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遴选机制及运作模式

2018-06-08 03:30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传播学院院长学术

■ 吴 锋 孙 娟

一、问题的提出

毋庸置疑,院长在大学教育发展中,是极为关键的。院长不仅是学院发展愿景的设计师,也是维护学院教学科研质量标准的守门人;不仅是学院价值规范的建构者,也是学院管理规则的执行者。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美国是最早引入院长遴选制度及院长责任制的国家。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创建首家新闻学院,构建以“密苏里方法”著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全球首批新闻学本科毕业生,以及世界首个新闻学硕士和首个新闻学领域的哲学博士,框定了现代新闻传播教育的范型。①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一大批院长勇于探索,带领美国新闻传播学院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涌现了一批学术大师,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时至今日,新闻传播学院仍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具活力和最受欢迎的学院之一。但近年来美国新闻传播教育遭遇新一轮危机,部分学院面临办学经费紧张、注册学生人数下降②、教职岗位减少③等难题,院长职务的吸引力也在下降④,传统的院长遴选及运作制度正面临严峻挑战。

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管理制度创建早,院长遴选规范化运作时间长,院长选任的案例极为丰富。同时,美国是社交媒体起步最早、新媒体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新闻传播教育较早体验到改革转型的现实压力,传统的院长选任制度开始遭遇合法性危机。文献检索显示,学界对美国新闻传播教育、传媒艺术教育等议题多有关注,但缘于院长职务及遴选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及敏感性,学术界鲜有专门的研究成果。作为全球新闻传播教育的领先者,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遴选机制及运作模式有何特征?院长在推动学科建设、引领行业发展和社会风尚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否显著?值此全球新闻传播教育遭遇困境、面临改革换轨之际,探讨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遴选及运作特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院长遴选结果及任职态势的描述,“倒推”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遴选制度及运作模式的内在规律。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于2016年发布的世界大学传播学专业前50的美国高校以及美国高校传媒专业排行榜研制机构CMM(College Media Matters)2016年发布的新闻学专业排名前50的高校,排除重复样本,共计96所大学开设有新闻传播学院(系)。本研究选取这96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的190名院长、副院长和与学院平行设置的系主任为研究对象⑤,为便于表述,将其统称为“院长”。本研究收集了这些院长的简历资料,对其人口特征、学术表现和校内外任职经历等信息进行了统计。数据来源于各学院官网发布的院长资料,还参考了谷歌及领英(LinkedIn)等网站资讯,以补齐相关信息。⑥本研究数据采集的时间为2017年,各位院长的信息均以最新公开的履历信息及官网最新公布的信息为准。其中,院长任职持续时间等有关信息,其数据统计的截至时间均为2017年12月31日。

三、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遴选结果及运作机制的特征

(一)人口统计学特征

运用人口统计学的指标框架,对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特征进行概括性描述,它反映的是院长的自然属性、教育背景及职业头衔特征,见表1。

性别。基于190个样本的统计显示,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领导层中男性略占优势,但近年来女性院长占比逐步提升,男女性别比例日趋平衡。其原因有二:一是近年来美国新闻传播学院女学生和女教师的比例不断上升,推动了学院领导层的性别平衡;二是女性因在形象气质、沟通能力、乐于奉献等方面的特质,更容易取得同事的信任,为其担任学院领导积累了良好的声誉资本。

初次任职的年龄。大学系统中学院院长的任职年龄一直是棘手的难题——年长者通常具有较高的学术声望、行业资历及广泛的人脉关系,便于为学院发展争取各种社会资源。但新闻传播专业是一个以“新”著称的领域,新媒体、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相较于年长者,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敢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善于开启新闻传播教育的新领地。统计显示,在190名院长中,各院长初次任职时的年龄有较大差异,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众数为50岁,最小者36岁,最大者70岁。

表1 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人口统计学特征(N=190)

最高学位及学科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学历化(博士化)成为欧美发达国家高校教师任职准入的普遍趋势。美国作为全球高等教育的领先者,博士学位成为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准入的重要条件。少数院长虽无博士学位,但他们通常有在媒体机构担任高层领导的经历,丰富的媒体经验和社会声望弥补了学历上的缺憾。对院长取得最高学位时所学专业的统计表明,近七成院长为新闻传播学科班出身,其他非科班出身的学者,学科背景集中在政治学、教育学、文学等与新闻传播学紧密交叉的学科。

初次任职时的职称。作为大学的基层学术机构,学院的院长必须在相关学术领域有精深造诣,具备同行认可的学术资历。统计表明,多数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具有教授职称,但也有超两成副教授担任院长职务,助理教授任院长者较为鲜见。

(二)学术表现

学术表现是反映院长学术素养、学术实力及学术声誉的重要指标。良好的学术表现是成为学院院长的基本条件。虽然学院院长承担了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但他们仍然在学术研究领域扮演关键角色。本研究运用学术领域的常见评价指标,对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学术发表、科研项目及学术期刊任职等特征进行了统计。见表2。

表2 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学术表现(N=190)

专著、论文及获奖。在社会科学领域,学者的学术竞争力通常表现为出版专著数、发表论文数及获得荣誉数。对190名院长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学术成果进行统计发现,大多数院长系高产学者,人均出版专著近10部(含参与撰写部分章节),单人最高论著产出数为56部,产出11—20部论著者占较大比重。在论文方面,每名院长至少发表过2篇论文,人均发表27篇,发表论文篇数的众数为26,单人发表论文数最高为92篇。在获奖方面,99.1%的院长至少获得过一项学术荣誉或奖励,人均获奖数为12.7项,单人最高获奖数为48项。概言之,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不仅著作等身,而且屡获殊荣,属于学术表现极佳的优秀学者。

主持项目数及金额。高校学者主持的科研项目数及总金额是衡量其服务社会或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对190名院长作为主持人承担项目进行统计发现,100%的院长有项目主持经历,人均主持项目12.8项,单人承担项目最多为50项。统计还表明,平均每名院长承担项目经费总额为363万美元(合计2297万人民币),单人项目经费总额最高达6000万余美元(合计3.8亿人民币)。与其他国家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相比,美国院长承担科研项目经费数遥遥领先。这既有产业需求方面的原因,美国是全球新闻传媒业最发达的国家,相关科研项目需求旺盛;也有美国高校特殊运营生态方面的原因,在私立高等教育占据主导的背景下,科研项目及外部捐赠是学院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院长的首要任务就是争取外部项目资源,因而院长承担项目资助金额较大在情理之中。

学术期刊编委任职。期刊编委会成员通常被认为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学术权威,他们在专业学术共同体中表现活跃,有较多评审机会,对特定领域的学术发展有较大贡献,掌握一定学术话语权。在欧美学术界,是否在重要专业期刊编委会兼任职务,成为衡量某一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统计显示,在190名院长中,九成以上院长在新闻传播专业期刊编辑委员会中担任编委,人均兼任4家期刊编委,单人兼任编委职位最多达19家。这表明,大多数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同时兼任多家期刊编委,在学术界有较大的话语权。

(三)校外任职经历

校外任职经历是反映学院领导接触校外社会资源的广度及掌握多方人脉关系的指标。新闻传播教育是应用色彩浓厚的专业,必须与校外相关行业进行资源和信息的互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新闻传播教育离不开政府提供的经费支撑,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合作,也离不开相关学术团体的支持。一般来说,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校外任职经历,有助于构建跨系统的资源整合机制。见表3。

公共服务机构任职。本研究将公共服务机构任职经历分为两类:政府机构任职和非政府组织任职。政府官员熟悉行政官僚运作体系及公共资金的分配取向。一些高校热衷于聘请政府官员担任学院领导,意在发挥官员的政治资源优势,为学院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与此类似,专业领域的重点智库及非政府组织具有横跨政产学研的优势,有多方面的熟人关系网络,能够高效整合多方资源,因而其中的知名人物也为高校所青睐。统计发现,不足一成院长有在政府机构担任国家公职人员经历,这表明政府高官担任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机会并不多。但超五成院长有在非政府组织特别是重点智库担任要职的经历。此外,有近四成院长并无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任职经验。总体而言,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非政府组织(重点智库)工作经历对院长任职有积极作用。

媒体任职。新闻传播教育与新闻媒体有天然的关联,一些媒体业界精英跨界转型为新闻传播教育的领头人,为新闻传播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例如,威廉姆斯在创建密苏里新闻学院前曾担任多家报社负责人。在学院办学探索中,他充分发挥媒体工作经历优势,创办了由学院师生直接运营、面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密苏里人报》(全年持续出版的日报),构建了课堂教育与媒体实践互动融合的新闻教育范式,使得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媒体实操中体验新知,取得了明显成效。此后,聘请经验丰富的媒体机构名人担任新闻传播学院领导,成为一些大学的惯常做法。无媒体任职经历的院长较为鲜见。可见,聘请具有媒体工作经历者担任院长是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重要传统。

学术团体及学会任职。学术团体是由学者自愿发起设立的民间组织,在开展学术交流、构建学术共同体等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统计发现,约四成院长担任学会高级职务(会长、主席、主任等),有五成院长为学会一般会员。总体而言,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在专业学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表3 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校外

(四)校内任职经历

校内任职经历是反映学院领导对高校内部资源的熟悉程度及掌握内部关系网络情况的指标。美国高等教育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高校教师的职业选择遵循市场规律,学术职业流动呈市场化、多样化、国际化的特点。学术职业的市场化机制也使得高校院长的遴选、任期等方面面临一些挑战,如何权衡职业流动和职业忠诚之间的关系,成为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遴选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见表4。

高校任职变化频次。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遴选是倾向于“从一而终”还是容忍一定频次的“跳槽”?统计显示,近四成院长任职以来未发生就职单位的变化,忠诚地服务于当前工作单位。但超过六成的院长有高校任职变化记录(至少有1次高校任职变化经历),平均每名院长的任职变化频次为1.7次,最高值为11次。可见,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遴选具有包容性,倾向于选择高校任职经历多样的院长,具有多样化的学术工作经历及丰富的学术管理经验。

表4 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高校任职经历(N=190)

选任方式。美国高校的院长通常是公开招聘产生,依据院长的遴选来源,选任方式分为外部竞聘和内部选拔两种。统计表明,超六成院长系从现任职学校内部选拔成为院长,且担任院长前在本校服务年数较长,对本单位的情况较为熟悉。也有三成院长是从外部单位竞聘成为该院院长,且这类院长通常有相当丰富的媒体从业经历及高校服务经历。

任职持续时间。美国高校院长的任期一般为5年,可以续聘。本研究的统计表明,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任职持续时间平均值为6.35年。其中,超五成院长的任职时间在5年以下,任职持续时间最小值不到一年,最大值达29年。可见,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任职持续时间呈多样化分布,但近年来有逐步缩短的趋势。

四、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选任机制的经验与问题

在世界范围内,大学下属院长的选任都是极富挑战的议题。院长遴选面临极为严苛的约束性条件,各界对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期待与日俱增但又千差万别:学校高层领导期待院长能有效推动学科建设,以最低成本创造最佳效益,维护并发展学院的综合声誉;学院教师期待院长能够为教学和科研创造宽松环境;学生期待院长重视教学质量、营造最佳成长环境;媒体机构则期待学院参与行业转型探索,造就创新型人才。显然,能同时满足各界期待之院长十分少见。

本研究表明,现今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群体画像”可描述为:他(她)们大多受过新闻传播领域的专业教育,取得了该领域的博士学位;通常年龄较大,大多有教授职称;通常是学术领域的卓越学者,不仅有丰硕的学术产出,而且有丰富的项目主持经历,还获得了一批专业性荣誉及奖励;大多有公共服务机构工作经历,尤其是媒体工作经验丰富,还兼任了学术团体的重要职务;院长既有内部遴选产生,也有外部应聘选任,其任职期限不一,但大多任职6年有余。

(一)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选任制度的经验与特色

1.紧扣学科建设,凸显“学术优先”传统

学科建设是学院的主要目标,也是院长遴选的根本旨意。基于此,学院院长必需是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的操盘手,是推动学术发展、教学育人的带头人。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遴选和任用紧扣学科建设,“学术优先”是其院长选任制度的基本取向。研究表明,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有近乎完美的学术表现,他们大多是学术领域的领头人,在学术论文发表数、论著出版数和专业荣誉获奖数等方面远高于普通教师的学术表现,在主持项目经费总额方面也有卓越表现,远高于其他国家同类院长的项目经费规模。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不仅有强大的学术软实力支撑(突出的论文论著产出及获奖荣誉),而且有强大的学术硬实力支撑(争取重大科研项目及经费)。此类专家型院长善于践行学术自由理念、凝聚世界一流的师资,以实现“学者治院、学科强院”的目标。

以院长选任推进学科建设、打造特色学科,是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选任制度的一大特色。在世界范围内遴选一流学者担任院长,营造一流学术环境,吸引一流的师资,做强若干特色学科,推动学院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源于此,美国一些新闻传播学院能够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如密苏里大学以新闻实务见长,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商业与法制新闻学科久负盛名,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和创业传播学科举世闻名,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广告和公共关系学科优势明显,雪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公共事务传播学科独树一帜等。

2.助推产学互动,构建行业精神家园

新闻传播学院的基本职能是为传媒产业发展提供专门人才,因而院长必须洞悉产业变革,构建符合产业需求的教育体系。以院长任职经历的差异,可分为纯学术型院长和跨领域型院长。前者的职业经历局限在高校、院所等学术机构内部,后者则兼有媒体、智库及学术机构等多样化经历。研究发现,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约五成有重要智库任职经历,纯粹的学术型院长则不足四成。这表明,跨领域的复合型新闻传播学院领导更受青睐。多元化的职业背景有利于拓宽院长的视野、拓展社会关系,有利于构建开放办学模式。引入具有丰富校外任职经历者担任院长,能够整合全社会资源为高校服务。研究还发现,纯粹行政官员担任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职务者并不多见。原因在于,政府官僚体制与高校学术体制遵循完全不同的运行逻辑,需警惕行政权力对学术自由的侵蚀,防止政客对高等教育的不当操弄,这也是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价值取向。

以院长选任推进产学互动合作,是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选任制度的又一特色。缘于院长多元化的职业底色和重产业发展的取向,使得美国新闻传播教育在推动行业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一,美国新闻传播学院在弘扬新闻专业主义价值观、构建传媒行业精神家园方面发挥了关键角色。尽管美国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设置千差万别,但几乎所有的新闻传播学院均将“新闻传播伦理”课程置于突出地位。又如,美国新闻传播领域的两大知名奖项均由大学主导,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主持“普利策新闻奖”评选,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则主持“密苏里学院奖”遴选,致力于维护新闻专业主义价值观。其二,新闻传播学院仍然保持了“重实务”的传统,如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办了面向社会的日报、期刊、电视台和专业网站,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新闻实践平台。其三,新闻传播学院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仍然起到关键作用,如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大力推动“未来媒体实验室”建设,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与企业联合开发“算法新闻”软件,成为行业创新的重要源泉。

3.引领社会风尚,包容多元文化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选任制度还起到引领社会风尚的特殊作用。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遴选程序规范透明、遴选结果多样化,使得院长选任制度迈进规范化、透明化的轨道。就遴选程序而言,信息公开、程序公开和广泛参与是美国院长遴选的基本特征。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领导的遴选程序非常严格,首先在学校层面成立遴选委员会,发布公开信息,面向全球遴选,邀请候选人来校参观体验(一般不少于3人),然后举行现场答辩,候选人陈述治院理念和发展规划,学院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参与并提出建议或质询,经过多轮次的投票和比选,最后决定最佳人选。院长遴选中注重倾听学院教授会、校友会和学生会的意见,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就遴选结果而言,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领导选任保持了多样化特征。虽然新闻传播学院的领导中以博士居多,但并不排斥硕士或学士学历候选人;虽然大多数院长系教授职称,但副教授亦有任职机会。尤为要者,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领导中有超过三成的院长系校外应聘者当选,还有部分外国学者当选。此外,超过六成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有近2次的任职单位变化经历,凸显出美国院长遴选机制的包容性和多元性。

重视发挥女性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男性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导层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女性被排斥而处于边缘化的苦境。以中国大陆为例,在各地新闻传播院系中,女学生占据绝对优势(多数传播学院女生占比超80%),女教师的比例也快速提升,但女性院长凤毛麟角,女性在中国大陆新闻传播教育中的领导角色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但在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领导层中,女性院长占比高达45.3%,正在接近男女平衡的状态。在全球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美国率先实现了学院领导层的性别平衡,这无疑具有示范效应。此外,2015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合法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校友捐赠的支持下率先开设“同性恋与社会理解”课程,开全球同性恋理解教育之先河。

(二)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选任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遴选及运作机制存在结构性矛盾,制约着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第一,年龄结构矛盾和种族偏见是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选任的突出问题。在本研究样本中,院长初次任职时年龄以50—60岁者居多。尽管年长者有多方面优势,但高龄院长领导下的学院能否应对科技变革的挑战?能否紧跟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美国媒体界批评一些老牌新闻传播学院中保守势力强大,存在教育模式老化、课程设置陈旧、传统新闻传播教育转型缓慢、难以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等问题。也有批评者指出,美国高校学术圈阶层固化问题严重,中青年学者难以崭露头角。此类批评意见值得深思。与此同时,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遴选存在“白人优先”的潜规则,各地学院的历届院长遴选结果仍以白人居多,黑人、亚裔等少数族裔院长颇为鲜见。如何破解种族偏见、增加少数族裔院长候选人的选任机会,是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必须正视的难题。

第二,任职时间过长是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选任的重要问题。美国高校没有关于学院院长任职时间的统一规定。在新闻传播领域,尽管院长的平均任职时间为6.35年,但最长任职时间达到29年。由于缺乏院长最长任职年限的规定,不少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任期长达10年、15年,甚至超过20年,极少数院长任期近乎“终身制”。不限定院长的任期,固然有利于落实学院长期发展规划,夯实“一张蓝图干到底”。但任期过长也可能陷入“内卷化效应”——长期停留在某种简单重复、缺乏创新的轮回状态,无形中扩充了保守势力的地盘,不利于应对社交媒体时代的教育变革。部分院长任期过长的重要缘由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办学经费日趋紧张,一些高校的筹款压力不断增大,部分筹款能力强的院长,被学校视为“能人”,不断给予延期聘任的待遇。但任由此类院长持续治院,会使新闻传播教育积弊日深,变革更难。

第三,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职务的吸引力相对下降,引发了系列问题。虽然担任学院院长有助于提升学者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地位,但在美国,院长职务的吸引力在相对减弱。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存在根深蒂固的“学术优先”传统,多数学者醉心于学术探究,追求学术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担心投身行政管理影响学术发展,因而对学院管理事务缺乏热情。尤为要者,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工作的难度系数不断增加——缘于经济不景气,校友捐赠相对减少,学院办学经费捉襟见肘;传统媒体行业不景气,毕业生就业难,新闻传播学院的招生难度增加;社交媒体的超常规发展,教学内容革新迫在眉睫,但传统师资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学院课程改革举步维艰。此外,社会和政治环境变革也对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工作造成压力。特朗普政府削减高校科研经费拨款并施行严厉的移民政策,对高校的办学活动造成困扰。近年来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夭折”现象增多,部分院长无法完成一个任期而提前辞职。概言之,美国新闻传播教育亟待新一轮的颠覆性变革,但美国当下的高校管理体系存在缺陷,外部环境也对院长履职造成较大压力。

(三)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选任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中美两国文化背景不同,应理性甄别,避免盲目模仿。一则,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选任制度根植于美国特有管理体制、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有的经验不适合他国国情,不宜跟风照搬。例如,在私立大学占据主导地位、高校办学经费相对稀缺的背景下,美国院长的绩效评价中将筹款能力作为重要考量;在我国,政府是大学办学经费的主要提供者,院长评价则较少考量筹款能力。至于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遴选中的结构性矛盾,如种族歧视、年龄结构偏老和任职期限过长等问题,我国应汲取教训,在院长遴选中尽量规避这些弊病。

二则,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选任制度历史悠久,形成了稳定的运作模式,一些成功经验可大胆借鉴。例如,美国院长的选聘有严格的程序,院长的准入有极高的门槛,院长的任职有成熟的规范,院长的绩效评价也有成文的规章。特别是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遴选程序公开透明、候选对象面向全球,强调卓越的学术表现及丰富的校内外任职经历,且注重性别平衡等,这些举措可以借鉴。

三则,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选任制度中的若干经验或许当前难以效仿,但对我国未来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有启发价值。其一,缘于美国老年化程度日趋严重及由此而来的弹性退休制度,导致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年龄偏大,但这可能是老年社会的“新常态”。我国也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构建老年时代的院长选任制度,是今后需要积极面对的问题。

其二,美国的院长遴选有一套公开透明的制度,能够面向全球招聘一流人才,这与美国完善的国际人才引进制度密不可分,由美国创立的人才绿卡制度,为吸引世界一流人才创造了条件。在我国,高校的院长遴选缺乏透明体制,人文社科领域引进国际人才也缺乏成熟的配套制度,需尽快弥补该领域的制度缺失。

其三,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选任遵循的是一套完善的市场化体制,社会保障实现社会化管理,人才管理遵循契约规制,高级人才能够按市场规律自由流动。中国高等教育总体上还处于计划经济构架中,不仅社保机制不完善,而且存在地区发展差异,如何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需探索试验。

其四,美国大多数高校能为院长提供较高的年薪(通常在20—50万美元),以凸显人才的巨大价值。在中国,院长的薪酬水平普遍较低。在中国大陆当前整体薪酬水平偏低的情境下,院长的薪酬水平尚不具备与国际接轨的条件,未来需加快探索试验。

最后,尽管本研究聚焦于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共同”特征,但美国的院长选任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及多元化的操作取向,美国各层次的院长遴选取向有较大差异,顶尖研究型大学注重院长的科研引领能力,应用教学型大学则重视院长的教学管理素养,而私立大学则更看重院长的筹款能力。此外,本文的结论仅在样本范围内有效,对样本之外的美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选任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释:

① 参见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官网“学院简史”,https://journalism.missouri.edu/jschool/。

② 据2014年公布的《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专业注册人数调查》,全美新闻学专业入学人数已连续3年下跌。其中,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历层次的入学人数分别下跌1%、1.2%和7.1%。与此同时,据佐治亚大学主办的《红与黑》杂志(The Red and Black)报道,在2009—2014年间,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的新闻专业新生人数下降了33%,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下降了20%。2013—2014年,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新生人数也下降了9%,毕业生在新闻机构的就业比例也在下滑。参见 Gotlieb M R,Mclaughlin B,Cummins R G.2015SurveyofJournalismandMassCommunicationEnrollments: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foraChangingandDiversifyingField,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5909118_2015_Survey_of_Journalism_and_Mass_Communication_Enrollments_Challenges_and_Opportunities_for_a_Changing_and_Diversifying_Field。

③ 2015年7月,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斯蒂夫·柯尔(Steve Coll)宣布,该校新闻学需减少招生计划,新闻系教职也减少6个。

④ 王英杰:《美国大学中的院长:制度、文化和责任》,《比较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

⑤ 在美国一些高校中,有的新闻系或传播系由学校直管,系主任职位相当于院长。

⑥ 因数据采集困难,文中仍有部分样本信息缺失。

猜你喜欢
传播学院院长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高建新教授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NP1连同NP2
院长究竟该拿多少钱
安徽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科研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