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莉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多因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所引发。室性心律失常会导致患者原发疾病进一步加重,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则可能对患者重要脏器的供血、供氧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诱发患者死亡,因此,积极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十分重要[1-2]。胺碘酮是临床用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常用药物,本研究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依据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对照组采取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依据信封法分为对照组30例采取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68岁,平均(48.6±4.7)岁;患病时间2个月~6年,平均(3.1±1.4)年。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69岁,平均(48.7±4.8)岁;患病时间2个月~7平均(3.2±1.5)年。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筛选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室性心律失常、无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且对此次研究所用药物无使用禁忌者纳入;排除存在房室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或因药物引发的心律失常病患,以及不同意或不能配合完成此次调查研究的患者。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倍他乐克用药量为12.5 mg/次,2次/d,口服。同时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依据监测结果适当调整使用剂量。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普罗帕酮治疗,150 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之上使用胺碘酮口服治疗,200 mg/次,3次/d,用药1周后依据患者心电图监测结果将用药次数调整为2次/d,用药2周后则可将给药次数调整为1次/d。两组患者均以2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①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基本恢复正常,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结果提示基本恢复正常则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明显好转,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有所改善,早搏次数减少50%以上则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效果则可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心电图指标:QTc间期、PR间期、QRS波时限。
1.4 统计方法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QTc、PR、QRS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QTc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R、QRS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比较治疗期间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心动过缓1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病症会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障碍、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加重等,甚至可能演变为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4]。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基础疾病存在一定联系,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5]。倍他乐克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该药物可降低氧耗、调节心脏稳定性,对交感神经及儿茶酚胺活性起到阻滞作用。室性心律失常多与交感活性升高有关,因此,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尤其是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窦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倍他乐克可达到良好疗效。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均是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二者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但疗效存在一定差异,普罗帕酮可有效消除室性早搏,但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可能会增加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率。胺碘酮是一种多通道阻滞剂,该药物具有良好的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供氧作用[7]。我国使用胺碘酮的时间相对较短,且多为小剂量使用。国外大剂量使用胺碘酮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有研究证实小剂量、个体化使用胺碘酮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而且安全性也较为满意[7-8]。胺碘酮的药理机制相对较为复杂,半衰期较长。另外,该药物具有脂溶性,可非竞争性抑制β受体、α受体,对非活动期钾钠钙离子通道也具有阻滞作用,因此,其对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胺碘酮虽具有负性肌力作用,不利于心脏泵血,但因同时该药物也具有良好的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的效果,因此,其有助于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抵消负性肌力作用。经临床应用发现,胺碘酮无神经、皮肤等副作用,服药期间也不会出现肺部毒性,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9]。该项研究结果在此次研究中也有明显体现,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药物所致明显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更为理想。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表2 两组治疗后QTc、PR、QRS的比较(s)
综上所述,在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使用胺碘酮所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患者的患病痛苦,且该种疗法不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1] 赵彦丽.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在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3):127-128.
[2] 吴宝森.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临床运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4):128-129.
[3] 李双喜,贾宝山.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5(7):68.
[4] 靳京美.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7):173-174.
[5] 万华巍.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4):197-198.
[6] 许正峰,马洪方,刘洪海,等.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545-1546.
[7] 张守法.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130-131.
[8] 何汉康,陈剑,石磊,等.胺碘酮在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469.
[9] 刘辉.小剂量倍他乐克联用胺碘酮在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4(2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