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兴海
我们只要仔细研读高中人教版政治教材,就会发现数学知识在政治教材中的渗透。以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学知识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妙用。
在《经济生活》中,数学知识渗透比较明显。特别是《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比如价值量、利息的计算、需求曲线、供给曲线、货币的供应发行量等,无不有数学思想的渗透。从题型看,图表题是《经济生活》与数学知识两者有机结合的典型题,这是考察学生观察能力、迁移能力的好题型。为此,我们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要与数学思维有机结合,让课堂生动起来。例如讲解“效率与公平”这个知识点时,我问:什么叫效率?效率=产出/投入。于是,我就举例:一个和尚挑水喝=2/1,两个和尚抬水喝=1/2,三个和尚没水喝=0/3。让学生通过简单数学分式加深对“效率与公平”的理解。
在讲解《政治生活》中外交关系时,我们可以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说明中美俄三国的关系,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因三国的国家利益关系构成相对稳定三角形。如图1所示:
通过三角形表述,形象生动表达三国的外交关系,枯燥的理论就变得生动,加深学生对外交关系决定因素的理解。
很多高中生初学《哲学生活》,感到书本知识抽象、深奥,难懂难学。为了将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我们可将数学知识和政治知识结合起来讲解。例如,在讲“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一目时,我们经常举经典实例“田忌赛马”,这就用到了数学的排列组合。在讲“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关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我经常利用数学的韦恩图(见图2):
同时,用图表来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通过数学数列、韦恩图、列表,这些深奥的哲理对学生来说变得浅显多了。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迁移能力,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的量化思想来讲解,这就比较形象直观,深入浅出。
比如,《经济生活》中讲到“国家如何运用宏观调控手机”时,我利用了数学的函数图:
如图3所示,在图上方时,国家要抑制总需求,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提高利息率等;反之,在图下方时,则采取相反的措施,刺激总需求。而社会总供结≈总需求,正是我们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通过这一函数表达,将书本的深奥知识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认知。
在《经济生活》中有许多相关联的变量关系,在教学中如果用函数图来描述两个相关联变量间的变化趋向,能使抽象知识、原理具体化、简单化。例如在《经济生活》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如图4所示,需要曲线是递减函数,供给曲线是递增函数,这样将相关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利于理解记忆。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