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瑾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丰富、源远流长。将其融入到现代高校思政教育中,既能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又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准与自我修养。本文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出发,分析高校思政教育缺失传统文化的渗透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结合笔者自身经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措施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将民族意识深植于大学生心中
民族意识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民族精神的维护,是发自内心的情感体现。尽管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曾经的乱世年代,我们应深刻铭记。面对钓鱼岛事件、南海屡遭侵扰等,我们应时刻保持警醒。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建设的后备军,理应铭记历史教训,树立强烈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怀,将其外化为推动民族前进的永恒动力。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将正确的三观引入大学生思想意识之中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囊括科技、文艺、哲学等内容,是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有效之道。高校思政教育作为促使大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领地,应在现代社会多元化思潮的涌动中,探寻适合中国学生的教育之道,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锤炼大学生的三观,使当代大学生在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做正人、立正身、寻正道。
3.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渗入大学生道德理念之中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和美好道德,将其融入到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其精神境界,不断完善其内心世界。当代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应吸取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重视大学生个人修养的提升,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促使其形成正确积极的道德理念。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学术自由和精进,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高等教育强调的是自由的、独立的学习精神,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也可为当前的教育行为指点迷津。
高校思政教育中缺失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利影响
1.民族意识日趋弱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是传统民族意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承重视度较高。但是,对学生而言,从入学接受教育开始,迫于应试教育压力而忽视传统文化教育。当学生进入高校后,面对相对自由的文化环境,自主选择能力和主动性增强。但大部分高校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较大程度上的缺失,为西方文化传播提供了机会,导致大学生民族意识淡薄,再加上大学生缺乏理性的文化判断能力,盲目追随西方价值理念,更加削弱了我国民族意识的认同度。
2.三观显现偏差
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没有完全形成,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目的就是强化学生正确的三观。因此,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
3.传统美德逐渐流失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沉淀下的文化瑰宝,是中华传统道德的集中反映。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缺失中国传统文化,导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美德在大学生思想观念中逐渐流失。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1.改革教学方式,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高校首先应在思政教育目标和计划中添加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可专门修订思政教材,从书本出发丰富思政教育内涵。传统的思政教育一般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形式单一,较为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基于此,教师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和教学手段使课堂形式多元化,可采取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式,设置调研专题,将调研任务分配给各学习小组。同时,教师要加强对调研报告的评估和审核,避免出现复制、粘贴的现象,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2.搭载网络优势,强化传统文化的渗透力
现代社会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信息化。网络的发展使时代呈现出便捷性和共享性的特征,高校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的频率逐渐提高,网络与各类移动设备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高校应立足于网络时代的发展特性,积极扩建网络化思政教育平台,并设置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创新网络教育形式,将网络教育作用发挥到极致。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均建立了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网站和网络平台。同时,在网站内创设思政教育论坛,设置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讨论版块,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获取路径,更增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提升了思政教育渗透力与实效性。
3.培养优质师资,增强传统文化的融入力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最终还需要依托高校思政教师的力量。但很多高校思政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有限,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工作时,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况。对此,高校应着力加强思政教师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的能力。首先,引导教师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对现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将教师和学生划分为教与学的统一体。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对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能全面把握,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其次,教师应严于律己,尽职尽责,以身作则,端正教学态度,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支持度和认可度。再次,高校要丰富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使教师拥有充足的知识宽度,以获得学生的拥戴。教师要注重自我提升和技能升级,掌握不同门类的知识,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将其和思政教育工作高效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最后,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依托现代技术,创新教学媒介和教学方式,熟练掌握新媒体的操作要领,并能将其熟练应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以全新的授课方式不断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提高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占比,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4.结合传统文化活动,提升传统文化的感染力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为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提供传播媒介,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创设出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陶冶情操、启迪思维和塑造人格。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认识校园文化活动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专题报告会、学术讲座、知识竞赛等。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活动主题一定要紧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此同时,各高校要在重要的传统节日等进行专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可以邀请知名专家或英雄模范作报告,增强学生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作用较为显著的是专题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不断升华自我情感和境界,充分体现了高校思政教育目的。
结语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在具体运作上,需要政府、高校、教师、学生凝聚一心,形成合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道德理念、人文理念、学术自由理念等,以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影响力、渗透力、融入力、感染力。
参考文献:
[1]赵琳琳:《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方法创新》,《大庆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2]唐文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新校园》(上旬) 2017年第10期。
[3]夏雁军:《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初探》,《高教学刊》2016年第23期。
[4]孟宪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路径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第24页。
[5]白午光:《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运用》,《中华少年》2016年第4期。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艺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