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一场无止的修行

2018-06-06 01:22:09殷建萍
江苏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读帖字帖用笔

/殷建萍

上海市书协副主席戴小京也说过:“只有在书法这片土壤不流失的情况下,才会产生书法苗子和书法大家。”书法,既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种必备技能。因此,非常有必要在中小学阶段开设软笔书法课,全面推进面向全体学生的书法教学,并持之以恒,方能真正弘扬中华文化,让学生习得书法的精髓。我们在书法教育中,除了注重技法的训练外,还应努力让学生的心沉浸在书法的学习之中。

图1

图2

一、专注:用心聆听千年的呼吸

专注是写好毛笔字最基本的保障。学写毛笔字,并不是拿起笔就可以练字的。一要学会读帖,二要学会临帖,然后才开始学写。这其中,集中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练习书法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没有专注的精神,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怎么练得成毛笔字呢?

写字之前,首先要读帖。这个读,不是让你读出声音,而是看帖和观帖,围绕章法、结构、用笔三个方面。读不但要逐字逐句看,还要领会碑文的意思。非但如此,还要仔细观察、认真体会每个字的用笔法度。如颜真卿《勤礼碑》笔画特征横细竖粗,颜字很多竖画起笔、运笔、收笔三段,其中中段往往使笔按下,外形看有些粗,与欧、虞、柳、褚、薛这几家楷体有明显区别,如“页、国”字右竖(见图1),要写出颜体字特有的外拓之势。又如褚遂良的《倪宽赞》写法与颜楷明显不同,笔画提按幅度很大,用笔精劲,入、运、收和转折过渡分明,如“库、度”(见图 2),“广”字长撇都带有兰叶形,笔画之间连贯,比颜楷更明显。唐代孙过庭在其所撰《书谱》中写道“察之者尚精”,就是说观察一定要精细。在读帖的过程中,对于用笔的虚实、轻重、浓淡仔细观察,时间长了,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必然在头脑中形成印象,脑中的东西见诸笔端就自然而然了,因此,一个学生能不能静下心来,能不能认真读帖并且读得进去,是能否学好书法的关键。

读帖,也是一个审美价值和意义探寻的过程,是作者和读者思想的交流,是心灵的对话,流传千古的经典书法作品大多是古代文化名人名作,如《兰亭序》。经典书法作品还具有文字的魅力——表意性。读帖,可以了解中国汉字文化的渊源,感受经典书法作品中展示的东方之美,作品的细节部分是作者长期苦心经营的结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信息和审美追求。在这细心观赏的过程中,经典碑帖中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元素被我们挖掘出来,进而学习并内化。当然,读帖也像读书一样,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全盘吸收,领会自己所读的东西,它是随着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提高而逐步深入的。

读帖和临帖要结合起来。开始学书,对于自己眼睛看到的还不能很好地书写出来,可以采用先双勾,后单勾,再临写结合的方式进行。所谓双勾、单勾,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用铅笔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点一画地“勾双边”“勾单线”。这样,久而久之,就容易学到字帖上字的结构,也能较快地觉察字体的笔画粗细和结构的正欹,循序渐进,慢慢觉察起笔和收笔的变化并把它变现出来,久而久之,直至表现出帖中字的笔意。

临帖,就是学规矩。很多学生师法古人的时候,只是把古人的碑帖摆在了桌面上,然而写字的时候根本不看字帖,一张作业几分钟,那其实是“写古人的字,练自己的毛病”。因此,在练字的时候,要指导学生体会运笔过程中的轻重和快慢的变化,认认真真地看字帖。单字的基本笔画粗细可以和字帖不一样,字的大小也可以不一样,但是写出来的字必须是匀称的,首先把单个字写好,过好单字关,字写好后,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将所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照,找出差距和原因,多次反复临写,直到感觉满意。

对照临帖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还需要背临及背临和创作结合。背临,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巩固记忆,结合创作,就是活学活用。教师将观察、分析、记忆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练字过程中,既教会学生观察每个笔画、每个字的用笔特点,又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字帖范本中笔画节奏起伏,用笔用墨,学中思,思中学。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学环境和氛围的创设,教室里经常张挂一些优秀作品,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各方面齐头并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二、思考:潜心揣摩文化的精髓

学生进行作品创作

当然,光临摹也还不够,对于一些书法爱好者,适当指导他们对字帖进行部首结构的归类。这个工作很麻烦,可能在开始的时候也看不到什么效果,但假以时日,效果就会出来了。对于能背临的学生,则要求将背写出来的字和字帖上的核对,看看有什么差错,或者多找几本字帖相互比较,例如:

颜真卿“若”字写法

林则徐“若”字写法

圣教序“若”字写法

唐寅“若”字法

黄庭坚“若”字写法

只有这样,边学习边思考,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才能在实践中有所积累,才能有效地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最后完成自我实现。

三、坚持:恒心探寻适合之路

学习书法贵在坚持,然而写书法真的是个耗时又很辛苦的事,练了很久,可能写出来还是不满意。家长反对了,学生灰心了,于是,以前热闹的社团里、兴趣课上的人越来越少了,即使坚持的学生,也开始带着其他作业去写书法了,作为教师,这时候要在后面推一把,鼓励学生坚持一下。所谓“推一把”就是要为学生创设展示成功的平台,引导学生参加校级、市级比赛,在比赛中获得前进的激情与动力。同时,引导学生摸索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校在这方面为学生创造了最为实用的条件。首先学校在校园环境布置方面就有意向书法方面靠拢,一进校门就是我校的书法画廊,里面有学生的作品,还有古代碑帖,学生的停车场也展示了千字文的书法习作。

其次学校设有专门的书法教室,但有了教室没有笔墨纸砚一样是空的,为了让每一课每一个人都动起手来,学校免费为学生准备了笔墨纸砚,这样就不会出现上课的时候有的学生忘记了纸、有的学生忘记了笔,因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影响整节课的情况,同时,也解决了一小部分学生的尴尬。书法教育与其他课堂教学有所不同,规范与模仿相当重要,因此,教室里学生分组的时候一开始是学生随意围坐成若干组,以后随着时间和书写情况不断调整。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相互学习,相互监督。谁坐姿不好,谁执笔不对,学生都会相互指出并纠正。而且要求以组为单位进行作业讲评,有的时候是推荐最优秀的作业,有的时候是把写得最不好的挑出来讲评,离开前每组要洗好毛笔,换好清水,整理好桌面。时间久了,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分工合作,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关心他人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专用教室的门是虚掩的,有学生早到校或者中午有时间可以过去练笔。

再次,举办校级书法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的各类书法比赛,让更多的学生感受优秀书法作品的魅力。我们在初中一、二年级中举行了书法比赛,并在书法教室举办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大展学生认真学习的风采。学校工会还邀请退休教师和我校书法爱好者们切磋交流,老少同台练书法,夕阳护苗花更红。

书法,是一种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的,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的博大,它的精深,需要我们潜心前行在这条艺术之路上,细细体会,细细品味,才能触摸到,这条艺术之路,很长,望不到尽头,而沿途有着无边的光景。

猜你喜欢
读帖字帖用笔
找不同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学好书法,重在读帖和临帖
老年教育(2020年4期)2020-04-04 05:02:56
小字帖
现代妇女(2019年12期)2019-12-19 02:30:24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9:04
小字帖
现代妇女(2019年7期)2019-07-07 16:27:50
小字帖
现代妇女(2019年1期)2019-01-16 20:00:26
找出家里的安全隐患
启蒙(3-7岁)(2018年5期)2018-05-31 07:53:25
读帖浅谈
中国篆刻(2017年3期)2017-05-17 06:21:01
读帖三式:欣赏·分析·记忆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