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文
在素养视野下提出语文单元教学是因为它打破传统碎片化的“课时主义”,培育学生对知识点的统揽能力,告别语文静态、孤立、零碎的教学,变高阶、整体优化的技能训练,以达到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
1. 单元目标的确定
单元教学目标应该是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内容,如语言能力的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步审美的认知等,是决定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或核心概念)。以人教实验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统揽整个单元的内容后,我们发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是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呈现在“单元介绍”中,还分别在每篇单元课文的“学习要求”中,在单元内容中也有所渗透,如“口语交际”“习作”及“交流平台”等栏目都呈现对这两方面内容的训练。因此,我们确定这个单元培育的关键能力为:一是对长篇故事内容的理解,二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这两点关键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单元教学目标还包括生字词的学习、古典文学名著学习的初步指导等。
2. 单元学习的进阶
学习进阶是一个描述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过程中连续地、更加熟练地发展的概念,是“对学生在一个时间跨度内学习和探索某一主题时,以此进阶、逐级深化的思维方式的描述”。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时以其逐渐深化的思维方式进行进阶划分,即根据对课程目标和实际学习的分析,系统规划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和关键节点,科学引导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姚建欣,郭玉英)
单元教学目标需要通过一定课时的教学完成,我们可以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的几个关键节点为依据划分进阶层级。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3. 单元内容的重组与分配
根据进阶层级,把单元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分配,让学习的思维轨迹更为清晰。在单元教学中,教材的使用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在使用上,目的性更为清晰。
(1)对长篇故事内容的理解
《将相和》的内容理解为学生达成第一个进阶,就是学习概括,并弄清内容前后的因果关系,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发展。在厘清故事内容前后的因果关系后,就要用此方法解释《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以达到第二个进阶。《景阳冈》和《猴王出世》则运用抓住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方法把握故事内容,以达到第三个进阶。把长篇故事缩写,其主要方法就是抓住主要情节,即起因、经过、结果进行删减,这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对长篇故事内容把握的重要实证,这是第四个进阶。
(2)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在“感受人物好坏”这一层阶,可以把单元四篇课文通读后进行初级训练。人物形象初级的感受就是好与坏之分,学生阅读文本后,对蔺相如、廉颇、诸葛亮、曹操、鲁肃等人基本有自己的喜好,所以这个节点是单元统揽式的感受。
进阶“感受不同人物特点”:需要有方法引领学生去阅读感受,如引导学生对《将相和》进行对比阅读学习,让学生把蔺相如与赵王(大臣们)、秦王、廉颇对比读,从中比较发现同一事件中人物的不同特点。此方法继续在《草船借箭》中巩固運用。《将相和》示范学习,《草船借箭》实践巩固。
进阶“感受同一人物的不同特点”:《景阳冈》和《猴王出世》不再要求武松或石猴与谁的对比,而是他们自己跟自己比。这样将会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人物形象感受。
进阶“比较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则回到单元教材课文中人物的再次统揽阅读,如“交流平台”中“评价人物并说出理由,比较人物的性格特点”等,但这已不是原地重复的阅读,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带着阅读方法进行分析的人物形象感受。
4. 学习能力的落实与成效监测
单元教学虽还是以课时推进,但课时教学设计都在单元教学目标之下,整体性更强,因为每个进阶都要在前一个层级的学习后继续提升。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训练以及成效监测,学生学习成效的反馈相当重要,每次进阶都需要学生汇报学习结果。如达成“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这一目标过程中,学生要有小组学习结果的汇报或个体作业的呈现,并经过教师和同伴评价,才能进阶。这样的单元学习能有效地监测学生学习的成效。
如果仅是关键能力进阶的单元教学设计,还是不能满足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前者只是解决关键能力是什么的问题。但是如何掌握呢?在语文关键能力学习中,我们还希望学生得到内在要素的整合,如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观念、态度、责任等的整合联系。它们表现在关键能力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称之为必备品格的培育。如果我们忽视它们的存在,那么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只是做了一半的功夫。
1. 学习方式的选择
目标与进阶划分清晰后,引领学生展开学习实践就成了关键的一环。比如一个人要过河,方法有很多,都可以达到“过河”的目的。如果我们希望在“过”的过程中,让人悟出什么,就要看选择哪种方法过了。学习也一样,如果我们希望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必备品格的培育,就要设计达成进阶的实践活动。如要达成“学习概括,并弄清内容前后的因果关系”这个子目标,既可以简单地让学生写出《将相和》三个小故事的小标题,然后直接说明三个故事的因果关系;又可以复杂地分为先三个故事写个标题,再小组交流想法,然后小组学习研究用结构图的形式画出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根据结构图显示,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写出来。
两种做法比较,可看出后者更能凸显培育的目的:一是更注重训练学生有根据的思考,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是思维能力的训练;二是更注重训练学生根据问题找关键信息,并整合加工,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三是更注重训练学生进入文本再走出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四是训练学生从个体学习到小组学习再到个体学习的不同方式的学习,从中学会独立思考、虚心聆听、分析辨别、沟通协商、团结协作、责任分担等必备品格。
2. 学习结果的汇报
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在时间分配上要给学生学习结果汇报留出一定的时间。语文素养的培育,既要有实践活动作为培育的依托,更要有学习结果汇报作为检测,因为它对促进学生反思和重构认知体系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学习结果汇报的过程中,素养中包含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都会在汇报过程中得到表现和锻炼。
(1)任务检视
学习结果汇报可以实现完整的学习过程,使学习有始有终。完整的学习是在学习任务(或目标)驱动下展开,最终形成学习结果的过程。把学习结果进行汇报是检测学习质量的环节,能否达到目标要求,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可以通过学习结果汇报进行检查。
(2)反思“检讨”
学习结果汇报能有效促进个体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反思。学习结果的汇报是对前一个工序的检测反馈,如个体学习结果可在小组交流中汇报,小组学习结果可在全班的分享中汇报。每个人或每个小组的学习结果肯定有参差,在汇报时学生可以通过汇报去比较发现优势与不足,促使反思学习过程,找出原因。
(3)调整检度
学习结果汇报可以调整下阶段的学习。把学习结果显性化,能让学生更清晰前阶段的学习情况,促进优劣的判断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帮助学生为接下来的学习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重新实践、重新开始才是汇报的最大效益。
3. 学习价值的判断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价值判断在小学生语文素养培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导向与核心素养培育价值观需要一致。前面所提的单元学习进阶设计规划了一个严密有层次的学习体系,学习实践活动、学习结果汇报等又赋予这个体系开放和多元的因素,学生的学习个性会得到彰显,学习结果的呈现也会异常缤纷。此时的学习评价需要教师具有清晰的学习价值观,也就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认识。
(1)过程的价值
怎样的学习过程最有价值?学生能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利用各种资源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值得教师肯定的。因此在单元教学过程中,在相对自主探究空间较大的学习呈现上,教师要多以此为榜样,引导其他学生效仿学习和创新学习。如,鼓励学生回忆学过的语言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方法,运用已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观察别人的做法,吸收有用的信息,提问获得需要的信息,再整合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只要是通过自己努力探索,合理利用资源,不弄虚作假的学习过程,都是有价值的学习,这对学生必备品格形成非常重要。
(2)结果的价值
学习不能只看过程,也要看结果。由于个体在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最终呈现出来的学习结果也会有优劣之分。怎样的学习结果有价值?首先是原创的最有价值,即自己探索出来的,无论大小、优劣都值得肯定,这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其次,合理利用资源,合作完成的学习结果也具有很高价值,倡导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就需要在合作学习产生的结果中体现。在真实学习的基础上再追求表现的价值,不可倒过来,给学生错误的价值判断。
(3)評价的价值
在学习价值的追求上,不仅表现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上,而且还体现在对学习评价上。鼓励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质疑、分析、判断等思维,获得更一步的价值认识。要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就要在学习评价中培育,这样的学习价值才更大。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