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准扶贫:坚定有为,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亮剑

2018-06-05 10:11小谢不谢
今日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育部精准职业

小谢不谢

关键词:教育精准扶贫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有6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

扶贫先扶智。各界力量共同关注,各个层级共同着力,建立教育精准扶贫机制,落实脱贫攻坚路径,才能让不同地域、不同收入的人群共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出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传达出坚定有为的顶层设计与踏实可行的现实路径。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教育脱贫攻坚“十三 五”规划》指出其主要目标,“到2020年……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或职业培训实现家庭脱贫。”

2017年,“寒门难出贵子”的质疑之声格外强烈,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实现教育公平、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上,今年,我们可以细数出太多举措与努力——

部委着力:从中宏观要求到落地方案

6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中期有关工作的通知》,聚焦聚力全面改薄,落细落实精准扶贫。

9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滇西实施方案(2017—2020年)》,着重发挥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力求建立多方聯动、通力合作、精准发力、整体提升的职业教育扶贫新机制。

地方落实:找寻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帮扶路径

山东省教育扶贫工作主要围绕“323”工程来进行。2017年,全省参加高考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9341人,全部被高校录取,其中本科3951人,专科5390人。

福建省2016—2020年省级财政安排23个重点县每县2000万元教育扶贫专项资金,同时着力实施“经济困难县补充农村学校教师资助计划”“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等。

甘肃省通过实施“9+1”计划,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乡村教师队伍、民族教育、学生资助、高校招生、留守儿童等9个教育精准扶贫专项支持计划和支持革命老区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举全省之力办好每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各方聚力:机制创新与人文关照并行

10月,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工委对教育精准扶贫的设计,由离退休专家、名师组成“青蓝教育支教团”来到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中心小学支教。老同志的支教行动已经开展了六年,真正用行动阐释了“一日为师,终身不下讲台”。

11月4日,“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教育帮扶专项行动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据“中国好老师”平台统计,全国已有31个省市、1928个区县,共计3500多所学校加入了“公益行动”。

技术引入:“互联网+”带来更多可能

5月,河南省启动“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决定从今年起每年遴选和资助5个左右的边远贫困县开展“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建设。设立“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建设专项资金,以农村薄弱中小学或教学点为重点扶持对象,通过“名师课堂”“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网络教研”“网络结对”等形式,实现让农村薄弱学校“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12月15日,由国家信息中心、腾讯公司、上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教育”峰会,在江西上饶隆重举办。会上探讨了“互联网+”在提升教育管理效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教育精准扶贫、留守儿童关爱等多个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果与发展方向。

决心毋容置疑,案例不可尽数!这一年,脱贫攻坚的决心与布局不容置疑,“互联网+”的介入,“大数据”的助力,提供了技术保障,拓宽了内容维度,激发了内在动力,让政策与实效,让帮扶与被帮扶者,让更多人的现实与梦想,越来越切近……

猜你喜欢
教育部精准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职业写作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我爱的职业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