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8-06-07 03:22王延嗣冯阳王飚黄尔丹黄常红
当代医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优良率关节骨折

王延嗣,冯阳,王飚,黄尔丹,黄常红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福建 福州 350007)

Lisfranc关节主要包括前方跖骨关节、跖跗关节等,其作为人体不必可少的关节复合体之一,主要作用在于支撑人体和中心转移。Lisfranc关节损伤在临床中并不常见,重物砸伤、交通事故以及高空坠落、挤压等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为Lisfranc关节解剖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临床治疗难度较大。闭合复位内固定是既往临床治疗此类损伤的常用方法,但术后解剖复位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相关学者提出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方式为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治疗[1]。本文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对治疗效果进行以下评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21~65岁,平均(45.2±8.3)岁;其中重物砸伤7例,高空坠落伤9例,交通事故伤14例,开放性损伤6例;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22~64岁,平均(46.1±8.2)岁;其中重物砸伤6例,高空坠落伤8例,交通事故伤16例,开放性损伤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以手法复位骨折断端,通过石膏外固定的方式固定骨折部位,指导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的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仰卧位予以全身麻醉,垫高患肢,于足背第1、第2跖骨基底部作切口,呈现S型,对短伸肌进行游离,术中做好骨折断端四周神经和动脉的保护措施;于第1、第2跖骨内间隙将软组织、碎骨等去除,通过复位器复位断骨;自楔骨内侧向第2跖骨与Lisfranc平行韧带方向将引导针、空心钉置入,对跖趾关节进行复位固定。第3、第4跖趾关节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固定。对于楔骨关节不稳定的患者,于内侧采用空心钉固定;对于外侧柱不稳定的患者,经皮采用克氏针进行固定;对于骰骨或楔骨压缩骨折的患者可在完成撬拨复位后予以固定;完成复位后,对切口进行冲洗、缝合,再进行加压包扎;术后2 w拆线,6 w将外固定拆除,将克氏针拔除,指导患者进行负重练习;术后9~12个月将钢板拆除,随访时间为10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随访期间采用Maryland足部关节功能评分评定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情况,分值在0~100分之间,其中≥90分表示优,75~89分表示良;50~75分表示可,<50分表示差。优良率为优病例和良病例百分比之和[2]。同时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关节炎、肌肉萎缩、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 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同实验组的治疗优良率进行统计比较,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其明显高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Lisfranc关节是指对前足和中足进行连接的关节,其又被称之为“关节复合体”,可在人体行走过程中发挥推动和支撑的作用。临床中Lisfranc关节损伤的病例并不多,其在各种骨折总发生率的概率仅为0.2%左右[3]。其主要是由外部直接暴力作用导致的,不同的不稳定外力作用的影响,Lisfranc关节损伤机制和骨折类型也各有不同,但其共同点均为诊断和治疗难度大、复杂度高,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且任何外力作用引起的Lisfranc关节损失上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Lisfranc关节的推动和支撑作用,从而影响到患者的行走能力,不及时进行科学有效治疗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4]。基于此,临床方面对Lisfranc关节损伤的治疗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深入探索。

维持关节解剖复位与内固定是临床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基本原则,目前临床对此类损伤应选择哪种内固定方法争议性较大[5]。以往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方式主要利用钢板、髓内针、钢丝、金属螺钉等内固定物有效复位骨折部位,但患者术后复位效果并不是十分尽如人意,特别是微小骨折块的固定效果,预后不理想。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主要是在切开状态下完成骨折复位工作,并对粉碎的骨折碎块进行有效清理,同时清理血肿块和游离状态中的软组织,其可有效固定足部内侧楔骨与第2跖跗关节,实现在无张力下对Lisfranc关节韧带实现有效愈合,促使Lisfranc关节在术后可始终保持在正常解剖复位结构状态下,降低骨折脱位发生危险。与此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使患足的解剖结构得到有效维持,强化对骨折端的支撑作用,以免骨折端发生变形[6-7]。相比于传统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显著提高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的复位效果,进一步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组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发现实验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相关文献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8-9]。由此得到如下体会,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具有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采纳和推广应用。

[1] 潘华,罗峰,蒋伟.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3(11):293-295.

[2] 杨凯,姜新强,黄伟,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方法及临床有效性评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7,32(17):13-15.

[3] 区作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6(20):107-108.

[4] 李庆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7,15(20):67,70.

[5] 王振昊.活血止痛散熏洗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2(34):3819-3820,3859.

[6] 陈兆军.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探析[J].系统医学,2017,21(5):57-60.

[7] 曽荇.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钢板相关内固定术对pilonⅢ型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7,23(19):43-44.

[8] 杨照勇,刘剑.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Lisfranc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3):79-81.

[9] 滕宝庆,申建兴.克氏针与中空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疗效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4):444-446.

猜你喜欢
优良率关节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