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皇家寺院寺产状况探索

2018-06-07 13:22李泽正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元代利用

李泽正

摘 要:寺产作为寺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而备受关注。那么,其利用状况关系到寺院的长久发展,尤其是皇家寺院。元代作为一个盛行佛教的时代,寺院经济的极度膨胀成为一个非常典型的时代特征。相对而言,寺院教产的数量也处在激增的状态,对皇家寺院寺产状况的研究则更加有利于分析元代皇家寺院经济的情况,进而可以看出元代佛教发展的相关情况,更好地认识元代佛教。

关键词:元代;皇家寺院;寺产;大护国仁王寺;利用

关于寺院经济的研究早在上世纪就有所涉及,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研究经济的热潮,而佛教经济的研究也是非常受学者关注的领域。因此在相关的研究上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石哲《唐宋元的寺领土地》、何滋全《中古时代之中国佛教寺院》[1]与《中古大族寺院领户研究》、鞠清远《唐宋元寺院庄园研究》与《元代的寺产》[2]、全汉升《中古佛教寺院的慈善事业》[3]与《宋代寺院所经营之工商业》、陶希圣《元代佛寺田园及商店》与《唐代寺院经济概观》、叶受祺《唐代寺院经济之管窥》等相关的著述。

何滋全的《中古时代之中国佛教寺院》一文,可以说是大陆寺院经济研究領域最早的文章,虽然石哲《唐宋元的寺领土地》一文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已发表,但在寺院经济研究的全面性上,何文应该算是中国最早一篇全面论及寺院经济之各个侧面的研究文章。而何滋全先生的另一篇著作《中古大族寺院领户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寺院经济中的依附关系和人口分割。对于这两篇文章,提出了相关的问题,有创新之处,毕竟,作为佛教经研究的先驱,但是,研究的还是比较粗略。而全汉升《中古佛教寺院的慈善事业》一文,从慈善事业的独特角度,进一步明确了寺庙客观上承担的济贫赈灾、治病及戒残杀等社会责任,从而表明佛教寺院组织教化社会的特殊功能,并将佛寺的社会安定功能进行深入的剖析。关于佛教重要传播地区寺院经济的研究,如龚剑锋的《论宋代浙江地区寺观经济》[4]等,其他方面如南炳文《明代的寺观经济》[5]以及傅贵九《明清寺田浅析》(《中国农史》)等。

海外关于寺院经济的研究以法国著名的汉学家谢和耐(Jacques Gernet)和日本的一些学者为主。谢和耐认为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国,而印度有较发达的工商业传统,很早就产生了大规模的海上贸易,其经济法律的实践要比中国先进得多。佛教东传的过程不仅传入了一种宗教观念与宗教传统,而且也传入了一整套经济、法律的制度与方法。具体地说,佛教僧众传入中国的是一种“近代资本主义的形式”,即通过积累供物和商业收入而组成的供品资产,形成了一种共同管理之下的公共财富,是一种“供物的资本化现象”[6]。而日本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以元代佛教寺院经济为主的文章有岩井大慧的《日支佛教史论考》和横山英《元代寺院财产及其性质素描》等。

当前白文固的《元代寺院经济》[7]是研究元代寺院经济较为深入的文章,此外,《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寺院经济研究述评》[8]一文也分析了寺院经济研究的相关进展;曹旅宁的《元代寺院僧尼的赋役问题》[9]和《元代的寺产官营问题》[10],分别研究了元代寺院僧尼的相关赋役问题和元代寺产官营的基本问题。总之,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佛教寺院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第二,在发展的过程中,政教关系的处理,以及佛教寺院经济与世俗政权,第三,寺院本身的发展结构和内部的经济关系,第四,寺院的社会功能研究等方面。但是,关于寺院寺产的利用状况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研究,尤其是皇家寺院寺产的相关情况,本文的视角主要讨论的就是在元代这个范围内对相关的寺院财产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佛教。

一、元代寺院经济发展的背景分析

首先,元代寺院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元代宽松的宗教政策。元代统治者尽管信奉萨满教,但对境内各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持兼容并包的政策,这为寺院经济发展赢得了一个十分良好的社会坏境。

其次,佛教可以作为一种维持民族关系的纽带,蒙藏关系在元初所实行的的帝师制度就是一个先例。从佛教自身来看,作为一种宗教,无疑具有精神上的麻醉作用,相对提高了人民的心理抗压能力。而作为一个精神上的控制工具,也可以作为政治法律之外的补充,起到一种安定社会的作用。因此,元代统治者给予佛教大量的赏赐和特权,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元朝政权。

二、元代大护国仁王寺之简介

1260年,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先后修建了许多皇家寺院,其中就有大护国仁王寺。史载:“今改正董其事丹巴,请假护国仁王寺田租以供土木之费,诏允其请……盖与都城万安兴教仁王三大刹比绩焉。[11]”大护国仁王寺成为元大都三大重要佛教寺院之一,元朝政府对大护国仁王寺的重视可见一斑。

关于其修建的原因,笔者认为与元代统治者对藏传佛教的重视和独宠有着密切关系。对佛教的重视,实质上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其自身的统治。忽必烈在位期间,对佛教持支持的政策,其初即位,就奉西藏萨迦法王八思巴为国师,史载“授以玉印,任中原法主,统天下教门”[12],而萨满教成为了国教,处在极端尊敬的地位,而从八思巴的职位上来看,其不仅统领全国的宗教事务而且负责西藏地方的军政,于是有“帝师之命,其诏敕并行于西土”[13],而在往后的帝师职位中都与八思巴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得西藏地区逐渐形成政教合一的行政区域。这些都表明,元代佛教与政府关系极为密切,二者之间相互利用,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以及蒙古的统治者的积极支持下,大护国仁王寺的修建成功则更是表达了元代政府对藏传佛教的重视。关于该寺的功能史载“七年诏请胆巴金刚上师住持仁王寺,普度僧员”[14],即修建寺院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请胆巴金刚来作大护国仁王寺的住持。随着时间的推移,皇族、贵族像相继入寺,这可以说是功能的增加。史载“神御殿旧称影堂,所奉祖宗御容……也可皇后大护国仁王寺”[15],可见元代帝后皆有将其御容存放在佛寺之中的传统,而也可皇后的御容正是安放于大护国仁王寺。同时,史载“奉北安王那木罕像于高梁河寺”[16],而在这里高梁河寺恰好就是大护国仁王寺。《元史·世宗纪》曰:“至元七年建大护国仁王寺于高梁河”[17]因此,大护国仁王寺也被称为高粱河寺,可见安放贵族像也是其中重要的功能。

有元一代,大护国仁王寺受到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其修建的繁华程度也是非同一般。而在统治者的重视下,这些繁荣也是正常的现象。因此,选择大护国仁王寺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分析其寺产的利用状况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的佛教政策。

三、大护国仁王寺寺产之来源

大护国仁王寺作为元代时期大都三大重要佛教寺院之一,其重要性和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可言喻,而政府的支持是其寺产的重要来源之一。

(一)政府的赏赐

有元一代,其实行“切勿偏重任何宗教,应对各教之人待遇平等”的宽松的宗教政策。对寺院经济的发展,元代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对其的赏赐成为了重要的方式。因此,在元朝政府的赏赐下,大护国仁王寺寺产远非一般寺院所能及。

(二)隐蔽户口,减少税收

据《大护国仁王寺恒产之碑》记载,“内外人户总三万七千五十九,实赋役者万七千九百八十九”,大护国仁王寺所控制的户数为三万多户,但是其真正纳税状态的户数只有接近一半的数量。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大护国仁王寺将应该缴纳给政府的税收划归自己所用,间接增加了自己的寺产。此外,据《元史》记载:“丁税、地税之法,自太宗始行。”当时对寺院的征收情况是“僧、道种田作营运者,依例出纳地税、商税”。因此,寺院也要负担税赋,但隐瞒人口,减少税收,是其增加寺产的另一种方式。

四、大护国仁王寺的寺产管理

(一)寺产官营

寺田官营是元代经营佛教的一种措施,它的出现使得元代皇家寺院经济更加复杂,“寺产官营”因而成为元代寺院经济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而大护国仁王寺可以说开寺产官营之先河,“初至元七年秋,昭睿顺圣皇后于都城西高良河之滨,大建佛寺而祝厘焉……历四载始仍旧贯,视常岁之入相倍蓰焉”[18]。这就是说,当初修建大护国仁王寺的时候,察必将自己的一部分财产捐献投入建设,设立总管府、提举司、提领所来负责管理内外事务。后来,因总管府玩忽职守使该寺在财政上处于窘境。当时的皇太后达吉深知察必的意愿,废除了总管府,成立了会福院,同时调整寺庙的四周领域。“已而为昭睿顺圣皇后(察必)所知,擢为大护国仁王寺总管。寺之役方兴,高深大小之宜君实度之,梓匠工役之勤,君实董之,簿书之期会,钱谷之出纳,一无私焉。”[19] 可见,当时负责大护国仁王寺工程的李光祖是由察必直接提拔任用的。此后,寺产的官营化逐步升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元代寺田官营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元代佛教带有强烈的国家经营色彩。

(二)田地租赁

据《大护国仁王寺恒产之碑》记载,“内外人户总三万七千五十九,实赋役者万七千九百八十九”,可见,寺院所辖人口众多,而寺院所拥有的土地数量巨大,而寺院土地的租赁变成寺产经营的方式。有元一代,土地高度集中,无地少地的民众大量存在,自耕农大量破产,这就为寺田的租赁提供了市场。于是,大量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租赁寺院土地,而寺院在原则上享有赋役的豁免权,土地租赁因而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事业。

(三)商业经营

元代的皇家寺院经济,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导,其更加鲜明的特点在于对商业的经营。据《大护国仁王寺恒产之碑》记载:“凡经隶本院若大都等处者,得水地二万八千六百六十三顷五十一亩有奇……房舍为间二千六十五,牛具六百二十八,江淮牛之隸官者百三十有三。”[20]从中,我们能看到元代皇家寺院商业经营的踪影。

(四)借贷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利贷资本在元代极为活跃。由于发放高利贷所获取的收益要远大于土地租赁所得到的回报,于是不少寺产雄厚的寺院涉足高利贷行业。据记载:“至正六年,复立大护国仁王寺,凡贷民钱二十六万余锭”[21]。可见,在高利贷高额的回报率刺激下,大护国仁王寺也进行高利贷剥削,来为寺院谋取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元代寺院经济发展中,皇家寺院经济占据着重要地位。元代皇家寺院经济雄厚,无论是在寺产来源还是经营方式上都有别于一般的寺院,成为元代社会重要经济势力之一,它不但在元代社会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元代寺院经济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

注释:

[1]《中国经济》月刊1934年9月卷2第9期.

[2]《食货》1935年卷l第6期.

[3]《食货》1935年1月卷1第4期.

[4]《中国史研究》1993年第3期.

[5]《南开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6]谢和耐.中国五—十世纪的寺院经济[M].耿昇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

[7]白文固.元代的寺院经济[J].青海社会科学,1987,(06).

[8]白文固.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寺院经济研究述评[J].世界宗教研究,1998,(02).

[9]曹旅宁.元代寺院僧尼的赋役问题[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03).

[10]曹旅宁.元代的寺产官营问题[J].佛学研究,1996,(01).

[11][元]纳新《河朔访古记》卷下.

[12]释志磐《佛祖统纪》卷四十八.

[13]宋濂《元史》卷二百二列传第八十九,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14]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七.

[15]宋濂《元史》卷七十五志第二十六,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16]李文田《元史地名考》.

[17]张英《渊鉴类函》卷三百五十三居处部十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卷九十八.

[19]程矩夫《雪楼集》卷二十九《白鹤歌并序》.

[20]程矩夫《雪楼集》卷九《大护国仁王寺恒产之碑》.

[21]赵翼《陔余丛考》卷十八.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

猜你喜欢
元代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倒推破难点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利用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