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鲁生 景雪年 李曼淑 孙霞
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面对新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状况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不仅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任。而且还要考虑怎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怎样提高占领高校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战斗力?怎样构建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和对策保证培养祖国放心、人民满意的合格接班人?
关键词 历史责任 新的特点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①, 抓好思想意识领域的斗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领域阵地,这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方向的大问题,是事关党的执政基础能否巩固的大问题,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的大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和善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同志曽经说过枪杆子笔杆子夺取政权要靠这两杆子。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靠“枪杆子”和“笔杆子”闹革命,用“笔杆子”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用“枪杆子”消灭了国内外敌对武装,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伟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始终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坚持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历史和实践证明,经济的发展并不能必然带来执政地位的巩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惨痛的历史教训不能忘记。今天,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一刻不能放松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坚持不间断的研究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动向,做到:警钟长鸣重教育,坚守岗位做工作,常抓不懈抓落实,时时刻刻担责任,树立起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思想意识。
1注重做好意识领域的工作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
高校能否把现在的大学生培养成担当起历史赋予他们重任成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也是时代对高校所有教师提出的使命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②在新的历史时期,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就越需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尤其是高校的教师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放松自己的警惕性、责任心和使命感。
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空前的复杂、严峻,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国内敌对势力也千方百计寻机兴风作浪,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又都是“九五”后的“新三代”:他们是我们国家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的一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是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成长的一代;他们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但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反映出的思想和问题,也为我们高校教师提出严峻的考验。所以能否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敢担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接班人,这不仅是关系到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大问题,也是全党和广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首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面对“新三代”的大学生,高校的教师必须要站在时代的前列,站在党和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要自觉的加强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不移的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做好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的主心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和坚决跟党走的信心。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职责。
2注重研究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特点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改革开放的深化,也使得思想意识领域的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更显得思想意識领域的工作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注重研究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特点,与时俱进,这是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1互联网的出现使意识形态领域空前活跃
互联网具有快速、便捷和信息量大的特点。“辛辛苦苦讲一堂,不如网上出一行。”这是当前思想教育的现实反映。互联网的信息是五花八门,有的信息带有明显的政治错误和政治欺骗性,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能否具有快速反击的能力,及时有效的给学生打好预防针、提高免疫力。
2.2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空前复杂
过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体现在利用小说和文学作品。而现在的表现形式是与时俱进,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微信、短信的普及和应用,使全球思想文化和各种理念交织在一起,展开激烈的搏斗。这就对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能否具有战斗力提出新的要求。
2.3人们的利益诉求空前多样化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④从就业到教育,从住房到养老,从医疗到社会保障,不同领域的民生工作影响着亿万人们的生活,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人们对利益诉求空前的多样化也对我们的思想教育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妥善及时的解决才能有效激励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社会和谐发展。
2.4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弱化的存在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放松,因而,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资产阶级自由化抬头,国内所谓的一些“人物”以及西方敌对势力攻击我国的舆论一度十分嚣张;人们的理想信念弱化;腐败堕落现象蔓延;一切向钱看的现象令人迷茫;民风和社会风气日趋败坏;党的政治生态环境恶化等等,这些都直接动摇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
3注重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于与研究
高校教师是当代青年学生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只有不断开拓创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改进授课技能,才能把大学生的思想牢牢地引领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来。要充分认识到在互联网的时代思想意识领域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克服在工作实践中重教学轻政治的倾向,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要做好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就要通过实施制度创新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首先是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制:
3.1建设常抓不懈的学校教育机制
学校要把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摆到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地位,列入学校党委的议事日程之中。要加强师生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灌输和教师政治学习的灌输,使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和自主权。
3.2建设良好的社会教育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在全社会营造起良好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氛围。要使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正能量占主流地位,覆盖全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3.3建设负责任的家庭教育机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因此,要注意加强良好家风、家规和民俗文化的养成教育和传承。使每一个家庭都能成为传播、弘扬正能量的坚强、健康的个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养成在家庭的亲情中形成趣味化、责任化、经常化,从而奠定主流意识的良好家庭基础。
通过建设、实施“三位一体”的教育体制,使全社会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氛围,教师要当好“三位一体”的教育体制联络员和信息员,从而形成一种坚定“四个自信”的良好氛围和践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自觉行动,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思想基础。
同时,为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保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把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要建设“六个坚持”的长效机制:
3.3.1坚持把住源头的制度建設
要建立一种制度,把住源头,使各种不正确、不健康的言行和思想无法登入互联网,没有传播的平台。
3.3.2坚持疏通传播渠道制度建设
在互联网传播渠道的具体传播渠道中都需要设立“红绿灯”和“交警”,保证应该通行的畅通无阻,不能通行的一律红灯卡下,时时清理传播渠道中的“污泥浊水和垃圾”。
3.3.3坚持堵塞漏洞制度建设
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具有快捷性、时效性、巨量性、互动性、开放性、选择性等诸多特征。要建设一种“堵漏制度”,坚决堵塞各种漏洞,始终保证互联网的“干净、清新”。
3.3.4坚持强化监管制度建设
“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⑤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应当是我们加强监管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在互联网的运行中必须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监管制度建设。坚决杜绝社会上的一系列“疑问”甚至“杂音”混登上互联网。
3.3.5坚持问责制制度建设
增强政治意识,要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通过督查考核、监督评议等,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齐抓共管、赏罚分明。教师和各个部门人员都能够自觉抓好本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自觉把自身工作同意识形态工作结合起来,一起动手来做,打“整体战”、出“组合拳”、奏“交响乐”,形成强大合力。对玩忽职守、渎职、失察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和法律责任,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人都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3.3.6坚持培育市场制度建设
在互联网建设中要统筹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在思想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只有坚持在发展中积极培育健康的互联网平台,采取谨慎的态度搞好的互联网市场经营,才能保证互联网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在网络平台中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和取得社会的良性运转。
注释
①②③⑤ 均摘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④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