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建丽,杨 斌*
(1.甘肃省经济研究院(甘肃省信息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2.兰州理工大学,甘肃 兰州 730050)
自从国家实施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来,在国家有利政策的扶持下,甘肃省旅游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随着甘肃省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业需求的提高,甘肃省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改进、甘肃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行业已初具规模、整个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旅游业产值不断增加,旅游业现已成为甘肃省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业与经济之间的研究基本趋于一致。主要研究有:Archer通过实地调研和验证,得出了“旅游经济乘数效应”[1];Ch-0koh通过研究韩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旅游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韩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刺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国内研究有:庞丽、王铮和刘清春研究了我国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我国东部地区的入境旅游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影响,但是中西部地区却并非如此[3]。刘红军和林爱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安徽省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合理性对策建议[4]。王淑新、王学定和徐建卫研究了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研究显示旅游业从业人员数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旅游资源禀赋水平对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均衡化发展发挥了主导的推动作用[5]。孙根年和潘潘研究了陕西十地市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安市一家独大,且地区差异显著,重化工业和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延安和榆林的旅游发展[6]。程晓丽和王逢春研究了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旅游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拉动作用显著[7]。
甘肃省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旅游文化资源的空间布局点多、面广、线长,且表现形式丰富多样[8]。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深入贯彻实施,敦煌文博会等一系列政策和活动的实施和开展,甘肃省旅游业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关于甘肃旅游的经济效应和影响因素研究较为匮乏,因此本文截取甘肃省近年来旅游业和经济相关方面的数据,通过产业贡献率、产业关联度、回归分析来研究旅游业发展对经济的效应和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决策提供相应的支持。
图1 2009-2015年甘肃省国际和国内旅游收入
图2 2009-2015年甘肃省旅游产业总收入和增长率变化情况
2015年旅游产业总收入达974.47亿元,同比增长24.90%;近7年来持续增加,2015年再创新高,2015年是2010年的4.13倍;近4年来增长率呈减速增长态势,2009-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1.10%。国内旅游收入在2015年达974.5亿元,同比增长25.00%;近7年来持续增加,2015年再创新高;近4年来增长率呈减速增长态势。国际旅游收入2015年达1418.1亿元,同比增长39.42%,且近两年有下降趋势。甘肃省内旅游资源资源丰富,且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国内旅游收入毋庸置疑的保持稳步增长,但是由于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不足、旅游产品较为单一,交通设施相对不完善等诸多因素,导致国际旅游收入未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
2015年,旅行社有523个,同比增长1.75%;从数量上看,近7年来持续增加,2015年再创新高;从增长率上看,2010年的增速最快,为23.26%,2014年的增速最慢,2009-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7.92%。星级饭店数在2015年拥有382个,同比增长4.37%;近7年保持不断提升,从增长率上看,2010年的增速最快(7.87%),2014年的增速最慢(0.00%),其年均增长率为3.82%。旅行社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其发展与旅游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但星级饭店不仅仅服务于旅游业,与其他经济行业的联系同样紧密,因此旅行社数量随经济发展的增长程度要高于星际饭店数。
图3 2009-2015年甘肃省旅行社个数和星际饭店数
根据《2016 中国统计年鉴》和《2016 甘肃统计年鉴》中关于三次产业对经济贡献率和拉动力的解释,借鉴并引申到旅游业,计算公式如下:旅游产业贡献率 = 旅游产业增量 / GDP增量旅游产业拉动力 = 旅游产业贡献率 * GDP增长率
将2000-2016年甘肃省旅游产业总收入和GDP相关数据带入以上两公式中,计算出旅游业的产业贡献率和产业拉动力,计算结果分别如下图4和图5所示。(注:由于2015年GDP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产业贡献率偏差较大,本文将其剔除)
1. 旅游产业贡献率分析。从图4分析可知,甘肃旅游业产业对甘肃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呈现出波动上升态势,平均产业贡献率为10.60%;期间不同年段波动性变化明显,前期提升缓慢而后期上升迅速; 2011 年以来甘肃省旅游产业贡献率提升明显,反映全省在新常态发展之下立足产业优化调整,大力发展旅游业及周边产业的结果。
图4 2001-2014年甘肃省旅游产业贡献率
图5 2001-2015年甘肃省旅游产业拉动力
表1 OLS回归结果
2. 旅游产业拉动力分析。从图5分析可知,甘肃旅游业产业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呈现出波动上升态势,平均产业拉动力为1.49%;期间不同年段波动性变化明显,前期波动最强,中期波动提升明显,后期趋于稳定;近年来拉动作用提升并趋于稳定状态可以表明,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旅游业体现出了对全社会经济的稳定作用,并反映出其发展具有巨大的后发潜力。
本文将选择GDP为因变量,旅游业总收入为自变量。为了消除数据存在异方差的影响,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取对数,建立模型如下所示:
lny-c+blnx+u(模型1)
其中,y表示地区GDP;c是常数;b表示旅游业总收入的产出系数,即旅游业产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x代表旅游业总收入,u表示随机误差项。
根据模型1,采用2000-2015年甘肃省GDP、旅游总收入等相关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 进行 回归,结果如表1。
模型的R-squared高达99%以上,表示方程的拟合度很好;F-statistic足够大,且Prob(F-statistic)都为0.00000000<0.05,表明模型在置信水平为 下显著成立,回归方程是显著的;生产性服务Prob.伴随概率均小于0.05,表明在5%显著水平下都通过t检验,呈现出显著影响。综合可知,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回归方程回归结果合理。由此得出回归方程如下:
lny=5.58+0.49x
从整体回归结果判断,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较为明显;产出系数正值,为0.49,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业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甘肃省国民生产总值将会增长 0.49 个百分点。
总结前人关于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选取指标如下表(表2)。选取2010-2016年《甘肃省统计年鉴》中有关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数据,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分析,以得出影响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表2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变量指标
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所选取的变量较多,为了找出对旅游业影响最显著的变量,就需要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但是在建立简单的多元回归方程时会经常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和伪回归,因此本文选取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9]。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是从大量的变量中找出影响最强烈的一些变量,并用其建立解释或预测模型,变量选择的依据是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去除影响小的变量,留取作用程度大的变量[10]。
为消除数据异方差的影响,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取对数,构建模型如下:
lnx=c+α1lnz1+α2lnz2+α3lnz3+α4lnz4+α5l nz5+α6lnz6+α7lnz7+α8lnz8+α9lnz9+α10lnz10+μ (模型2)
式中:x代表旅游业总收入,c是常数,是随机误差项,i(i=1、2、3…8)表示各因素的系数。
根据模型2,利用计量经济学软件 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
其中,模型的R-squared高达99%以上,表示方程的拟合度很好;F-statistic足够大,且Prob(F-statistic)都为0.002202<0.05,表明模型在置信水平为95%下显著成立,回归方程是显著的;lnz3、lnz4、lnz5、lnz9、lnz10的Prob.伴随概率均小于0.05%,表明在5%显著水平下都通过t检验,呈现出显著影响;lnz8的Prob.伴随概率约等于0.05.影响性相比较稍弱一些;lnz1、lnz2、lnz6、lnz7并未通过t检验,未表现出显著影响。由此得到方程如下:
表3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lnx=-28.63-5.21lnz3+8.08lnz4+2.50lnz5-1.60lnz8+0.54lnz9
1. 从影响因素分析可知:人民生活水平、配套设施和交通状况是影响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社会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并未展现出相应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是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只有人民生活水平真正得到了提升,旅游业发展才能真正长期兴盛;配套设施是旅游业发展次要影响因素,配套设施是旅游业能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好的配套设施不仅可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并能为区域发展带来有益影响;交通状况是甘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且表现出负面影响,表明甘肃省交通条件的落后已经制约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由于交通是连接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手段,科学高效的交通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所以甘肃省在交通的发展上应该加快步伐。
2. 从变量指标分析可知,呈现出正向影响的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星级饭店数和铁路里程,呈现出负向影响的是公路里程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最重要正向因素,而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其发展的最重要负向因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是促进甘肃旅游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铁路里程是影响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正向因素,而公路里程则是负向因素,出现此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公路发展滞后或者与旅游业配套度较低,另一方面是受甘肃省狭长的地形条件所致;星级饭店数是影响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正向因素之一,星际饭店数量的增多对于旅游业尤其是高端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产生重要的积极意义。
第一,甘肃省旅游业收入保持稳步提升,国际旅游收入出现下降势头,旅行社和星级饭店数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第二,旅游产业贡献率和拉动力波动提升趋势明显,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业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甘肃省国民生产总值将会增长 0.49 个百分点。
第三,人民生活水平、配套设施和交通状况是影响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且交通状况表现出负面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星级饭店数和铁路里程是影响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正向因素,而农民收入的缓慢提升和公路的相对滞后制约着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
1. 力促农民增收,提高旅游消费支出理念。通过研究发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制约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是发展旅游的重要举措之一。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并不代表着旅游收入的提升,只有更好地提高农村居民将个人可支配收入转化为旅游消费的欲望,才可以明显提升农村居民的旅游总收入,进而使甘肃省旅游业得到协调健康的发展。旅游并非是生活必需品,其是一种高层次的,为了满足人们对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共存的双重需求的消费,因此农村居民旅行的动机便不能仅仅用经济因素来衡量,所以在力求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引导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和旅游意识,从而激发农村居民的出游欲望。
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为确保甘肃省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大对旅游及相关行业的资金投入。政府应当建立重点用于旅游景区和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并且将其纳入基本建设年度计划金。考虑到县级政府资金相对不富裕,因此应该主动采用政府投入、上级支持、社会投资等多种资金筹集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尽量减轻政府负担。建立多种科学合理的基金筹措办法,利用多种渠道加强旅游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为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充足的资金保障,努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3. 加强区域间旅游合作,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共同发展。在甘肃省旅游不断发展提升的同时,邻省也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而邻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趋同,导致彼此之间出现了恶性竞争,进而导致甘肃省旅游业在与邻省的旅游业竞争中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甘肃省应当努力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旅游、经济等多方面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互助共享,优化资源的配置,从而获取最大的旅游经济,提高地方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如:联合开发和设计、联合宣传、联合管理等方式。
4. 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业多元化发展。农村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潜力。乡村旅游由于具有千年基础的农耕文明、贴近自然、生态良好等特点,其发展尤其是对于城镇旅游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通过开发“农(渔、牧)家乐”“农家果园采摘”等等休闲项目,给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各种优惠和扶持政策,拉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为旅游业创造新的发展方向。在乡村旅游的实施中,要注重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实现城乡资源和客源共享,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和质量提高,从而为发展乡村旅游,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1]Archer B. Tourism Multipliers: The State of the Art Bangor[A].Occasional Papers in Economics(NO.11)[C].Bangor :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1980.
[2]Chi-ok oh.The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o economic growth in the Korean economy[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 1):39-44.
[3]庞丽,王铮,刘清春.我国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3):51-55.
[4]刘红军,林爱勇.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14),107-108.
[5]王淑新,王学定,徐建卫.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2012,06(26),55-67.
[6]孙根年,潘潘.陕西十地市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11),184-191.
[7]程晓丽,王逢春.安徽省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经济地理,2014,03(34),182-186.
[8]窦开龙.甘肃文化旅游开发论[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0.
[9]曹庆先.北部湾沿海红树林生物量和碳贮量的遥感估算[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
[10]马荣华,蒲英霞,马晓冬. GIS空间关联模式发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