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习语英译浅析

2018-06-05 10:15王丽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翻译技巧习语文化背景

王丽丽

摘 要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的短语或句子,是语言的精华部分,汉语习语的翻译多少年来都是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本文分析了影响习语翻译的四个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与之对应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 习语 文化背景 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1习语及其文化特征

习语一直以来被视为文化的精髓,人类智慧的成果。历经时间的洗礼与锤炼而形成其固定的形式,因此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习语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我们当前所知的有:俚语(slang),俗语(old sayings),谚语(proverbs),歇后语(two-part category sayings)等。习语作为语言中较为活跃的因素,能最为真切地反应文化特色,其产生、发展、固定成型的每一过程都不能不谈及文化的推动作用,每一不同形式的习语翻译不可避免地涉及文化背景,因为习语所表达的意义并非是其单个词意思的组合,也并非如其表面所传达的意思那样浅显。因此在英汉两种习语进行转换的时候需要触及两种语言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加之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存在有相当的差异成为了习语翻译的主要障碍,本文主要讨论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习语翻译及技巧。

2影响习语翻译的文化因素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人类社会各式各样的特征。由于译者所处的文化环境的不同,同样的原文可能会翻译出不同的版本,即使是同一译者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背景下的译作也会有所不同,这是由于文化对语言产生的作用。每一种文字都各有特色,有其他文字所不可企及的优点,也有不可忽视的戒律。中西两种文字相差甚远,在涉及习语翻译时,如果只是考虑斟酌词的意义是不可取的,必需要深度剖析文化内涵,文字特色。

2.1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差异

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对语言的发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与英语国家有着云泥之别,因此译者需要对于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信息有相当的把握,才能传神地将习语进行转换。中国有着很长一段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历史,有圣明的,有暴政的,人们对此褒贬不一。“贞观之治”“Government of Zhenguan”,“开元盛世”“Kai Yuan prosperous period”。

而在英国,封建社会历史较短,资本主义是主导,因此而形成了“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其语言也真切地反映出了这一特点,如“time equals to money”时间就是金钱。在美国,有一习语为“talk turkey”, 如若我们不知晓其携带的文化信息,将它机械地译为“谈火鸡”很明显是理解有误,此习语正真的含义为“开门见山,直率地说”。

2.2文化习俗的差异

习语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来源于生活,而中华民族和英语国家之间的文化习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如對待动物的态度以及对颜色所代表的寓意的不同阐释等。在中国,人们对“狗”并非十分推崇,如“狼心狗肺”指的是忘恩负义,心肠狠毒的人;“丧家犬”、“狗腿子”等都是说人们所厌恶的人。而在西方文化中,狗的受欢迎程度较高,如“ you are a lucky dog”意为“你是个幸运儿”。在中国“龙”是神圣的,是吉祥高贵的化身,古代有“叶公好龙”的故事,在今天中华民族也称为“龙”的传人,此类习语比比皆是“龙凤呈祥”、“龙腾虎跃”、“望子成龙”等,这对西方人而言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龙”是邪恶的,是怪物,他们认为老虎比龙更吉祥威猛。西方人士喜好运动,在空闲时间乐于与家人一起运动,因此有许多与运动有关的习语,如“now the ball is in your court”,“现在该是你采取行动的时候了”。而中国人素来喜欢下棋,所有我们有“棋逢对手”译为“diamond cut diamond”.

2.3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甚至主导着部分西方人的生活,《圣经》是基督教徒们的经典读物,当今的许多词也来源于《圣经》。例如,“goat” 在圣经中是不好的意象,“瞎胡闹”则译为“to play the goat”.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s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还有我们熟稔于心的“God bless you”. 而在古代中国,人们大都崇敬和敬畏菩萨,所以我们有“借花献佛” 译为“present Buddha with borrow flowers”.

2.4地理环境的差异

文化现象也存在于地理空间之中,并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例如,东风吹来,中华民族跃然心中的是春天正悄悄来临,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了。但是对于英国人而言,他们更喜欢西风,因为从大西洋上吹来的西风温暖湿润,春天随之而来。在英国,以前人们劳作靠马,所有“work like a horse”, 而在中国,人们用牛在田地里耕作,所以常有“像老黄牛一样勤劳”。鲁迅曾经在其书中说道“俯首甘为孺子牛”。农业在古代中国,在当今依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土地有着难以言表的深情,有许多诸如“瓜熟蒂落”、“沧海桑田”、“春华秋实”等的成语都来源于古代农业社会。又如,中国盛产竹子,春天到来时,“春笋涌现”,但英译文为“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而不会译为“spring up like bamboos”, 因为竹子,竹笋不长在西方,西方人不曾见过春笋的生长,也就不会有此类习语的出现。

3习语翻译之策略

习语翻译的技巧历来众多学者进行过探讨,因其特殊的文化含义,在进行翻译时,应尽量保留其民族性,独特性,以文化的传播为主要目的进行转换。习语所反映的文化气息比其他语言更为淋漓尽致,对习语的翻译策略如下:

3.1直译法

中西文化有异当然也有同,习语也不例外。有些习语在两种文化中均能找到相对应的语言存在,使得两种语言的读者都能做出相同的反应而又有异域感。直译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语的风味不改变。

3.2意译法

意译法指的是最大程度地传达原语的含义,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目标语的表达方式,使文化更加多姿多彩。并能够帮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进行了解文化信息,但无法在形式上完全对等且无法注重细节。

3.3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在习语的翻译中,很多情况下直译无法表达清楚,意译形式相差甚远,则需要将两者互相结合,以实现最大的平衡,找到最贴切的译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译文为“Sima Zhaos intention is obvious even to everyone in the street”。 “捉襟见肘”“Pull down one's jacket to conceal raggedness ,only to expose one's elbows-in a predicament.”

4结语

习语作为文化的特色,语言的特殊存在,笔者认为与习语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习语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有待我们去挖掘的,在进行转换时,应尽可能注意文化之间的差异,选择恰当的策略最大限度地保持习语原有的特色之处,尽显文化的多样性。并非仅仅进行语言符号之间的机械转换,而是文化的完美移植。

参考文献

[1] Bassnet-McGuire. Translation Studies[M]. London;Rouledge,1980.

[2] Nid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1982.

[3] Jinding,L.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J].1995(09).

[4] Fernando, C. Idioms and Idiomaticity[J].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5] 常晖.英汉习语文化翻译初探[J].中国科技翻译,2008(08).

[6] 劉宓庆.中西翻译思想对比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7] 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公司,2006.

[8]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猜你喜欢
翻译技巧习语文化背景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浅谈中国特色经济词汇翻译特点及技巧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目的论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