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琪
分享是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分享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呈现方式,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幼儿社会性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人际交往方面倡导: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可见,分享是幼儿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经。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分享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享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喜爱,在分享的过程中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同伴间情感的交流。长期以来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和重点,受众多人的关怀、照顾。家长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导致幼儿不自觉地形成“独占”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个体社会性的发展。家庭教育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如何培养幼儿分享行为,让幼儿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学会分享,家庭教育方式是首要原因。而当今社会生“二胎”现象盛行,家庭成员的添加必然会改变“头胎”幼儿以往的生活状态,要将自己喜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他们在习惯于以往的生活方式后是否愿意与他人分享则是我们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的问题。
一、幼儿分享行为与家长教育方式的关系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幼儿早期的行为塑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有着哪些影响呢?带着问题和思考,我园进行“家园合作探究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指导策略”课题研究,经过系列调查、探讨寻得适合的方法,帮助家长树立对分享行为的正确认识,引领家长与幼儿园合力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养成分享行为。
(一)家长分享意识
我们常会关注幼儿是否有分享意识和行为,甚至有人认为分享是要靠学校各类活动来渗透培养,但这只是幼儿分享行为形成的因素之一。虽然在幼儿园里教师可利用集体活动、小组谈话、个别辅导等形式帮助幼儿形成分享意识,但幼儿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如果家长不重视分享的引导,那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就会断线,为此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
家长分享意识与行为问卷调查表
班级: 日期:
通过调查发现,75%的家长认为培养幼儿分享行为是有必要的,50%的家长会主动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别人,5%的家长会批评幼儿将家里的东西分给好友,15%的家长会经常教导幼儿与他人分享。由此可见,家长的分享意识有,但是分享行为不是特别积极,而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意识就稍显淡薄。
(一)家庭环境
1.隔代教育
当今社会形势中,很多幼儿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着,他们对幼儿无尽娇惯、宠让。例如:“今天的肉圆子都是你的,我们都不爱吃,你慢慢吃”“我们家孩子喜欢玩,等他玩好了再还给你”“你就是爷爷的心肝,想要什么就买,都是你的”。好玩的、好吃的只给孩子一个人,隔代抚养的幼儿完全没有分享意识,不利于他们社会性的发展。
2.分享机会的缺失
幼儿在家庭中居于核心地位,在“二胎”没有到来之前,他们的玩具、好吃的都是个人所有,不需要与别人共有。家长考虑到孩子年龄小,自然也将生活中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或是父母给孩子买了较贵的玩具,就叮嘱孩子不要拿出去给别人玩,致使幼儿分享机会的缺失,幼儿体会不到分享的乐趣和意义。在我们的课题调查研究中发现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幼儿,经常与兄弟姐妹相处,分享意识明显高于独生子女。
3.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幼儿的分享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幼儿的分享意识就越高。例如部分家长对幼儿出现的独占行为还很得意,认为自己的孩子机灵,看到孩子占便宜就高兴,总担心自己孩子会吃亏。还有当幼儿不愿意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他人或者与别人争抢玩具的时候,很多家长不会正确地引导,而是一味地责骂,致使幼儿对分享产生排斥的感觉。
家长所受的教育和身处的环境不同,文化修养、职业不同,所以在教育观念上也存在着差异。当下的家长存在两种状况:
第一种:对孩子的学习情况非常重视,常常询问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几首儿歌、歌曲,但对其他方面的发展很少过问。由此可见,家长比较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忽略了良好的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
第二种:对幼儿采取“放羊式”教育,很多时候任由孩子自由生长,孩子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孩子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是有了,但是孩子年龄尚小,缺失辨别,而家长未给予正确引导则会让孩子更自私、任性。
二、利用家庭教育多渠道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想让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落实到实处,就必须重视幼儿的第一生活场所——家庭。
(一)更新观念,引起重视
为了使家长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园在工作中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促使家长不仅重视幼儿的知识教育,而且重视幼儿良好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具体策略如下:
1.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围绕孩子学会分享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孩子学会分享等话题进行讨论,重点强调家庭分享教育的一致性。
2.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怎样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幼儿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
3.对家长开放幼儿园半日活动,引进先进的教育观念、经验和技能,支持家庭之间自由结伴,充分发挥孩子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分享方面的互動作用。要求在家中有了好东西不仅要与孩子分享,更要与长辈分享。
4.邀请家长(包含祖辈)共同参与分享教育活动,让他们深入到孩子中间,亲身感受分享带给孩子的乐趣,体会分享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使家长进一步领悟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家长的思想提高了,才能真正将先进的观念渗透在行为中,促进其行为的转变。
(二)以身作则,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模仿是幼儿学习分享行为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榜样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幼儿又具有很强的观察、模仿能力,当看到他人的分享行为时,幼儿会去模仿,去学习。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幼儿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具有直接的启蒙作用和强烈的感染力。
例如,我班熙熙小朋友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家中的单脉独子。父母工作忙,常年由爷爷奶奶照顾,备受宠爱,较自私、任性。熙熙妈妈对于孩子这一行为十分着急,向老师咨询解决方法。老师便向熙熙妈妈支了几招,如:在分点心、吃饭时,家长有意识地将食物以分享的形式进行;当自己有了快乐体验时,要以分享的形式讲给孩子听。“妈妈(奶奶、爷爷、爸爸)有件高兴的事,真想告诉你,让你和我一起开心。”当看到孩子正在玩玩具时,家长可有意识地走过去对幼儿说:“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或者说:“你把玩具分给我一些好吗?”在这种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幼儿也会尝试去关心别人,为他人着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甚至愿意主动与同伴分享美食和玩具。
由此可见,作为家长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认识自身言行的示范作用,真正为幼儿树立一个好榜样。
(三)学会寻得分享教育的契机
随着“二胎”出生,很多幼儿没有了“独占”“独享”的温床,他们要学会分享才能更顺应社会的发展。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随时随地可能会有与别人发生争抢玩具、食物等现象,这也正好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良好教育契机。当然家长也是要考虑到幼儿的情绪和心理,当幼儿出现不愿意将玩具拿出来分享的时候,可适度引导幼儿交换着玩、轮流玩,切不可强迫要求,避免让幼儿对分享产生抵触。
(四)创造分享机会
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创造一系列有分享性质的“走出去、请进来”活动。比如周末时候,邀请同伴来家里做客或是让幼儿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欢的零食及图书玩具到同伴家做客,让幼儿之间一起操作、绘画、搭积木、交换零食等,家长可视时机赞许他们分享的行为。通过合力制作、共同分享,使他们懂得“独乐不如众乐”。
(五)亲子绘本阅读
如今很多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正面形象有利于幼儿分享认知的培养绘本,譬如绘本故事《金色的房子》《全都是我》《彩虹色的花》等,家长结合图画和文字两种媒介,用生动的语言对幼儿进行分享启发,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让幼儿懂得分享的重要性。这样的亲子阅读活动既能让幼儿感受分享的乐趣,又能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融。
幼兒的分享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引导和教育,我们要打破孤军作战的局面,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正确引领家长与幼儿园形成合力,将分享意识和行为贯穿于生活中。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能把更多的孩子培养成懂得合作和分享、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格魅力的高品德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