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涛 王辉
摘 要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一支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队伍,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极强的交互性、更佳的组织形式以及更开放的学习环境将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理想环境。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新课题。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2.015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WANG Juntao, WANG Hui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Langfang, Hebei 065000)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of our country's contemporary higher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build a team capable of dealing with the challenges in the future. With its rich expressive force, strong interactive, better organization form, and more open learning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ideal environment for the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talents' creative ability. So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ow to effectively us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ultivate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 new topic of university talents cultiva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creative abil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大眾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引擎”,已经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科技创新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更用一组组数据证明了创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按照中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2]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一支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队伍,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处理信息的方式和传递信息的途径变得数字化、智能化与网络化。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开辟了新的教学领域,对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多可能。当前有不少学者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但鲜有把信息技术发展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系统研究的学者。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新课题。
1 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分析
创新是一种抽象化的概念,其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作为人们固有的认识事物与进行实践的能力,创新是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其构成极其复杂。目前为止学界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还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各位研究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3]
余华东提出,非智力因素、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构成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4]
岳晓东认为,人格、思维和智慧是创新能力的三个层面内容。[5]
严汇提出,创新能力的构成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等因素。[6]
孙奎贞指出,洞察能力、联想能力、应变能力等等各方面能力的集合,形成了创新能力。[7]
朱清时则提出,要从人的视角理解创新能力,既要观察“智力”又要观察其有效利用“机遇”的能力。[8]
笔者认为:近年来,我国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前进的道路还有很多的不足,其中就包括“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我们国家多次提出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将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政党写入《党章》,可见不论是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还是制度创新,都需要创新;创新成为十三五时期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的发展理念。“提高创新思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之一,可见创新是民族复兴和国家兴旺的希望,而创新的希望在于青年大学生。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就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各种能力的集中体现,主要可概括为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主要基于以上三方面因素。
1.1 学习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具备学习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学习是创新的前提,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在信息时代,面对庞大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量的倍增,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无法跟进创新的脚步。学习能力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具备学习能力,才能够主动探求知识与世界,探求各类事物之间的规律与联系;具备学习能力,才能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学习能力,才能够紧跟时代,不断更新观念,为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的实践基础。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通过向他人求教、查阅资料、问教于网络等多种途径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本领,借鉴和总结前人的经验,通过改变方法和途径,成功解决我们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2 善于思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思辨是哲学术语,特指一种思考方式,本文是指思考和辨析的能力。我们知道,学习和思考是密不可分的,《礼记 中庸》中讲“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是说要学会周全而辩证的思考,从而探求事物的本质,形成明确的判断,区分事物的真实性,并用习得的收获来指导具体的实践。
创新是一种观念和意识,也是对旧有的思辨和突破。而思辨精神的缺乏是创新约束的首要原因,因此,学校应鼓励学生依据自己所学知识,通过判断进行质疑,追求真理和卓越。[9]讓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不迷信和盲从前人的经验,不局限于已有的成果,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问题,进而判断问题的对与错,并争取新的创造。[10]
1.3 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要勇于探索和实践。中国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但普遍缺乏质疑精神和开放型思维。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是专业实习,教学实验,社团活动还是社会公益活动,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检验自己知识的不足,准确掌握理论基础,优化知识结构;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通过亲自接触、体验社会,亲身感受社会,才能深刻理解社会伦理价值,提升对社会的认识,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养,培养能力,练就服务社会的本领;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在实践中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懂得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不断开拓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自身创新意识不足
创新需要有创新欲望与创新情感,当代大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探索世界,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不强烈。缺乏大胆求新的精神,眼界不够开阔,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没能更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理论不能很好联系实践,积极主动学习、质疑性、批判性学习能力不强,不能破旧立新。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大学生热衷于考研,考取各类资格证书或着眼于出国留学忙于应付各类考试,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尽管有部分同学热衷于创新创业活动,但缺少正确方法的引导和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2.2 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当下,学校主要教学手段偏于传统,书本为中心,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观念较为严重,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校教育偏专业教育轻素质教育;有的学校与其他院校比规模,比指标,忽视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发展;尽管当前部分学校在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支持条件,但创新教育不到位,没有专业的技能培养与正确的方向引导,使得大学生理解出现偏差,导致“创新创业”变“只为赚钱”,缺少科技含量与科技支撑。学校与教师未能有效利用现有条件提供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3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正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其丰富的表现力、极强的交互性、更佳的组织形式以及更开放的学习环境是实现创新教育的理想环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融合,创造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环境来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升人才创新能力的目的。
3.1 信息技术在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应用
3.1.1 学习资源获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海量资源可供大学生搜索应用,开阔了学生视野,也使学习资源获取变得十分便捷,问教于网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网络资源获取的方便快捷性,容易使学生沉浸于知识获得的满足感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为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知识积累。
目前,知网、万方等一大批专业公司已基本完成了学术资源的数字化,各个学校也都建立了数字图书馆,这就为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专业学术资源奠定了基础,大学生可以检索学习各方面的数字化学术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艺术学等各个学科。同时新型网络教学资源也不断涌现,以爱课程网为代表的一大批专业资源网站能为大学生提供很多优质的学习资源。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开辟知识传播的通道,使得大学生可以与不同地区的教师对话交流,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其中还不乏专门的创新教育课程,在创新案例讲解中,展示创新方法和创新经验,这将非常有利于大学生积累创新能力。
3.1.2 学习方式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让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成为可能,让学习者与讲授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能更好地互动联系,不再是教师在讲台上单调重复事实与理论,而可以彼此深入讨论和互动,教师是其中的参与者和主题发布者,学习方式变革为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社区网络化学习。这种以慕课和微课为典型代表的新型学习方式,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和连通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慕课,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课程更依赖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是通过网络平台连接世界各地的老师和学习者的一种方法。微课是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制作流媒体视频,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按需选择学习。像慕课和微课这样,基于信息技术的在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这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互动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是一个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具有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有助于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实现大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趣味性、自主性、探究性、协作性和终身性。
3.1.3 学习兴趣提升
学习兴趣是创新的源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方式发生改变,教学内容由抽象变得具体,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比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引入,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丰富的图片、贴切的音视频,直观性强,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使得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通过计算机和相关软件的学习利用,让想象中的事物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更加具体。
3.2 信息技术在提升大学生思辨能力上的应用
大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提升,需要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及教师教学方法改革,学校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3.2.1 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模式
兴趣将是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很强烈的兴趣,他们就可能会产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创新的热情。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和创新的兴趣,就成为教师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对此普遍认可的做法是积极优化和转变教学的方式方法。能否通过更新教育内容,改革课程设计,激发大学生个性、爱好和好奇心,将其吸引到教学当中,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目前学校信息化条件日趋完善,多数学校已经出台了支持教师利用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规章制度,很多学校已经着手建立起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并在校园内特定区域实现无线WIFI覆盖,同时大学生智能手机的拥有率已相当高,基本达到了“人手一机”,这就使得“翻转课堂”等利用信息技术的自主式、在线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变成可能。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不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线完成知识预习,课堂上主要进行师生互动交流讨论,学生要参与教学,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点解决传统教学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思辨不足的问题。这种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3.2.2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为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分析、理解和运用各种知识的方法都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的。如何把之前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换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师启发,学生探究,师生互动的参与式教学方式。这就对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了解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认真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勤思善辩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提供了新的学习交流途径。促进优质教学成果的应用与共享,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是全国学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等网络专业培训课程开发的重要目的,学校教师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提供的诸多便捷途径,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信息技术的共享,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刺激学生的思考,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3.3 信息技术在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上的应用
实践能力一直是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专业的实习实训活动,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类社团、协会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保障。
3.3.1 专业实践活动开展
受资金、场地等客观条件限制,大学生很多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不能有效开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派生出的虚拟仿真技术作为继数学推理和科学实验之后的第三种人类认识、改造和创造客观世界的一项通用性、战略性技术。2016年被称为VR元年,虚拟现实(VR)技术将对教育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其在实践教学上的应用将成为大学生实习、实训、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具有创新性、明确性、深入性、综合性和体验性的特征;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丰富、鲜明、直观和生动的特点,二者非常适合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基于虚拟现实及可视化技术,应用教学知识内容可视化方法、教学环境虚拟场景化方法和教学过程人机交互化方法创建虚拟仿真实验室;也可在实践教学实验预习、实验演示重现、仿真辅助实验设计、虚拟实验系统、远程虚拟实验室和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提供更为丰富和便捷的学习方式。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既可以补充实践活动软硬件条件的不足,又可以通过构建学生主动性学习环境,并鼓励学生在学科领域中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探索未知领域,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1]
3.3.2 校园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目前各学校大力发展与扶持的。数字化建设为学校搭建统一的基础数据平台,打造师生信息服务中心,电子化的图书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意味着海量信息的资源共享,多种数据的分析整理、评估,各种平台建设,个性化信息服务为大学生各类实践活动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大学生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机房、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设备的应用;微博、微信等各类现代信息技术为大学生各种团学活动提供外力支持,使得学生组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活动效果显著从另一层面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专业的行业内软件的广泛推广与使用,更为大学生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不仅训练了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为未来走入社会增添就业砝码。
4 结束语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提升科技。青年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着我们国家改革的步伐,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民族的复兴。多年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信息技术教学经验表明,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有效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能够从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支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青年一代的力量。
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HB16JY005)的研究成果;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高校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HB14JY07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3] 吴怀宇,等.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4] 余华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5] 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
[6] 严汇.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6).
[7] 孙奎贞,等.国家公务员创新能力[M].中国社會科学出版社,2004.
[8] 何勇向.论创新能力的培养[J].求实,2005(12).
[9] 梁锦华.重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10] 黄春兰,杨林.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6).
[11] 郭莉,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新形势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