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卫华
摘 要 我国推行教育改革多年,其中,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也是改革的目标之一。但大部分地区收效甚微,作业问题依旧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学习总结,从学生作业作品化的原因出发,论证了其做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点对作业的布置、作品化的过程指导和作品的生成形式进行阐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可供模仿的实施方案,对希望在学生作业方面有所突破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学生作业 作品化 自我实现 左右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作业一直是很多学生最不喜欢做的事情之一。每次放假前,问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老师奖励你们什么呢?”,大部分学生齐呼:“不用做作业!”。
有人做过调查,学生要成绩,作业却不想做,主要原因有:作业量过大;作业形式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纯粹抄写、简单重复性作业过多;作业缺乏针对性和弹性,“拿来主义”严重;作业评价形式过于单一,缺乏激励性。
扪心自问,事实如此!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有效缓解学生不爱做作业的问题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本人摸索了一个好办法——学生作业作品化。
本人认为,将学生作业作品化是启动学生自主发展发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校更好地落实“全人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较高质量完成作业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从学生层面来看,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每个孩子都有自我展示、自我成长的内在需求
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最迫切需求才是激励其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大层次,由低到高排列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他认为,当一个人的低级需求得到满足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高层次的需求就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他还强调,高层次需求比低层次需求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需求激发的,人的最高需求即自我实现是最激荡人心的、最能激发潜能的强大动力。
作为一个正常人,每个孩子都有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即他们希望通过一定平台、一定路径来展现自我、成就自我,从而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学生作业作品化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唾手可得的实现路径,作品化的学生作业在教室、走廊等场所的公开展示正是为孩子们创造了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以学生作业作品化为任务驱动,在激励学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养成高质量完成作业的习惯和正向提升学生自我评价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
2每个孩子都是“立体”的,都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藏
大家知道,人的大脑大致可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即左脑和右脑。左右大脑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左脑,又被称为“文字脑”,主要处理文字和数据等抽象信息,具有理解、分析、判断等抽象思维功能,有理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因此又被称为“理性脑”;右脑,被称为“图像脑”,处理声音和图像等具体信息,具有想象、创意、灵感和超高速反应等功能,有感性和直观的特点,所以又被称“感性脑”。
当前,中国大部分教育都是“左脑式”教育,严重抑制了学生右脑功能的开发,以右脑为思维载体的想象力、创造力乃至超常力大多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和训练,甚至处于沉睡状态,亟待发现和唤醒。事实证明,每个孩子都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藏,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立体式的个体。一个人强大的学习力和表现力绝不是仅靠左脑就可以做到的,而是整个大脑各功能区集体发酵的结果。
学生作业作品化是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的过程,更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理性加工或艺术加工的过程,对调动学生左右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表明,学生作业作品化,有利于引导学生激发内在潜能,全面开发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更好的自己,从而促使学生启动自我发展的发动机,推动他们不断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当然,从教师层面来看,学生作业作品化,有利于促使教师加强对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提升自身对学生作业作品化的过程指导、作品展示形式和作品化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对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学生作业作品化,至今没有一个比较明确而科学的定义,在百度上也搜索不到太多的描述。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学习行为,本人斗胆做一个尽量通俗易懂的表述。
学生作业作品化就是教师为了学生的学习需要适时布置适当作业,学生以自己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为基础并借助一定工具和帮助较高质量完成作业,师生共同把学生全部或部分作业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在一定平台上,并通过一定形式对作品进行评价,以达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激发学习潜能的目的。很明显,学生作业作品化并不是每天或每节课都有,也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做出精致的合格作品,“作品化”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激发内在潜能,生成较满意作品,师生通过一定形式对学生作品及生成过程及时给予肯定。
下面,本人将对学生作业作品化的作业布置、过程指导和作品生成形式等方面的操作过程做一个力所能及的阐述。由于本人为初中教师,故主要以中學为基本参考依据。
2.1作业的布置
(1)学科角度:由于不同学科各有不同特点,因此在作业量、作业形式上都会有所不同。
语文:作文、日记、手抄报、抄写诗词、朗读并录音等。
数学:数学模型、解题思路、易错题整理、手抄报等。
英语:作文、手抄报、词句抄写、朗读并录音、电影片段配音等。
美术:写生、临摹、创意设计、手工等。
书法:临摹书法、创作书法等。
音乐:谱曲、歌曲配词、演唱、舞台剧、演奏录音或录相等。
体育:花样运动设计、运动录相等。
地、生、物、化:模型设计与制作、画图、叶脉书签、生活小实验及录相等。
政、史:小论文、手抄报、思维导图等。
(2)作业作品化主体:教师布置作业最常见的是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布置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和几个学生自由组合完成的作业。
2.2过程指导
通常情况下,在没有实行作业作品化之前,由于部分学生缺乏较高级需求的驱动,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会相对比较随便,特别是那些害怕困难和基础较一般的学生,经常会选择知难而退,随便应付。当部分作业实行作品化后,唾手可得的自我实现路径会激发更多的学生积极完成较高水平作业。但在实现作业作品化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存在差异,他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感和挫折感,有的意識薄弱的学生甚至可能会选择放弃,此时,他们需要帮助。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实现:
2.2.1教师援助
在完成作业作品化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如果学生是知识掌握上出现了问题,可以及时进行个别辅导,若人多,可以小范围辅导。如果学生是操作技能、方法或技巧的问题,可以动手进行可视化指导,或者查找相关资料由学生自学模仿。
2.2.2学生援助
学生互帮是解决学生遇到难题最为直接、最为快捷的办法。针对个别学生在作业作品化过程碰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帮忙指定较为合适的同学给予及时而方便的援助,如座位靠得近的、住所靠得近的。当然,也可以学生自愿临时结对援助。
这里应该强调一个问题,本人此处所用的词都是“援助”,也就是说,只有在真正必要时才给予必要的帮助,而不是毫无原则的、事无巨细的、包办式的帮助,更不是干脆帮被援助者完成作业。
2.3作品生成及形式
由于不同学科布置的作业不同,不同教师布置的作业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作品化后的作业自然也是各有其特点。研究显示,学生作业作品化后大致生成形式如下:
(1)手工艺术品:如陶艺课的陶器、服装设计的衣服、国画课的纸扇子和宣纸作品、素描、水彩画、书法、摄影照片等。
(2)纸质品:手抄报、作文打印本、日记打印本、设计稿、思维导图、解题技巧、易错题集等。
(3)教学模型:地理地形模型、生物细胞模型、化学分子结构模型等。
(4)电子作品:动漫画、电脑编程、录音、录相、供扫描打开的二维码等。
(5)其他:如厨艺课的烹饪食品、乐高机器人、歌舞作品等。
至此,学生作业作品化的全过程基本阐述完毕,从作业的布置、作品化的过程指导、作品的生成及形式,大家基本了解了本做法的操作流程。
当然,“故事”还未结束,如果教师仅仅停留于此,对待学生辛苦完成的作品像平时对待作业那样,根本难以真正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搭建某种平台把学生作品展示出来,并通过一定形式让学生得到积极的评价,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持续努力的动力。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本文章为泉州市教育“领航团队”专项课题,课题名称为《中学生作品校内商品化研究》,立项批准号为QLHKT-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