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国学课堂教学模式

2018-06-06 07:39游翊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5期
关键词:国学体验式环节

游翊

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具体为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与学术。(季羡林,2007)国学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在课堂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做到知行合一。有效地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进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一些专家学者在国学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相关的研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2012年华云松提出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2013年许凤英提出的“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2014年杨智提出的“评价、感悟、循环、文化熏陶、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但是国学经典如何育人,如何让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真正浸润学生心田,陶冶学生情操,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尚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

一、体验式国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体验式”教学是基于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而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的基础在于身为教育主体的学生改变学习的方式,进而促使课堂教学的组织发生相应的调整,同时教师也相应地对课程目标、重难点和考核方式进行修正,配合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这种“体验式”学习“是指在某种特定的场景中,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反思内省,不断提升自我概念,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人格升华的团队活动”。(王灿明,2005)

“体验式国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通过相对稳定的学习流程,启发诱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心灵体验、实践体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认知内容获得感悟、内化为实践行动。让学生作为体验者完成“入其脑”——“感其心”——“动其行”的特色德育课堂教学模式。

1. 基本环节

导(博文导趣)——读(知音入韵)——品(知意明理)——悟(活动体验)——行(澄心导行)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文本意境,用各种方式诵读文本,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文本的内容,通过设置活动让学生进行多重体验、感悟并内化为实际行动。

2. 教学特点

创设情境。通常创设情境的途径是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及肢体语言,促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激荡,从而获得情感上的体验与共鸣;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地品读国学文本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提升素养,涵养品德。

设置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或讲故事等形式,使学生融入国学文本的情境之中,进行换位思考,真切地体验作者的内心情感和国学文本中的意境,促使学生提高认知能力;运用学生喜欢的辩论、讨论等活动,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与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省和感悟,既能培养鉴别能力和批判精神,又能从中获得情感的熏陶和升华。

多重体验。例如:“博文导趣”环节运用古文字、成语、故事等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迅速进入情境;“知音入韵”环节让学生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诵读,体验语言的无穷魅力;进入“知意明理”环节,让学生结合国学文本的内容,联系自身生活实例进行体验;“活动体验”环节则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感悟;“澄心导行”环节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体验内化为实际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二、体验式国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性探索

1. 课堂教学实践

在代表性课例《为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课堂中,第一个“博文导趣”环节时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并述说对题目的理解。然后大家一起欣赏著名书法作品《兰亭序》,吸引学生的兴趣,导出作者王羲之。教师再设置情境,用电脑播放《王羲之吃墨》的故事,让学生感悟王羲之有怎样的学习精神。

第二个“知音入韵”环节则让学生以同桌互相读、打节拍读等诵读方式,进入意境。

在第三个“知意明理”环节则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译解,理解故事的意思,然后开展讲故事的活动,学生们上台比赛,争夺“故事大王”的头衔,理解文本的本意: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

进入第四个“活动体验”环节,教师请几组学生分别上台饰演叶公、子路、孔子三个角色。“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叶公问子路,他的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子路不敢评价老师?这是师道尊严造成的。在古代,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可以随意评价自己的老师。不过,孔子作为老师也非常谨慎与自谦,将自己认真评价了一番。从这个表演,学生深入体验到孔子勤奋好学,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能体味到无穷乐趣,是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接下来还可以让学生继续分享一些勤奋好学的经典故事,从中受到启发。在最后一个“澄心导行”的环节,教师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静心冥思在本节课中的收获,感悟到要想学业有成,就必须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道理,让他们从此立志成才,制订计划,从现在做起,向成功迈进。

2. 實践效果分析

东莞市厚街圣贤学校在办学之初就实施打造“国学经典育人”的特色德育,进行国学校本课程建设,尝试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起初很多教师存在“重形式、轻结果”的教育思想,采用吟咏诵读再加上解释的传统教学方式,或者开展流于形式的活动,这样只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没有起到国学育人的作用。针对以上现状,学校国学协同创新工作室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对国学课的模式进行改革。一段时间后,工作室对国学课教学模式改革前后的课堂反馈情况进行了一系列问卷抽样调查,随机抽取全校50名三至六年级学生代表,并进行问卷回收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课堂模式改革后,94%的学生从自身出发,为了提升语文素养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学习。86%的教师直接选择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上课,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活动,在预设的情境中体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课后学生的一日常规评比情况来看,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几年来,学校通过国学课、国艺班等各种渠道,在摸索中前行,经过调研反馈、磨课反思、实践总结,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验式国学课堂模式,受到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好评,也顺利通过了东莞市“十三五”课题立项。诚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教师的国学知识储备不够,国学素养较欠缺,对国学经典文本解读能力不足,导致对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的引导点评不够,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不够深刻,影响知行合一的效果,且我们对课堂效果的评价还欠缺系统性,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猜你喜欢
国学体验式环节
“垂”改成“掉”,好不好?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