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琴琴
〔摘要〕赋权型性教育主张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性,但并不等于教育者的完全缺席。在教学当中灵活使用“及时介入技术”,对于受教育者理解和领悟增能与负责,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赋权;性教育;性别刻板印象;及时介入技术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3-0021-02
“赋权型性教育”是由性教育专家方刚提出的中国本土化的性教育理论,该理论在教学方面的一个重要主张是,反对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元化价值观的灌输,而主张让学生在与同伴的讨论、交流、辩论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但是,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形成价值观,并不等于带领者(赋权型性教育通常称教师为“帶领者”)空缺,而是需要及时介入进行点评。这便是赋权型性教育所提出的“及时介入技术”。
赋权型性教育的“及时介入技术”,强调的是对小组成员的讨论及时引导,避免话题跑偏,或者避免强化错误的价值观。
有的时候,带领者在学生讨论时的及时介入,恰恰是最有助于学生成长的。基于此,如何与学员互动并引导讨论朝向正确的价值观,便成了非常有挑战的事情。
2018年2月6日至8日,方刚老师的性教育团队在北京举办了第1期全国“猫头鹰”少年性教育冬令营(简称“少年营”),其中多处便显示出了这种“及时介入技术”的重要性。
少年营的学员都是8~10岁的孩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尽相同,每个人已有的性知识储备参差不齐、性的价值观也因人而异,因此他们的异质性相对较强,一起参与性教育的团体活动会有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与交流。当然,这也对赋权型性教育的带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下面便是现场的几个需要及时介入的环节。
一、对于性器官的知识捂眼不看
身体的器官是平等的,认识性器官是学习科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可是在科学知识的分享过程中有一位学员突然捂住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呢?带领者要及时捕获这一信息,并思考原因。学员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性污名”的教育,认为认识性器官是可耻的,不可以和其他器官一样平等地被学习和认识。带领者如果不及时介入就是默许了这一现象,助长了性污名。
带领者要及时提问捂眼睛的学员:“老师发现你刚刚捂住了眼睛,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是什么原因让你捂眼睛吗?”
当学员说出自己捂眼睛的原因后,带领者要及时做出反馈,感谢他的分享,同时带领者提出身体器官平等的理念,认识身体的性器官是学习科学知识的一部分,不是羞耻的事情,不必遮住眼睛,可以坦然学习。
这样的处理对于学员破除性器官的污名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传播了正确的理念,对于其他学员也产生了积极的强化。
二、说出有污名色彩的词汇
在信息传播发达的今天,孩子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很多,获得的信息也相对复杂,一方面可能会拓展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
在少年营当中,一位学员在课堂发言时将“骚女”一词脱口而出,而且不止一次。往往,重复出现的东西都是有原因的,当学员说出“骚女”这种对明显对女性污名的词的时候,虽然当时课程的主题不是处理对女性的污名,但对这一现象不予理睬不仅会让说出“骚女”的学员认为这样说没有问题,也会让其他学员误以为这样的评价是可以在生活当中使用的,这样的认知与影响是与赋权的理念相悖的。
带领者发现了这一问题可以适时地停下来,与学员讨论:“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骚女?”“是什么原因让你这样来评价那些女性?”通过与学员的讨论可以达到“去污名”的效果,让学员认识到这样去评价别人是不尊重的表现,更是对某些女性的污名;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与我们不同的人,尽管他们与我们千差万别,但是尊重别人,不对别人进行污名的评价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尊重别人是人生的一堂修养课。
在讨论的过程中,带领者与学员的对话也会在其他学员当中产生影响,使他们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对别人尊重。
三、观看涉及性侵的电影产生负面情绪
《素媛》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一部反映少女被性侵后如何疗愈的韩国电影,充满了正能量。有小学员看到素媛被性侵就不敢看了,跑了出去。带领者和她交流,她说电影里的坏人太坏了。孩子所了解的社会与电影剧情的反差比较大,这种反差让她觉得这样的事情太残酷了,不敢继续看。
带领者让学员适当休息,理解孩子的不适应与回避,解释观影的目的:
告诉学员影片中这样的事情每个人都不希望它发生,但坏人却不会因为我们不想而不做坏事。
素媛是一个受到伤害的孩子,但是她又很勇敢、有力量,在影片后边的故事中,素媛战胜了这件事对她的伤害,依旧阳光地学习和生活,我们一起来看这部电影就是要学习素媛这种遇到伤害也能积极向上,追求美好人生的态度。
素媛的家人和周围同学对她的支持也非常棒,有他们的陪伴和关心素媛才更快地从困境当中走出来,我们也要向这些支持和关心素媛的人致敬,当身边有受到伤害的同学时也要关心和支持她。
如果孩子最后决定不看也要尊重孩子,同时要对孩子的感受进行讨论,消解恐惧情绪。
四、在活动中表现出社会性别刻板印象
绝大多数人的性别刻板印象是很深刻的,“男人就应该怎样”“女人就应该怎样”是很多人认知中的金标准,如果有人逾越了这些刻板印象,就会被冠以“异类”之名。
在夏冬令营中,一个活动是让学员匿名写出自己的性格、爱好、品质、特长,然后把字条放到一起让大家随机抽捡,猜出对方的性别。当第一位分享的学员念出字条上的内容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男孩!”带领者请纸条的主人站起来,大家发现并不是男孩,而是一位女孩。这在学员们的心中形成剧烈的反差,事实与预想不符,这时带领者的及时介入是很关键的,正好可以解说性别刻板印象,促进学员觉悟。这时的介入,学员的印象会非常深刻。
而如果学生们都猜对了性别,印证了他们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带领者也要及时介入,和他们讨论是否存在不一样的同学?如果带领者不能及时介入,学员们一再依据性别刻板印象猜对,那这个活动就成了强化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活动了,与我们的初衷完全背离。
有的带领者可能会等所有学生都猜完之后再一起处理。但是,如果都是强化了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发言,不及时处理,任由其发言,就是对学员强化了刻板印象。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学员们讨论谁应该做家务的时候,连续几位学员都谈到爸爸不应该参与家务。此时带领者的及时介入也非常重要,不然会演变成性别刻板的教育,与赋权型性教育中强调性别平等、男性参与的理念背道而驰了。
带领者可以打断学员话题,说:“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一分子,刚刚几位同学提到爸爸工作很累,应该休息,那妈妈工作是否也很累,也需要休息呢?”然后将讨论引入到正确的轨道上。
总之,虽然赋权型性教育主张学生主导,但并不等于教师完全不参与。教师或带领者仍然有责任及时引导学生的讨论。在性教育当中,适时地巧妙运用“及时介入技术”往往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作者单位:关爱惟士(北京)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北京,1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