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呈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通常纪录片都是以视频为主要形式,加以画外音,文字说明等。
关键字:纪录片 虚拟现实 互动
互动式纪录片,又叫交互式纪录片、网络纪录片、新媒体纪录片等。互动式纪录片是新媒体技术所催生的全新形态的纪录片种類,这种纪录片通过对多种新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使视频不再是唯一的叙事主体,原本的线性编辑被打破,叙事更加灵活、更富有吸引力。同时,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使纪录片变成双向的、互动的,用户可以通过参与互动了解纪录片的内容,甚至参与纪录片内容的生产。 该类纪录片依靠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而发布,其基本特点是将纪录片材质与交互式功能融合,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可以实时与作品进行互动,选择自己想观看的段落或信息。在交互式纪录片中,影音资料不再以传统的线性方式结构为连续、统一的整体,而是被拆分为若干短小的段落或信息组块,以散点的方式存在,并通过作品本身的交互式功能在观众观看过程中重新结构。互动式纪录片传承了传统纪录片的真实性,但形式上更加新颖,传播能力更强。另一种是通过佩戴数码眼镜设备才能观看的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纪录片,又叫做灵境纪录片、沉浸式纪录片,观众观看到的是制作者精心拍摄或制作的虚拟环境,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去体会现场发生的一切,使观众本人仿佛置身在其中。虚拟现实纪录片同样不是以线性结构的形式制作。这两种形式的互动式纪录片完全颠覆了传统拍摄和观看纪录片的方法,开创了一种可以使人与纪录片实时互动、更能深入其中的新模式。
1互动式纪录片发展现状
关于网页互动纪录片,目前几乎所有此类互动纪录片都是由国外的制作单位或个人制作,国内作品比较少。在世界纪录片发展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加拿大国家电影局大力支持互动式纪录片发展,最近几年就曾推出多部精良的作品,如《窗外》(Out of Window)、《监狱谷》(Prison Valley)等,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种形式的互动式纪录片,因其播放平台广泛,观众很容易就可以欣赏到影片,所以传播范围也比较大。
而对虚拟现实纪录片来说,目前仅仅只有国外几大新闻媒体和互联网机构拍摄的十几部纪录片作品。虽然虚拟现实技术拍摄的纪录片较少,不过虚拟现实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到许多领域里。比如游戏厂商纷纷制作VR游戏来吸引主机和PC端游戏的粉丝,英国足球超级联赛的曼彻斯特城队也发布了VR作品,国外新闻媒体推出VR新闻等。我们国内也正在逐步摸索VR在电影之外的其他领域发展,比如在综艺节目《康熙来了》最后一期,就推出了VR版本。世界上第一部虚拟现实纪录片是联合国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布的《锡德拉上空的云》(Clouds over Sidra)。VR在中国的发展几乎是与世界同步的。目前联合国与中国财新传媒合作拍摄的中国首部虚拟现实纪录片《山村里的幼儿园》已经拍摄完成,影片展现了中国全社会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中山大学也推出了国内新闻院校首部虚拟现实纪录片《舞狮》 。与此同时,国外形形色色的VR电影节也开始粉墨登场。目前英国纪录片电影节和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已经开辟VR专区。美国一家专门制作的VR广告公司Kaleisoscope今年开始举办一项VR巡回电影节,将登陆美国和加拿大的十个城市,目前中国也有公司开始筹划举办类似的活动。
2 互动式纪录片与传统纪录片的异同
与传统纪录片相比,互动式纪录片在形态上的确非常特殊,有人或许会因此而否定它的纪录片身份,毕竟互动式纪录片没有传统纪录片那种线性的叙事结构,没有一个单一、固定的故事,创作者对作品的控制权甚至也不再完整。观众对不同路径的选择会让自己经历不同版本的“事实”,也会让影片呈现完全不同的面貌。非线性的结构基于新媒体交互技术,视频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不断变化。这种结构在小说、影片中使用的最为广泛,比如多线故事和闪回等。在这些传统的媒体中如果在一个固定的时间使多条线同时发展,容易让观众感觉复杂,所以常常用来表达繁杂的情绪。在新媒体交互技术的支持下,非线性结构的故事叙述可以变得更流畅,这是一个可以随时中断、修改的故事结构。这种故事结构类似一张网,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是故事的开始点、中继点或结束点,而任何一个故事的变化都会引起所有节点的连锁反应。这是互动式纪录片与传统纪录片之间最显著的差异。虚拟现实纪录片同样不是以线性结构的形式制作的。这两种形式的互动式纪录片完全颠覆了传统拍摄和观看纪录片的方法,开创了一种可以使人与纪录片实时互动、更能深入其中的新模式。
由于网页互动纪录片是以我们现有的设备加互联网为媒介,仍然属于传统播放制作模式的大范畴中。伦敦大学教授Sandra Gaudenzi将互动式纪录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半封闭式,用户可以浏览但不能改变网页的内容;第二类是半开放式,用户能参与纪录片但不能改变互动式纪录片的结构;第三类是全开放式,用户参与到纪录片中并可以改变纪录片的内容。
而虚拟现实纪录片全景画面的特性,决定了在拍摄时就完全区别于传统纪录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首先在景别上,传统纪录片需要不断地切换景别来表达情感。但虚拟现实纪录片不同,它自始至终都维持在全景画面,所以如何用VR来表达情感也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2、在镜头时空方面,传统纪录片用不同景别的片段衔接和切换来表达思想感情,对于虚拟现实纪录片来说,几乎所有都是长镜头,长镜头的语言和VR的效果可以使观众切身体会人物的情感,身在其中,如临其境。
3、传统纪录片在声音的处理上,一般都采取声画结合的方式。而虚拟现实纪录片对于声音的处理则更加丰富和新颖,利用声音去引导观众观看,使得观众更加沉浸其中,画面信息也更加丰富。
4、传统纪录片中,自德鲁小组(Drew Team)提出直接电影理论开始,就一直隐藏摄像机的存在,隐藏剪辑的存在。但虚拟现实纪录片从拍摄一开始就暴露了摄像机。“每个戴上VR眼镜的人都能意识到拍摄的点即是个人所站的位置,相当于摄像机即是观众”。 如世界上第一部虚拟现实纪录片《锡德拉上空的云》(Clouds over Sidra,2015),通过8分钟的短片讲述了一名12岁的少年Sidra的故事。他来自约旦的札塔里难民营,这里居住着躲避叙利亚内战的八万四千名贫苦难民。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把赤裸裸的现实完全还原在观众双眼前,给观影过程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感。沉浸感的来源是心理层面由文字或影像流畅的叙述导致的移情,现在为了增强沉浸感,在物理层面可以通过直接强迫主观视觉甚至五感(视、听、嗅、味、触觉)的感知,利用可穿戴设备或通过装置艺术渲染观众所处空间,将受众带入一个虚拟营造的空间。
互动式纪录片在国外也正处于萌芽阶段,尚在发展之中,许多理论正在被研究。在百度上搜索“互动式纪录片”,搜索结果基本上都指向尼柯尔斯对纪录片分类的互动式纪录片。但此互动非彼互动,不同的是播放平台不同,制作方式不同,观众的观看方式也不同。目前国外越来越多的作品发布,国内却极为罕见。对于中国纪录片制作者来讲,也应该思考新媒体技术可以给纪录片带来哪些影响,不仅需要了解如何应用新媒体技术,也应变革观念。
参考文献
[1]《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策略探析》汤铭之 2014
[2]《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纪录片创作——以澳大利亚SBS广播公司的纪录片节目为例》 王之月 俞哲旻 彭兰 2015
作者简介
牛鹏程 (1992—),男,汉族,山东临沂,硕士,山东艺术学院,纪录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