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0岁那一年,父母正面临着下岗的危险。父母把我丢到了乡下的爷爷家,换来更多的精力工作,而我每日面对的是不那么熟悉的爷爷和青石瓦墙所围住的灰色的天空。
每天大人们早早入睡,我一人坐在炕上发呆。不喜言语的爷爷,每天只是叼着烟管,静静地坐在炕上。平时,当我看到别的孩子与父母亲密时,便会远离他们,似乎这样能够减轻我的伤心。我在那刚生活一个月,就感觉过得格外漫长。
后来,村子里建起了农家书屋。我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日子。
这个书屋建在爷爷家附近的一个小院里,外表与村民住宅相差不多,都是清一色的黄土烧制而成。书屋面积不大,书却不少,一层层的书架紧挨着排列在小屋里。
我拿起的是一本美国小说《鹿苑长春》,很快融入了进去,没有了喧嚣,只剩下淡淡的书香在鼻尖萦绕。
“每个人都想过轻松安逸的生活,孩子,这种想法很好,非常好,却并不容易实现。生活总会把一个人击倒,等他站起来,又再次把他击倒,我这一辈子一直都过得很不容易。”这是书中角色彭尼的话,它勾起我的回忆和思索。或许父母就是在这样努力地生活,我没有看见他们日渐增长的皱纹和白发,却抓住他们的爱不肯松手。
我开始理解父母的难处,生活变得不再那么难捱了。我逐渐发现,文字所带来的精神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书籍成了我心灵的唯一寄托,我努力去追寻它。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乡下的四年光阴,农家书屋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我在那里和爷爷聊过去的事情,和村民朋友们相互交流讨论阅读的书。
在书屋里,我学会了很多,《骆驼祥子》告诉我这世界的不公平足以扭曲人性,《最后一课》告诉我人们心底最坚定的信念是爱国,《送东阳马生序》告诉我学习要肯下功夫才能有所成就……这些文字伴着岁月的沉淀,让我的人生多了几分厚重与懂得。
现在,回到了县城,回到了自己曾日夜盼望的繁华,我却开始怀念乡间的静谧。排除世俗的纷扰,可以体会到五柳先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觉。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作家笔下的人物牵动着我的心,我为他们开心、高兴或者哭泣。
夕阳西下的黄昏,倦鸟已归巢,心灵穿透了千年的烟云,带着文字的印记,在人生的画卷上描绘着清风明月。书香如花开花落,留下生命的领悟,如一池清水,静待岁月的沉淀。回忆,一次就好,读书,一辈子可好?以后的日子,有书的陪伴足矣。流年缱绻,诗意萦绕,书香氤氲暖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