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分析 思维建模

2018-06-08 10:43郭传斌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矛盾诚信现象

郭传斌

现阶段大行其道的所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或类时评写作等题目,核心写作思维中都含有对现象的分析,往往需要就事论事、缘事说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写作上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思路展不开、思维不深入,从而导致行文浮于表面,分析难以深度推进。追本溯源,其根由还在于缺乏一个有效的思维支架,面对现象,惯常准备的名人名言、事例素材往往失效,具体分析又无从下手、无法深入,故而只能亮出一个大致的看法,在现象的浅表层面上来来回回兜圈子,而缺乏实质性的深化拓展。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找到现象分析的入口。我们常说:无矛盾不分析。矛盾是分析的对象,同时也是分析的起点,从现象(材料)中寻找核心矛盾,确定对立面,具体分析才能有切入点。因此,现象分析的第一个层次就是从材料所呈现的行为事象中解读把握其矛盾核心,从而开启现象分析的思维之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这引起了家长的反对,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成绩。学校不堪重压,迫令她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于以上这件事情,你怎么看?请就学生、老师或家长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感知层:行为事象,聚焦对立——“矛盾论”分析

以上题为例,从矛盾对立关系核心角度来看,不管是女教师和学生(家长)以及和学校的冲突,还是对于女教师的行为有人点赞有人质疑,其矛盾核心都聚焦在給学生抄袭作业判零分这一行为应不应该,而这主要还是由立场分歧所造成。由此进行分析就找到了思维的切入口。

由揭示现象蕴含的矛盾引出问题,启发思考,带入分析:

首先,学生抄袭有错在先毋庸置疑,网上争论的焦点也集中于女教师的判零处罚应不应该。有人认为处罚太重,可能会伤及学生自尊;有人则认为女教师干得漂亮,以严厉的方式有效纠正了孩子的错误。那么究竟女教师的做法是否合理呢?

矛盾常常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发现矛盾提出问题,由此也就找到了启动分析往前推进的动力源。有了问题就要解决,要解决就不能不对之展开深入分析。

二、认识层:人情事理,动机缘由——“目的论”分析

找到现象的矛盾核心,寻其缘由,下一步分析的重点就放在了对这一现象行为的背后动机的探究上,可以预先设想这样的问题把思考引申一步:此一现象缘何出现?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为什么会这样做?在尝试回答中使行文向前推进:

女教师的行为,是在诚信与分数之间权衡的结果,零分的判定,是对抄袭问题态度的反映,是对学生品质的负责,而非失责。判零分自然要比一顿批评教育更令人“难以接受”,但也更能让学生“刻骨铭心”,因此,判零分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其积极正向的效果与教育取向。而且,判零分只是对一次成绩的判定,是“对事不对人”,“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之语也只是针对此次抄袭中所表现出的诚信品质缺失状况所下断语,并不是对学生全盘的否定。如若下次学生改正,成绩自然不会判零,老师对学生的品质完善自会给予认可肯定。由此看来,如此行为也并不过激,反而是一种有力度的“激励”。

同样,也可以追溯学生及家长行为背后的情理动机,使分析更为全面,并可成为更深层分析的新切入点:

正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当,而又不愿直面严厉的惩罚,才出此对策,以家长施压,犯错在先加上有可能面对的“留级”严重后果,抄袭学生们“懂事”地请来家长以求得“压倒性优势”,这说明,学生深知如此做法对他们的益处,以为如此便可以抱着满意的成绩而稳如泰山,而实际他们也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但这真的对他们的成长有益吗?

通过分析又引出新的矛盾,对“益”“利”的追问,可以导向更有深度的分析认知。

三、认知层:隐含预设,深挖内蕴——“观念论”分析

认识到人事行为背后的动机只是把现象分析推进了一小步,如果就此停留,也只能到达一个相对比较浅表的层次,矛盾分析没有到位,问题自然还是无法解决。此时可以顺着感知层继续往下挖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动机?为何会如此理解如此认为?其所站立场背后,内在隐含的价值观念是什么?

结果,作业抄袭竟然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惩戒,女教师却最终白白牺牲为“替罪羊”,为何?

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诚信自身的不重视,在利益面前,诚信变得没那么有分量了。学生抄袭网络资料,是为了分数之利抛弃了诚信;家长奋起“维权”,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之利”而弃准则于不顾;校方无奈施压,是为了维护校方利益而背弃信义。而唯一坚守诚信、不弃准则的女教师却遗憾离场,她并不是败给了学生、家长,她是败给了纷纷扰扰、无孔不入的利益。而与此同时,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女教师的行为遭遇也为社会敲响了警钟,警钟为社会而鸣,为你我而响!

正是在价值观念层面,矛盾对立、立场分歧深度呈现:

纵使老师的行为从头到尾看起来都是出于义愤,且大快人心。但我还是认为,事关那么多学生整整一班人的教育,甚至于对他们的一生都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还是应该审慎权衡、理性对待为妙。老师理应对学生负责,不仅负授业之责,也应有传道之责。老师应该采取某些措施使学生铭记错误,而不是仅仅判断学生分数对错、“盖章”定论。抄袭是错的,毫无疑义,关键在于怎么罚才能使学生易于改正并能铭记于心,帮助其树立正直的品质,这才是惩罚的意义,这才体现出教育的作用。简单地一刀切,无助于学生改正错误,更无益于学生健康成长。何必非要闹到如此剑拔弩张不欢而散,双方都受损、皆受伤呢?

追溯到此,会发现深度对立就在于不同动机之中不同立场所持“隐含的价值观预设”,认为坚持讲规则讲诚信更重要那就会支持女教师的所作所为,认为学生的顺利成长重于一切,自然就站在了学生家长一面,反对判零分。当然,其中也还大有互相反驳的余地在:

所谓老师判零伤害孩子的自尊,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更是莫大的笑话,以徇私舞弊换来的“自尊”对学生才是可怕的毒药。在家长苦心经营的“温室自尊”中生长的孩子,长大后定会忘记规则为何物,不懂诚信有何用,这样的结果相信绝不会是家长想要看到的。女教师在家长施压后,以辞职捍卫规则与正义,正是在用最后一次的身教为学生做出榜样。她以看似伤害学生的方法呵护着他们的成长,尽力挽回着家长们的恶劣影响。

不同观点的互相辩驳正是矛盾张力的体现,这既是深入分析的结果,也是分析走向深刻的重要途径。现象分析走到这一步,也就基本弄清楚了不同立场不同认识产生的认知源头,也就可以考虑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得出进一步结论了。

縱然抄袭乱象依旧在反复上演——为利抄袭,抄袭生利,但我们必须想办法扭转这一趋势。在舆论方面,要勇敢的对“抄袭族”大声说“不”,倡导诚信,让真正的创造者得以重燃创新热情,奋然前行。同时,从制度上,要切实斩断其中隐含的各色复杂的利益链,让抄袭者在这个社会中“无利可图”,甚至“无立锥之地”,如此,一个遵守诚信规则的教育环境、一个风朗气清的清明社会是可以期待的。

四、寻根层:社会土壤,文化心理——“源流论”分析

认知层面,挖掘现象中隐含的价值观念可以说已经达到一个比较深的分析层次了,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观念认知往往还只是囿于个体的层面,更普遍性的意义没能挖掘到位,行文深广度上就有所欠缺了。若要再深入推进一步,就要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认知?其现实普遍性如何?其社会文化心理根源何在?

反观当今学校教育,唯分数是论,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品质导向,从而导致必要的训诫与惩罚被认为“过激”;家长只顾成绩的盲目施压,学校本不理亏却无奈屈从的结局,可谓当今现实下教育之悲哀。学生抄袭行为本身正是当今教育认知偏差的反映,而像女教师这样的执着校正者实属凤毛麟角,家长及学校的反应可见偏差已波及社会层面,教育导向的变革已成当务之急。

“寻根层”这一分析的功夫是学生写作中最易欠缺的,思维上自然也会有不小的难度,但恰如飞机航行一样,历经艰难爬升冲入平流层才能运行平稳,顺利前行;分析深到这一层,问题解决才会更彻底更到位也更有力。由此可见,“源流论”分析切实值得加以引导、强化训练。其效果,如上文所示首先就是可以形成行文层次上的深度推进,让分析走向纵深和全面。

其次,可以让说理分析深入到本质层面,从而为使问题得到更根本性解决提供了可能。

(重庆打工小伙过年回家PS存单孝敬父母)可能小伙子是迫于无奈。无奈者何?一年挣了三百元,实在无颜见父母,无颜见家乡亲族父老啊。这颜面大于天,面子问题可是中国人的大问题。君不见现在社会上类似的各式各样的“PS”大行其道:有招租男女朋友应付父母的,有租豪车回家说是自己的来向七大姑八大姨炫耀的,有贷款回乡一掷千金标榜其在外混得很风光的……如此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其来有自,两千年前项羽一句“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道出了根子之所在,自古以来衣锦还乡的心理早已深深地烙进我们的基因里,一直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死要面子活受罪”自然就成了现实中人的大魔咒。就像重庆小伙那样,好面子却致颜面尽失,以至违法乱德。如此行事往往是没了面子,又丢了里子,人生得不偿失,真是何苦来哉!

分析到此,就可以从“面子”;“里子”的辨正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决策了。

再次,由个体行为所体现的价值观拓展到其社会根源层面,不但使现象分析得以纵深推进,而且又在面上拓展了分析的宽度广度,导向社会、文化层面,让行文更有现实针对性;与此同时,事例、现实类素材在此也就有了用武之地,终可以大显身手了。

(网传一篇就“后人改杨继盛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不同版本比较选择”一题所写的考场作文《铁肩辣手,文人风华》,文章最突出的短板就是“寻根层”的缺位。课堂针对这一点展开深化拓展修改练习,以下是成果一二。)

改后片段一: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以志气与勇气勾画了文人的风貌,不拘于肉体强弱,不囿于文才高下,这样的气节与风骨,方是文人精神最好的注解与追求,也是当下时代所需要的。

祖国繁荣昌盛犹如光芒照在我们身上,使我们温暖,然有光的地方也难免有阴影,社会中仍有一些不良现象存在,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故“铁肩”“辣手”不只在战乱、动荡年代需要,和平时期同样需要;不只是文人独有,公民大众也应有。柴静以一介女子柔弱之躯,勇敢发现现实问题,以铁肩担起道义,担住各方压力,以“辣手”执笔作剑,破开挡在我们眼前的迷雾,让我们真实地《看见》,看见生活的底色,看见现实的清醒,看见勇敢的担当与真诚的力量。不拘职业、性别,不拘年龄、地位等等,只要心存良知,我们都可以用心体察,以笔作剑,为现实鸣不平,为社会鼓与呼。

铁肩辣手,方为文人风华,更应为众人风华。

改后片段二:

在当今时代发展的高起点上,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精神的堡垒却面临倒塌的危险。我们或被现实打压失去了抗争的斗志;或为困难止步磨去了自己的棱角分明的个性;或苟合于世俗小心翼翼的过着生怕被打扰的生活。面对灯红酒绿我们在麻醉与沉陷中丧失了挣扎反抗的的意识,面对责任与道义我们选择了逃避与推卸。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妙手写春秋的时代精英,也不缺少双肩只手不卑不亢追求个人独立自由的精神贵族,更不缺少平肩庸手勤勤恳恳的敬业爱岗者。我们缺的是铁肩辣手勇敢开拓执着无畏的铮铮铁汉, 担当起现代社会的道与义。社会想要进步,就需要我们勇敢继承古人的“铁肩辣手”,针砭时弊,唤醒众人沉醉的心灵。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大志与大勇勾画了文人的风貌,不拘于肉体强弱,不囿于文才高下,这样的担当与践行,不仅应是文人精神最好的诠释与追求,更应为我们当下庸庸碌碌的繁忙生活注入一股清流,成为现代社会之风骨脊梁。

感知层“矛盾论”中找问题,认识层“目的论”里寻动机,认知层“观念论”处挖预设,寻根层“源流论”底探根由。这四个思维层次,既是针对现象展开思考分析的纵深发展层次,也可以成为分析型议论说理行文论证段的主体构成部分。遵循这一分析思维模型,论证分析则可以顺利纵深推进、横向拓展,对矛盾展开多层次多维度具体分析,从而使问题得以有深度有力度的解决。

注:本文所引多为学生习作片段,个别地方对网络资源有所借鉴,恕不一一列出。

[本文为山东省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类型化训练的高中理性思维写作课程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ZJG121)的成果之一]

[作者通联:山东淄博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矛盾诚信现象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