师进行轮岗,恩施州内不同地域间的教师进行轮岗。
(3)包括中学和小学在内的基础教育,不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所有学校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比如教师轮岗,教育经费投入与人口密度挂钩等措施。
(4)就近入学为原则,禁止择校。对于各种文艺和体育的课外活动应予以鼓励,并且正确引导和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 湖北教育年鉴.长江出版传媒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2010年版,2011年版,2012年版,2013年版.
[2] 湖北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2010年版,2011年版,2012年版,2013年版.
[3] 武汉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2010年版,2011年版,2012年版,2013年版.
[4] 恩施州统计年鉴.恩施州统计局,2009年版,2010年版,2011年版,2012年版,2013年版.
[5] 瞿博,孙百才.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教育科学文摘,2012(6).
[6] 瞿博.教育均衡發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教育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