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基推水养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设施养殖技术,循环箱以传统养殖池为依托,不断与养殖池循环,利用集中曝气、斜面集污、旋流分离等方式提高水体溶氧、保持养殖水质。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具有养殖成本低、养殖密度高、饲料利用率高、建设周期短、移动性强、污染少、能耗低、捕获简单、抵御自然能力强、病害可控等优点。另外此类型循环箱满足标准化生产所需条件,生产成本低,次品率低,适合大范围推广。
图1 陆基推水养殖系统示意图
池塘循环箱为20呎标准集装箱改造,配有纳米增氧管、出鱼口、集污槽、旋流分离器等功能结构件。将养殖池塘中上层水不断抽至循环箱中,进过旋流分离器处理后返回到池塘,旋流分离器分离出的残饵粪便可种植经济作物,减少环境污染。
1.池塘条件
(1)循环箱摆放基础
循环箱满载35吨,需要摆放在硬化或者压实地面。
(2)循环箱箱体参数
表1 路基推水系统占地面积
(3)池塘大小及特点
一般一亩池塘配备一个循环箱,循环箱抽水点与排水点在池塘两侧,水体与池塘均匀混合。
2.系统动力配备
循环箱要求水流量为30m3/h,需配备低扬程大流量水泵,用电量1kW;另外单独配备一台压力0.04Mp,流量不低于0.15m3/h气泵。多台循环箱可共用同一台大功率气泵。
3.循环箱部件
(1)养殖箱
养殖箱内部喷涂环氧树脂漆,防止箱体腐蚀;顶端有四扇1m×0.8m天窗,天窗可供观察及投喂;底部搭配坡度1/10斜面,与循环水流配合集污。
(2)纳米曝气管
四周环有6根2m长曝气管,外接气泵供气,提高养殖箱氧浓度。
(3)集污槽
箱体斜面最底端为集污槽,集污槽上方配有5mm(备用10mm)PVC筛板。粪便通过集污槽排出养殖箱。
(4)出鱼口
箱体前端配备300mm出鱼口,出鱼口内部有挡水插板。成鱼通过出鱼口放出。
(5)进水口
进水口在箱侧壁顶端,进水口流量满足30m3/h。进水口流速不能太高。
(6)出水口及水位控制管
集污槽连接110mm出水口,靠集装箱水体自压将集污槽中的粪便排出,出水口外接水位控制管,保持养殖箱水位在指定高度避免排空。
(7)旋流分离器及残饵粪便利用
液位控制管后可选配旋流分离器,能有效去除养殖水体悬浮颗粒物,分离的残饵粪便集中排放,而不进入池塘,降低池塘水处理负荷,并大幅延长池塘清淤年限。分离出来的残饵粪便可引至农业种植区,作为植物肥料重新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4.循环箱养殖管理
(1)鱼种选择
目前已开发的养殖品种有:巴沙鱼、罗非鱼、彩虹鲷、生鱼、翡翠斑、泥鳅、鲫鱼、加州鲈等。
(2)苗种放养
苗种进箱规格20g以上,不同鱼种放养密度不一,罗非鱼、生鱼、彩虹鲷等密度可达到4000尾/箱,苗种放养前系统需试运行,测试进出水管道、气管、及水泵、气泵等是否正常运行。鱼苗放养前期曝气量不宜过大,避免鱼苗碰撞受伤。
(3)饲料投喂
循环箱投喂点在箱顶的四个天窗,投喂饲料半个小时后需要增大曝气量,防止水体缺氧。循环箱使用膨化颗粒饲料,严格控制投喂量,避免饲料漂浮箱中。
(4)成鱼出箱
降低循环箱水位至1m左右,打开出鱼口,提起挡鱼板,出鱼口外放置接鱼箱,接鱼箱满后放下挡鱼板,更换接鱼箱继续出鱼。带水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感染。
(5)病害处理
恶劣天气或池塘水质骤变情况下,停止水循环,增大曝气量,减少或者不投喂,维持养殖鱼生存。细菌病或寄生虫病感染时,停止水循环,增大曝气量,集中药物处理。
使用陆基推水养殖箱,可以开展常规土塘或工厂化养殖的鱼虾,一个推水箱的产量是传统一亩土塘养殖的2倍~3倍,而一亩土塘可以负荷2个~3个推水箱的生态降解压力。因此通过该模式,可以使一亩土塘的养殖效率提升5倍以上,对比如下:
以罗非鱼为例,1亩的水面。
陆基推水养殖:1组陆基推水养殖系统能成功养殖6000斤罗非鱼,而1亩鱼塘可配套2个~3个陆基推水养殖箱,产量约为12000斤~18000斤,生长周期比传统土塘养殖更快。
土塘养殖:传统的土塘养殖1亩罗非鱼产量约为2000~3000斤。
1亩水面的陆基推水养殖的产量约为土塘养殖4倍~9倍。
向社会推广一种新型、高效、少污染、低能耗的水产养殖技术,通过该技术在水产养殖中运用,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且降低能耗,减少养殖废水排放,对社会环境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达到池塘养殖机械化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的标准,较大地促进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为解决池塘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南美白对虾
表2 南美白对虾养殖效益分析
2.罗非鱼养成(5公分苗)
表3 罗非鱼养殖效益分析
3.宝石斑养成(5公分苗)
表4 宝石斑养殖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