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2018-06-08 06:15李绮慈张秀平李冠琼杨少仪蒋向玲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医护医护人员科室

——张 莉 李绮慈 张秀平 李冠琼 杨少仪 蒋向玲

UEX(Unplanned Extubation,非计划拔管)是指为患者治疗需要而留置在患者体内的各种导管无意被拔除,造成损伤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进而影响预后的不良事件。国家护理质控中心将UEX发生率作为护理敏感质量指标7项结果指标之一,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也将其纳入重点临床护理质量指标[1]。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15年4月开始,由护理部牵头,联合质控科、大外科、麻醉科、大内科、手术室、供应室、设备科等多部门多学科,开展了非计划拔管PDCA项目管理,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持续改进[2],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1 现状与原因

据统计,2014年6月-12月该院住院患者置管总例数27 523例,发生非计划拔管30例,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0.109%。常见管道包括尿管、胃管、胃造瘘管、腹腔与胆道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心包引流管、脑室引流管、腰大池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内套管等14种,共涵盖18个科室。其中,ICU、神经外一科、手术室、血液内科、胃肠肿内科5个科室种类多、数量多,管道总数达10条以上,种类达5种以上。管道数量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PICC、尿管、胃管、CVC、气管切开套管。

对此,由护理部牵头,跨部门多学科组成质量持续改进小组,由4名医生、11名护士长、1名后勤人员组成。所有成员均明确角色及岗位职责,熟悉非计划拔管防护工作。医护人员均接受非计划拔管相关知识培训,熟练掌握导管维护指引。

根据2014年6月-12月统计数据,小组运用鱼骨图(图1)分析发生非计划拔管的所有可能原因。同时,依据80/20原则,找出要因:(1)管道维护指引不完善;(2)管道固定与标识方法欠稳妥规范;(3)医护人员接受培训不足;(4)风险评估不足,见表1。

2 PDCA实践

2.1 选择改进方案

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依据5W1H原则制定对策,针对问题选择改进方案。

2.1.1 针对管道维护指引不完善 在循证基础上建立10大类管道维护指引。

图1 发生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

表1 2014年6月-12月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影响因素统计

2.1.2 针对管道固定与标识方法欠稳妥规范 革新改良固定方法、材料、标识方法等。

2.1.3 针对医护人员接受培训不足 医护骨干集中培训,再由骨干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全员培训。

2.1.4 针对风险评估不足 培训开展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

2.2 方案实施

跨部门多学科共同努力,沟通顺畅,有效解决问题。例如,针对固定材料问题,与供应室、设备仓迅速有效沟通解决[3]。

2.2.1 针对管道维护指引不完善 展开调查,甄别出14种主要重点防护管道、18个重点防护科室。在循证基础上,组织管道重点防护科室制定脑室引流管、腰大池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管、胃管、心包纵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胃造瘘管、腹腔与胆道引流管、尿管等10大类管道维护指引,形成简易图文,固定技术方法与标识统一标准化。以重点科室为试点科室,由医护团队共同参与制定管道维护指引,内容包括身份核对、知情告知、评估、医护沟通、管道固定、实施、健康教育、观察记录等,使医护人员有标准可循。

2.2.2 针对管道固定方法不规范 革新改良10种固定方法与材料,所有管道均二次固定,根据管道选择不同固定方法,将固定材料按管道部位裁剪。以尿管的“匚型固定”操作为例:应用弹性胶带,裁剪成5cm×7cm,左右各留1.5cm,中间剪开约3cm×2.5cm的“匚”型开口,将剪好的弹力胶带用“高举平抬法”固定在大腿内侧(女性)或腹股沟处(男性)。同时,进行统一标识,使各病区各类管道的固定达到安全、牢固、舒适、美观的目标。制作各类固定方法的简易图文指引,规范统一,全院普及,要求人人掌握,医护一体化推动。

2.2.3 针对管道固定标识不规范 针对无刻度管道难以观察深度等问题,进行医护一体化统一标识。医生从手术置管开始,为置管患者做好固定与标识;针对无刻度管道,在管道出口处予以油性笔进行标识(特殊管道除外),作为观察脱出标记;采用统一的标识纸,标识内容包括置管人、置管时间、置管深度、管道名称等。

2.2.4 针对医护人员接受培训不足 以工作坊模式开展医护骨干培训[4];科室医护人员全员培训,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负责督导落实,多学科合作共同推动;培训学习维护指引及改进后的固定与标识方法等[5];不定期抽查考核。

2.2.5 针对风险评估不足 培训学习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护理知识[6-7],以ICU为试点推行;根据风险评估,对谵妄、烦躁等特殊患者,予以镇静处理,适当约束,并采取防护用具等。

2.3 效果检查

据统计,2015年6月-12月住院患者置管总例数为38 095例,发生非计划拔管8例,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降低至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实施改进方案后,导致非计划拔管发生的重点问题得以改善:管道维护指引不完善下降为0,管道固定与标识方法欠稳妥规范、医护人员接受培训不足、风险评估不足均仅发生1例。但患者不舒适、管道部位复杂分别为4例、5例,需持续改进。

此外,医护人员在防范非计划拔管意识、医护共同参与、质量改进、持续执行、PDCA管理方法、多学科协作能力、管道防护能力等方面均明显提高(P<0.001),医护患满意度也显著提高(P<0.001)。

2.4 持续改进

经过改进,共制定了10大类管道维护指引,同质化执行落实,所有管道均二次固定及使用高举平抬法;创造了尿管的“匚型”二次固定法;发明了带勾和筐的移动架,做到了人动管动,便于患者离床活动;规范了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通过评估识别高危风险,采取适宜防范措施;将管道维护指引纳入了医护培训考核手册;形成了管道防护质量检查标准,每月或每季度进行质控评价,并与科室绩效挂钩;跨部门多学科协作模式成为常态化。

3 讨论

3.1 多学科协作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2015 年该院同期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较2014年明显下降。究其原因:组建跨部门多学科的质量持续改进小组,团队成员主要来自管道储存、使用、维护等职能科室及各临床科室,包括主管院领导、供应室、设备科、护理部、质控科、医务科、手术室及非计划拔管防护管理重点临床科室,针对重点防护管道找出主要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全面保障了预防措施的落实,从而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3.2 规范管道维护指引可有效改善非计划拔管重点问题

规范管道维护指引并进行全员培训后,首要原因“管道维护指引不完善”发生频次从25例降为0例。针对要因,革新改良U型、人型、工型、高举平抬法、无张力粘贴法、塑形、交叉法、尿管“匚型”二次固定法等,采用带勾和筐的移动架等工具,多学科跨部门医护一体化,统一了管道固定方法与标识,加强了医护人员培训以及风险评估等,从而有效改善了导致非计划拔管发生的重点问题。

3.3 PDCA实践可提高成员质量管理能力

PDCA是发现问题的有效工具[8]。医务人员结合工作需要,在临床中运用PDCA循环,不仅可加深对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同时可提升自身质量管理能力。通过PDCA实践,质量持续改进小组成员熟练掌握了PDCA运用方法,通过多学科协作提高了团队沟通及合作能力,促使成员主动参与质量改进,实现了自身价值。

[1] 彭刚艺,刘雪琴.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M].2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459-460.

[2] 胡敏敏.基于JCI的医院安全文化构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 (4):17-19.

[3] Moons P,Sels K,De Becker W,et al.Development of a risk tool for deliberate self - extubation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J].Intensive Care Med,2004,30(7):1348-1353.

[4] 方小君,林彬群,朱蔚仪,等.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呼吸机护理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8下旬版):2674-2675.

[5] Ann Yates.Urinary catheter fixation devices: an essential part or catheter management in the community[J].British journal of Community Nursing,2014,19(9):434-5.

[6] 于云艳,孙 璇.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23-824.

[7] 姜小峰,刘玉欣,赵翠萍.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医院,2016,16(8):1093-1095.

[8] 马丽春,夏 磊,艾 祎,等.PDCA应用案例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4):37-39.

猜你喜欢
医护医护人员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爱紧张的猫大夫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