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霞
摘 要: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文化也开始进行了有效交融。在此背景下,不断加强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汉语言文学的宣传力度,对其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使其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文化的需求。对此,本文主要围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学者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教学方式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1(c)-0138-02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除了要依赖于经济发展之外,还需要软实力作为支撑。文化建设作为软实力的一种重要部分,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同时,对于如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的高低。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人数的增加自然而然地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其中,汉语言专业大学生也会因其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较小,所以关于就业的压力更大。对此,大部分学校逐渐开始缩小对该专业学生的招生数量,以减少未来就业率低这一问题。但是,汉语言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蕴含了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同时具备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对汉语言文化教学方式进行深化改革,并且加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使其能够符合当代社会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要求,要具有创新性、应用实践性和前瞻性,汉语言文学要从各个方面深化教学工作的改革,深切贯彻现代社会发展目标,确定最佳培养途径,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且达到增强人才创新性与综合素质这一重要目的。
1 基于多元文化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
(1)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资源未跟得上时代发展,资料更新速度太慢,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强调课本知识,过于强调课本上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了知识与时代特点的结合。
(2)基于多元文化发展的现状下,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发生各种改变,对其宣扬与普及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并且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偏离文学本体,难易程度受到限制,进而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因理解能力或认知水平的差异而增大其学习的困难性,开始逐渐产生排斥感,使得教学目标无法实现。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与多元的文化冲击下相形见绌,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目标造成了很大的挑战。
(3)基于多元文化发展状态下的汉语言专业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与时俱进。同时,因为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文化全球化的深入与发展,使得各国科学信息技术得到有效提高,各类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使其具有强烈的时代鲜明性。而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内容,其所流传下来的教学方式与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学生文化水平的要求。并且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忽视学生才为教学的主体这一事实,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教学,而未能给予学生必要的讨论与应用时间与机会。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吸收程度,并且还会影响到教学方式的提高,使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止步不前。
2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开展的变革
2.1 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质量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最应当注意的部分,并且对其课程的安排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方式的科学合理性。与此同时,在进行汉语言文学内容的安排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来进行内容的融合与调整,使理论知识能够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而提高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同时,可增加学生运用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次数,并且可开展一系列活动来吸引其参与其中,进而在不断地实践与应用中提高自身对于汉语言内容的兴趣,使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与探索,进而使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也逐步加强。
21世纪信息爆炸的年代,以汉语言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符号层出不穷,网民创造出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语言文化,在汉语言文学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更多的应用方法,使更多的人可参与到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与研究中来。同时,在此背景下,相关教育学者应当就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创新与发展,并且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来提高其教学方式的先进性。
2.2 加强对汉语言文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对于教学效果而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其不但需要向学生授予相关汉语言文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文化修养,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对此,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时,专业教师需要提前对所要教授的汉语言文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研究,在其充分掌握相关内容及内部所蕴含的文化素养后在去进行教学工作。与此同时,教师除汉语言文学教材外,还需要阅读更多相关方面的书籍与文献等,使自己对于其他国家与时代的相关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一个详细地了解,文化的交流往往能碰撞出一些不可思议令人惊奇的火花,教师应多阅读一些公认的外国经典名著,同时与中国同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性的探究,探索中西方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只有这样,才可能在课堂上加深学生的了解与掌握,让学生重点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经典文学作品中对人性的探索和体现出的人文精神。
2.3 开拓多元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手段
开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容教学时,如何调动起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充分利用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为材料进行剖析解读,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也能更加专注时事热点,做一个勤于思考,学以致用的人。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而言,转变教学手段则为当务之急,并在这一过程中,要对教学的理论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增加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吸引度,加深学生对其学习力度。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在漢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增强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和趣味性,加强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关注程度,并且给予其充足的时间去进行讨论与探索,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主动进行探究和学习,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方式改革的效果。除此之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也要发挥其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与探索方向,使课堂氛围更加吸引学生的深入研究与学习。
3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各国间的文化得到了不断地碰撞与交融,我国传统文化在宣扬的同时,也受到了其他国家文化的冲击,为其带来了挑战。其中,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代表了我国历史的传承与发展,是古代人民智慧的产物。对此,需要加强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程度,并给予其必要的关注与保护,使其能够得到传承的同时,能够适应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同时,可通过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在多元化背景下对其教学手段与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地增强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可在此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深度的剖析与探索,并且具备创新思维能力把继承传统与现时创新相结合,将学校的教育和学生未来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培养出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能够为汉语言文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向世界宣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此达到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克宇.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课外语文,2017(2):78.
[2] 闫娟.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J].陕西教育(高教),2016(8):27,39.
[3] 顾路路.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