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VR”模式:新闻现场的身临其境

2018-06-05 10:18孙铭泽
卷宗 2018年8期
关键词:新闻模式

摘 要: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VR井喷时代 ”似乎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至。媒体行业作为信息的阀门,较早地尝试了VR技术与新闻报道的融合,开启了“新闻+VR”模式的探索,给新闻报道带来了巨大的创造空间。但从长远来看,“VR+新闻”的报道模式仍方兴未艾,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关键词:“VR”;“新闻+VR”模式;“VR新闻”

一、VR技术

VR是英文Virtual Reality的简称,即“虚拟现实”。最早由20 世纪80 年代美国 VPL 公司创建人拉尼尔提出。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制造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虚拟环境。沉浸、交互、构想是VR的三个基本特征。

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皮格马利翁的眼镜》荒诞的幻想开始,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摄影师 Morton Heilig 利用多种简单设备制作的第一台VR设备, 再到1968 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 Ivan Sutherland利用超声和机械轴制作的VR眼镜。随着时间的推移,VR技术变得越发完善,可操作性逐年增强。2016年被称为“VR元年”,VR技术与产品开始大量涌入人们的生活,“VR”也成为16、17年两年的年度社会热词。自那时起至今,一场虚拟现实革命似乎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至,迎来“VR井喷时代 ”。

二、“新闻+VR”模式的探索

“VR新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将虚拟现实技术和新闻媒体结合产生的一种利用虚拟环境使受众身临新闻现场的一种新型报道方式。采用全景拍摄,受众对新闻的版块有着极大的自主选择性。媒体行业作为信息的阀门,较早地尝试了VR技术与新闻报道的融合,开启了“新闻+VR”模式的探索。

(一)“VR新闻”正向影响

1.高仿真性还原现实场景

2015年,《纽约时报》推出了第一部 VR 新闻——《流离失所》。在这部报道中,展现了叙利亚战争时期,当地难民饱受战火摧残,流离失所、伤痕累累的场景,对战争场景上到战争场面下到难民表情细节进行了细致的刻画。2017年,新浪网出品的《人民大会堂全景巡游》利用全景环境的设置,受众可以通过切换六种不同角色的视角,对两会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较之传统文本新闻,利用视觉、听觉、感官、和高还原性全景拍摄的能够使人身临其境的“VR新闻”报道明显更加生动、信息量也更大一些。

2.高交互性使读者身临其境

“VR新闻”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其能实现与受众与虚拟新闻现场的的互动。在2017年的两会《法制晚报》与腾讯视频VR、虫洞VR联合进行VR直播使得读者能在不同空间里感受同一时间空间的两会,新华社制作的报道《你能当两会记者吗?》运用游戏元素使得受众通过通过对“两会记者”角色的扮演的方式,实现了与两会现场的互动,都体现了其极强的交互性。

3.情感的激发加大社会影响力

我国国内首部通过对贵州松桃、湖南古丈的取景,展现了中国农村中留守儿童和父母、以及乡村教师的生存现状“VR新闻作品”——《山村里的幼儿园》发布以后,也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很多网友表示看过后泪如雨下,极大地加大了人们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关注与支持力度。很显然,相较文字技术,“VR新闻”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同理心”,使得报道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更大。

(二)“VR”新闻的负向影响

1.其真实感或对受害者和受众产生创伤

“VR新闻”虽具有还原现实场景的功能,但是这同时意味着它对新闻事件的一种重塑,或有对悲剧重塑的可能,这种极具逼真性的报道不同于文字的含蓄或对受众产生直接的创伤,同时或产生对受害者的二次创伤。

2.来源于作者和导演的制作,新闻有失真可能性

“VR新闻”背后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而在导演和制作人的制作过程中,对新闻的真实还原并不能完全等于真实的新闻。其中包含著制作人对新闻事件的见解,不可能是纯粹的事件本身。包括作品中对细节的过分追求都会使得新闻失真。

三、“新闻+VR”模式的可塑性分析

“新闻VR”从兴起到现在不过几年时间,仍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和可塑性。从技术的提升上看,我国还要不断完善VR设备的研发,在2015年《纽约时报》的app就已经采用了VR报道的形式,而中国VR技术在硬件技术与设备观念推广上都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从从业人员看,应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不仅要提高其对科技的应用水平,也要培养他们用客观的角度不加情感倾向的去记述事件本身;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应制定行业标准,给“AR新闻”制定明确的报道规范,从法律角度制定一个名确的界限。“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支持虚拟现实等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 ,我国“VR+新闻”的报道模式方兴未艾,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四、总结

在“VR井喷时代 ”,“VR新闻”的出现必然会大大打击传统报道形式,成为最主流最有竞争力的报道形式之一。但新事物产生容易,想要站稳脚跟却不易,长远来看,这种能够使人身临其境的“VR新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张瑞峰.“VR+新闻”新媒体时代的新探索,

[2]孙振虎,李玉荻.“VR 新闻”的沉浸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J].新闻与写作,2016(09):29-32

[3]邱嘉秋.中国首部VR纪录片《山村里的幼儿园》创作实录

[4]邹雨舟,黄义. VR技术让两会新闻报道更接地气

[5]扈培佳.VR 新闻 2016 研究综述[J].科技风,2017(3):8-9

[6]罗勋湖.传统媒体玩转 VR 新闻要迈过哪些坎

作者简介

孙铭泽(1997-),女,吉林省白山市,延边大学中文系在读,新媒体。

猜你喜欢
新闻模式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