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加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治贫要治愚。习近平总书记 对文化扶贫多次作出重要论述:“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脱贫致富战略的重大内容之一。”“移风易俗,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我们切不可物质上脱贫了,精神上却愚昧了”......为新形势下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和管用的实践遵循。
华亭县精准聚焦文化贫困这块“短板中的短板”,把文化小康作为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把文化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必做之功,用活政府、市场“两种手段”,突出经济、社会“两大效益”,发展事业、产业“两个业态”,传承文化基因、加强文化教育、开展文化活动、推进文旅融合,为脱贫攻坚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丰富的智力源泉、强劲的产业支柱、良好的生活条件。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源于内因的首创精神是决战贫困的根本动力,华亭县努力从极具穿透力的地方历史文化中汲取战胜贫困的精神动力。一是传承红色基因。深层挖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华亭煤矿陶瓷业工人投身革命洪流、电瓷厂支撑抗战时期电瓷供应、安口车马店承担秘密交通任务的文史资料,深入搜集4000余名热血男儿奔赴抗日前线、108名将士阵亡沙场的悲壮故事,深刻总结上世纪60年代华亭儿女豪情万丈支持原5203、5204军工企业建设发展的“三线精神”,让蕴藏在华亭大地的红色基因穿越时空焕发新的光彩活力。二是建设红色基地。按照建设县乡村联动、管理县乡村一体、使用县乡村互补的原则,建成华亭工委纪念馆、华亭“三线建设”文化园、安口现代陶瓷展馆、上关红色民俗文化展馆、河西镇党史馆、砚峡文史馆等红色教育基地15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真正活了起来。三是汲取红色力量。成立了华亭红色革命研究会,先后赴11个省、市部门和兰州、白银等地征集文史资料、走访慰问老革命遗属和困难老党员。深入开展“汲取红色力量·实现整县脱贫”系列教育活动,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战胜贫困的进取精神和坚强斗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要求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文化素质、就业能力,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就业改变命运的通道,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华亭县把加强文化教育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举措,让农村娃娃摆脱起跑线后置的拖累,让农村适宜劳动走出发展力脆弱的桎梏。一是加强农村学校教育。制定落实精准扶贫教育专项支持计划,完成农村89所学校改薄项目,新建校舍5013.5平方米,实现电教设备、生活设备全覆盖。落实奖、补、扶教育扶贫资金3093.62万元,农村1.85万名学生(幼儿)、3000余名教师从中受益,全县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达到26.47%,有效解决了农村孩子起跑短腿的问题。二是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成立农民技能培训中心,围绕做强核桃、蔬菜、草蓄、药材四大特色产业,培训实用技术4.25万人次,全县核桃挂果面积和药材、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牛饲养量达到17.5万头,读“致富经”、务“信息农”、种“科技田”蔚然成风。围绕电气焊、机械加工、电子技术、家政服务等市场紧缺技能人才,培训农村适宜劳动力3.67万人次,有效输出2.69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朋友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网络使用普及,诱发农村人口比以往更多关注时局、关心时政的新趋势、新特点,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不懈对农民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发展成就和经验教育、奋斗目标和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农民致富思源跟党走,富而思进奔小康,聚集决战贫困、摆脱贫困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指出:“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我们立足华亭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煤陶文化积淀厚重、地域特色明显的优势,编制了《华亭县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让游客在触摸历史、品味文化中领略旅游魅力,在游历山水、感受风情、感知乡村的厚重。一是加快城市品位提升。按照建设“中等工业化现代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三扩两强一带动”战略,实施各类城乡建设项目500多个,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突破1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6.7%,生产生活生态要素的聚集功能日臻完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吞吐能力大幅提高,有效催生新型业态突破、新兴产业繁荣和服务业发展。二是助推文化产业繁荣。主动融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板块,制定《华亭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华亭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办法》,县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组建了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甘肃陇东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了庆丰仿古陶瓷文化生产线、安口窑陶瓷文化产业园、“三线建设”军工文化产业园等文化项目30多个,全县文化产业机构数达101家,从业人员达到2098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82亿元。三是促进旅游产业升温。以观山大景区开发建设为依托,纵深推进“全省乡村旅游(休闲养生)示范县”建设,出台《华亭县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意见》,将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列入国家旅游专业村项目库。着力培育壮大砚峡乡生态旅游、上关镇休闲垂钓旅游、黎明川假日菜园体验旅游、策底镇大南峪农业观光旅游等一批“农字号”旅游品牌,建成最美乡村自驾旅游线路6条,生产推出虎形养生枕、鹿系列产品、山核桃制品、活性炭雕、瓷盘画、粮食字等富有华亭特色的旅游产品5类100多种,催生乡村旅游升级升温。
“移风易俗,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从2014年开始,该县集中三年时间实现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惠及11个乡镇124个行政村2.8万户农村人口的“广电扶贫平安乡村”项目,形成了贯通县、乡、村的广电宽带网络和覆盖全领域无盲区视频监控格局,为满足农村人口求知求乐、求美求新需求创造条件。一是倡树文明新风。聚焦铺张浪费、封建迷信、“天价彩礼”、“爱钱不爱人”、“人口留守真情流失”等突出问题,重拳出击邪风乱象,评选表彰各类“平民模范”1000余名,1户农民家庭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挺起群众身边的“道德脊梁”,强化“就近示范”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引导农民强化法治思维,树立法治理念,提高守法自觉和用法能力。二是倡导文化学习。围绕满足农村人口的文化消费需求,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建成农家书屋124个,配发书籍20余万册,光碟4万余张。从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入手,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教育农村人口养成渴求知识、崇尚技术、善学善用的好学风。三是倡办文娱活动。利用乡村舞台开展健身舞、歌咏比赛、文道德宣讲、文明评比、曲子戏调演、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展示交流等活动1000多场次,参与人数达到3万多人,农民朋友闲暇时间跳起来、唱起来、乐起来成为常态,村头巷尾断了麻将声、农家院落没了酗酒风、邻里之间少了是非话,广大农民自觉追求积极健康、文明有序、向上向善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