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娟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Visual Basic教学中的小组教学法进行了初步探讨。Visual Basic这门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有其独特的优势。由于现代教学更注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细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发挥各小组在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小组教学带动学生,更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
关键词:Visual Basic教学 小组教学法 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1(a)-0179-02
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是科学技术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各类开发工具中,Visual Basic由于其方便的开发环境和事件驅动机制的特点,结构简单易学,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从而成为初学者的首选语言。由于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学,大多都已经具有完善的设备,比如多媒体教室、触控一体机等等。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始终脱离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使用了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是仍然以讲授为主,教师仍是课堂的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其次,计算机课程在中学阶段,属于孤立的一门学科,与其它课程没有很深的联系,而且学生也是首次接触,可能会有畏难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第三,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对所学内容提不起兴趣。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小组教学法。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对小组教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下面通过我校在《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中的具体实践过程来谈一下我们的做法。
1 合理规划、构建小组
一般四人为一个小组,在小组划分时,先由老师将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分成几组,再由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自由结组,这样分出的小组在人数上不是太多,便于讨论和组长对组员的管理,使组长有充足的时间能够对组员进行检查,而且各个组员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发言。
2 小组教学法在《Visual Basic》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情景导入
通过具体的学习内容,提出本节课中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比如说,在讲解具体的程序的时候,可以将做好的Visual Basic程序展示给学生,学生再根据已有的生活实践和已经掌握的知识,从直观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2 展示目标
计算机新课程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即新课程教学“三维目标”。由于Visual Basic课程所具有的操作实践性强的特点,必须设计合理的三维目标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使他们能够以目标为导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会学、学会和乐学的统一。在设计“三维目标”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对授课内容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第二,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对于具体的“过程与方法”,绝对不能照本宣科,要做到灵活应用;第三,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情感上的一个体现,这个目标的实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从猎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共鸣。
2.3 自学指导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自己完成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参阅相关课本、练习册,对于涉猎内容广泛的课程,可以连通网络,让学生寻求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疑问记下来,便于后面的讨论。
2.4 小组讨论
教师出示需要各个小组讨论的内容,各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讨论问题分别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学部分所提出的疑问一并讨论,遇到问题组长负责记录。要求小组成员必须每个人都发言,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一方面增加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5 小组展示
在此环节中,各小组成员根据讨论的问题,选派一名或两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展示,其他学生根据展示情况提出质疑,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和答疑解惑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另外,在小组展示完成后设置合理的小组评价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展示的热情。
2.6 当堂检测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出示习题,由学生当堂完成。习题的设置要求紧扣当堂课的学习内容,难度适中,分层出题,分别有基础题和提高题,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分层完成,要求基础题必须完成,提高题选做。在此过程中,设定奖惩措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7 课堂小结
根据本节课完成情况的实际,针对提出的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课堂小结是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总结,学生能够感觉学有所获,也能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3 小组教学法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小组的建立
在划分小组时,首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先对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划分,比如将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分别列出来,要求每一个组别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和一个学困生,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意愿自由结组。这样,在限定条件的基础上,再给学生空间让他们自由选择。避免各个小组因为各等级学生分配不均而产生矛盾。
3.2 培养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进行考评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比如,在Visual Basic的教学过程中,做一个小程序,那么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其中一名同学负责收集资料,一名同学负责程序的界面设计,一名同学负责代码的编写、调试及保存,最后一名同学负责讲解展示。在做的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需要交流沟通,确定需求和目标,最终完成整个程序的设计与制作。
3.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中有主体性作用,通过反复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 结语
总之,在Visual Basic中应用小组教学法,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避免教师“一言堂”,让学生有了施展的空间,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能够从以往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真正的了解学生,把控课堂;其次,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第三,这样的课堂模式,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也能够减少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使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教学。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证明小组教学法在《Visual Basic》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俊宇.浅谈VB程序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06(16):211-212.
[2] 牛又奇,孙建国.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3] 朱玉如.在教学活动中促进教育的发展[M].南京:江苏教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