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治疗6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2018-06-07 11:17吴楚光肖宇明
医药前沿 2018年16期
关键词:孔镜腰椎间盘腰椎

吴楚光 肖宇明

(广西兴安县界首中西结合医院 广西 兴安 541306)

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外科典型疾病之一,而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该疾病较为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约占该类疾病患病总数的4.2%[1]。现阶段,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为手术,然而传统开放手术严重影响脊柱正常结构,不利于其功能的发挥。近年来,微创技术迅速发展,并日益成熟,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应运而生,并凭借其安全、有效等优势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中,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其临床效果予以有效认可。为探究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随机抽取12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组接受开放手术和经皮椎间孔镜行腰椎间盘摘除术两种治疗方案,现将整个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抽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80例12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通过MRI扫描确诊,对各种药物无过敏、禁忌症,排除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严重精神障碍者、肝脏肿瘤者及依从性较差患,积极配合治疗,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将本文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编号单双性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70岁,中位年龄(42.5±8.2)岁;30例椎间孔内突出者,22例椎间孔外突出者,8例复合型者;研究组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71岁,中位年龄(41.2±6.3)岁;29例椎间孔内突出者,25例椎间孔外突出者,6例复合型者。据统计学得知,两组一般资料数据对比未见差别,不会影响本次统计数据。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治疗方式,行常规麻醉,完全麻醉后充分暴露腰椎弓峡部、上下横突部位,将韧带切开,切除关节突,充分暴露椎间盘组织,讲纤维环切开。然后摘除突出、变性对的髓核组织,椎间孔予以有效扩大,采用定棒系统将其固定。研究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行腰椎间盘摘除术,具体操作如下。

1.2.1术前准备与规划 由于该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疼痛感,所以医务人员术前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促使其积极配合临床工作。同时,备齐手术器械,选取MAXMORE或Wolf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系统。另外,术前对患者腰椎正侧位X线片、MRI、CT等检查报告进行细致阅读,按照检查报告测量相关距离与角度,设计合理的靶向穿刺路径和靶点。

1.2.2 手术步骤 协助患者俯卧在X线能够穿透的带腰桥的手术床上,垫空腹部,同时对手术床角度予以合理调整,促使其尽量前屈。术前体表准确定位患侧髂嵴连线、目标椎间隙横线、棘突正中线,根据手术前制定的操作方案,在髂嵴最高点稍处避开髂嵴标出穿刺点与棘突中线的距离、角度和方向。采用无菌巾对整个手术操作区域皮肤予以全面的消毒,局部麻醉时选用1%浓度的利多卡因,同时静脉滴注镇静镇痛药物。在C型臂X线机的透视作用指引下,由临床操作经验的医务人员根据术前治疗设定方案实施穿刺,当穿刺触及纤维环时,应采用0.5%的1ml利多卡因进行阻滞麻醉。继续穿刺,当触及到椎间盘时,则应对穿刺针进行有效固定,退出针芯。通过穿刺针将欧莱派克、美蓝按照1∶5的比例调配成的混合液注入椎间盘中,接下来便可以进行造影,对纤维环和腰椎盘突出部位是否破裂予以细致观察。将导丝插入其中,拔出穿刺针,将皮肤切开大约8毫米,顺着导丝缓慢地将工作套管和扩张套管插入其中,工作套管最佳位置为椎间盘突出和压迫神经根的稍内侧。借助工作套将经皮脊椎内镜放入到腰椎盘中,把手术通道斜面转向出行神经根方向(上外侧)。此时,在内镜的导向下,将腰间盘突出部位进行彻底摘除,以此来缓解神经根压力,纤维环破损情况有所缓解,并有效止血。另外,对神经波动情况予以监测分析,根据分析报告评价神经根松弛情况。当压力有所降低后,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其注射剂量为0.25~2.0ml。接下来将内镜和工作套管拔出,压迫止血,缝合伤口并进行有效包扎。

1.2.3 术后处理 术后1d,应静脉滴注抗生素和脱水剂;术后2d鼓励患者开展腰背肌、直腿抬高锻炼活动,运动期间应佩戴腰围对腰部进行有效保护,尽量早日下床锻炼;术后长期不得干重体力劳作,不得进行剧烈运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30d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2)治疗前后,对两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进行对比分析。

1.4 评定标准

(1)本研究对象临床效果从生理自理能力、疼痛情况两方面进行评定,其中痊愈:临床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生活能够自理;显效:疼痛感偶尔出现,但是不需要服用止痛药物,生活能够自理;有效:偶有出现疼痛,需服用相关止痛药物,能够自我护理;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依然存在,需要他人进行护理。

(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对两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分值范围为0~10分,分数高,则说明疼痛剧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3]进行评分,共有10个问题,45总分,分数越高反映腰椎功能越差。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资料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以率(%)、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通过不同治疗方案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得知,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和ODI评分

治疗前,两组VAS和ODI评分之间的对比差异较小;通过不同治疗方案后,两组VAS和ODI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研究组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和ODI评分

3.讨论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特殊的类型之一,其发病机理是突出腰椎间盘压迫同一椎间隙水平中的神经根,典型临床症状为腰腿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保守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是治疗1个月后病情无任何变化,则应改为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对患者而言创伤大,手术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只能凭借眼睛所看到的进行操作,对患者神经根、骨关节韧带、腰椎硬膜囊的不良影响较大,且难以彻底摘除变性的髓核组织,临床效果较差。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现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的微创手术技术,能够实现靶向治疗的效果[4]。借助椎间孔镜显像系统清楚观察到变性椎间盘结构,能够彻底摘除突出肩盘组织,而且不会影响腰椎骨性结构,疼痛感底,促使患者腰椎功能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经皮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研究组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的对照组,且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这充分证实了这一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改善疼痛症状、生物力学,使得脊椎解剖结构迅速恢复,同段丽群,张文志,刘鹏飞等研究结果[5]相一致。

总之,相比于传统保守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行腰椎间盘摘除术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疼痛症状,促使腰椎功能恢复,其临床价值较高。

[1]张皓.经皮椎间孔镜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b06):2045-2046.

[2]梁慧,马克,马殿栋.椎间孔镜微创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2):24-26.

[3]徐峰,李涛,徐彬,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11):158-159.

[4]崔宝文.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技巧及疗效评价[J].饮食保健,2016,3(20):85-86.

[5]段丽群,张文志,刘鹏飞,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2016,37(3):214-218.

猜你喜欢
孔镜腰椎间盘腰椎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