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鱼化石研究的张弥曼院士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18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女科学家奖”,提名声明中称:“她创举性的研究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
张弥曼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她1936年出生于南京,50年代国家号召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地质这一当时国内几乎空白的学科,立志报效祖国的张弥曼报考了北京地质学院,以期为祖国寻找地下的矿产宝藏。入学不久,张弥曼被选拔留学莫斯科大学,后来被选送到当时古生物学研究重镇之一的瑞典国家自然博物馆留学。
每块化石都见证着一段历史,张弥曼的工作则是揭开这些化石背后的“秘密”。年轻时,她每年要有好几个月时间在各地寻找化石,常常一个人跋涉在荒山野岭间,行囊最重时达到35公斤。有次在横店考察,只能睡农家的阁楼,垫稻草,盖发霉的烂棉絮,40天无法洗澡,身上长了不少虱子……虽然如此艰苦,但她从未退缩。
上世纪初,中国石油大部分依靠进口,中国要开采自己的石油,迫在眉睫。刚参加工作的张弥曼根据大庆地区地层中的鱼化石样本,准确提出石油的成油地质时代。随着大庆油田里第一股石油从地下汩汩而出,她的观点随之被证明。胜利油田开发时,她发现海洋曾经覆盖那一区域两次,因而成油地质时代也会与普通油田有所不同,这一观点又为胜利油田的顺利开发提供了条件。
张弥曼对古鱼类化石的研究,不仅为国内石油开采与古生物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2016年,世界古脊椎动物学会授予她古脊椎动物学会的最高荣誉奖项: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而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也是对她极高的肯定。
热议锐评:从沉睡上亿年的“小鱼“身上,她为中国找到了石油;她澄清了生存于四亿年前的海洋里的鱼类和由其演化而来的陆生动物之间的联系……化石对她而言,仿佛蕴藏着巨大的吸引力,她全身心地扑在这個对平常人而言神秘而枯燥的学科上,数十年如一日,从不轻言放弃。热爱与坚持,是戴在她身上的最耀眼的奖章。
素材运用:不忘初心;理想与爱国;科研精神,热爱与坚持……
(素材来源:北青网、搜狐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