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茶产业转型发展调查

2018-06-05 03:09光山县农村茶叶果树管理站詹强国陈家强陈胜男聂国福黄玲英
河南农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光山县茶园茶叶

光山县农村茶叶果树管理站 詹强国 陈家强 陈胜男 聂国福 黄玲英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光山县茶产业发展,促进茶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茶产业,实现兴茶富民,助力精准扶贫。根据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关于茶产业转型发展调研提纲的要求,2018年3月,光山县农村茶叶果树管理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采取走访茶企、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茶产业转型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一、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现状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生态环境良好,非常有利于无公害茶叶、有机茶叶的生产。信阳茶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有记载“淮南(茶)以光州(潢川、光山)上……”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曾有“淮南茶,光山第ー”的赞誉。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誉的光山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中国茶叶扶贫示范县,产茶历史悠久,古时淮南茶是信阳毛尖的主产区。

光山县适宜种茶面积2.13万hm2,现有茶园面积 1.6 万 hm2,采摘面积1.03万hm2,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发展到0.9万hm2,良种化率56%,年产干茶9230 t,总产值9.566亿元,位居全省第2位、全国第51位。目前,全县茶产业从业人员16万人,其中5万名光山籍茶商在全国20余个大中城市,设立4000多个销售网点,将光山茶销售到全国,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6000元,增收3978元。茶产业已成为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助推精准扶贫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光山县加快以茶产业为先导的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努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茶叶专用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注重生态环境的营造,推进绿色、有机生态茶园建设,不断提高茶园建设标准和产品质量。大力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扩展绿茶品种,开发红茶、乌龙茶、茯茶、青砖茶等系列发酵茶,挖掘茶叶生产潜力。通过提升茶树良种繁育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省级“南茶北移”试验示范点,引进适制红茶品种和红绿茶兼制品种,建设茶树无性系良种母本园和繁育基地,促进茶园无性系良种率不断提高。围绕茶叶等主导产业的科技需求,深化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培育与引进,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广泛开展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不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农业实用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每年举办各种培训班100次以上,培训农民约5万人次。健全茶叶加工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茶叶质量安全涵盖从种植到加工的各个方面。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绿色有机;在加工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检测平台,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抽查,不合格的产品要返回,并能够追溯到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阶段。制定质量安全标准,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标准可遵守。同时,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帮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实现认证,提升茶叶质量,保证茶叶安全。建立起县、乡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力争做到质量可控、问题可追、责任可究,确保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9%,示范基地产品100%通过“三品”认证。光山拥有“蓝天茗茶”中国驰名品牌和“赛山玉莲”“紫云苏山春”“弦国春”“四季香”“九架岭”等省级著名品牌和名牌农产品。

(二)茶产业链条

光山拥有专业“茶市”1个、交易市场6个,白雀园“大别山茶市”是南茶北运的中转站、集散地,日交易量近5000 kg,日交易额80万元以上;年交易量超1500万kg,年销售额在3.5亿元左右。“蓝天茗茶”2010年获中国驰名商标,2015年荣膺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在省内外已拥有30家直营店、40多家加盟店,成为信阳毛尖品牌和豫茶代表性企业;“紫云苏山春”“赛山玉莲”等名优茶品牌,在业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分别于2013年、2016年获河南省著名商标;2017年,在会展经济和品牌战略推动下,光山县品牌建设再结硕果,“蓝天茗茶”中国驰名品牌和“赛山玉莲”“紫云苏山春”“四季香”“九架岭”等省级著名品牌(名牌农产品)茁壮成长。产业链向中低端市场延伸成效初显;四季香信阳茯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投放市场,供不应求,青砖茶对蒙古国出口180 t,成为“一带一路”紧压茶领军品牌;辰龙公司精制眉茶生产线投产,产能提升至8000 t,产值达1.8亿元,年利税1000万元,其中外销市场持续火爆,出口持续增长,2017年创汇900多万美元,成为业内实力霸主。

2017年,茶产业转型升级势头强劲。6家市级龙头企业,160家涉茶经营主体引领316个加工厂点,注册茶叶品牌28个,SC认证14家,机械连续化生产线16条,产品涵盖6大茶类,冷链体系建设冷藏库38座,冷藏能力10 000 t。珍眉绿茶、青砖黑茶“一带一路”出口供不应求,龙头企业“多龙共舞”局面已经形成。光山县被市政府授予“茶产业工作优秀单位”称号(信政〔2017〕30号),荣获一等奖(与浉河区齐名),河南蓝天茶业、信阳市四季香茶业、净居寺茶场、光山县农业茶叶示范场、诚信实业、信阳东方盛世茶业等公司获得信阳市茶叶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专项奖励。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资金扶持不足

光山县在茶叶生产上,茶园基础薄弱,老茶园多,国家和省级支农、惠农政策和项目向茶产业投入不够。县级除了对新茶园建设给予良种补贴外,受财力所限,对龙头培育、品牌创建、新技术推广等领域倾斜支持不够,由于缺乏资金和农村劳动力成本较高,农民对大面积发展新茶园积极性不高,新茶园发展速度放缓,制约了茶产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发展。

(二)产业深度开发不够

茶叶生产集约化、产业化、机械化程度低,生产面积小,无规模优势,茶园产量低、效益差。主要以生产名优绿茶、边销砖茶及出口眉茶为主,大部分茶农只顾春茶的采摘和制作,夏茶盛产期时几乎无人采,造成大量夏茶闲置浪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附加值下游产品及面向广大普通消费者的中、低端产品较少,深加工综合利用和茶文化旅游刚刚起步,产业链条较短。

(三)龙头企业的规模不大

全市拥有国家和省市级茶龙头企业52家,光山县仅有5家,其中,年销量千吨以上的品牌茶企业只有1家。蓝天茶业公司等龙头企业销售量和销售额占全市产量和总产值的份额较小,占国内外市场份额更少,对整个茶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四)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光山县农村茶叶果树管理站作为全县唯ー茶叶技术推广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过低,经费严重短缺,新机具、新技术难以示范推广。

三、光山县茶产业转型发展的目标任务

光山县立足本县区域生态资源优势,合理利用开发资源,按照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机械化的要求,合理规化布局,确定优势产区,实行无公害生产,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茶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资源为基础,以品牌建设为主体,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实现全县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依托光山资源和生态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发展生态效益型农业为方向,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强做优茶产业,开展多种类型园区或基地建设,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四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建成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有力的产业融合先导区;聚力建设规模化专业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集聚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茶叶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开发,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二)基本原则

ー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顺应市场需求和茶产业发展规律,注重先期科学规划;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茶产业价值链增值空间,形成价值优势。二是聚焦主导产业。要将茶产业与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布局,形成产业优势。三是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大力推行良种化种植、机械化生产、清洁化加工等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扶持脱贫的技术支撑。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融合发展活力。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引导农村茶产业集聚发展。五是促进茶农增收。积极发展扶贫主导产业,不断完善订单农业、土地经营权入股等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茶农持续增收的经济优势。六是坚持绿色发展。茶产业要推广绿色发展模式,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形成生态环保优势。

(三)发展目标(见下表)

1.茶园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由现在的1.6万hm2发展到 1.87 万 hm2,每年新增 0.07万hm2以上;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由现在的 0.9 万 hm2发展到 1.2 万hm2,无性系良种化率提高到64%。提升赛山、苏山、牢山、杏山四个茶区建设质量,实现茶叶区域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2.龙头企业建设。培育信阳毛尖茶领军企业,打造全国精制眉茶、信阳砖茶(青砖茶、茯茶)出品创汇霸主企业,到2020年,实现3家茶叶龙头企业综合产值超亿元。实现2家企业晋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企业晋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1个交易额达亿元的茶叶专业市场,振兴白雀园镇“大别山茶市”。

茶产业发展目标表

3.品牌建设。优化、整合茶叶自主品牌,在苏山茶区做强“蓝天茶”中国驰名品牌,打造“弦国春”中国驰名品牌;在赛山茶区打造“赛山玉莲”中国驰名品牌,提升“四季春”信阳茯茶自主品牌;支持各级茶叶龙头企业和茶商整合资源、强强联合,开展品牌创建和市场拓展活动。到2020年,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增加到2家,省级著名商标企业由2家增加到5家,实现光山茶品牌化销售。

4.文化休闲旅游指标。建成1个投资额逾亿元的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打造全国一流的中国茶具博物馆,叫响大苏山茶文化和蓝天生态茶业旅游品牌。

5.经济效益。实现采摘茶园每667 m2产值4800元,茶叶总产值13亿元,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8000元以上,茶产业社会总收入超过20亿元。

(四)重点工作

1.茶叶加工。改造30家年生产能力在3万kg以上的中小型茶叶加工企业,不断推广清洁化加工技术。坚持春夏秋茶并重,高中低档搭配,稳定发展以信阳毛尖、眉茶、蒸青茶等绿茶系列,大力发展白雀园黑茶(青砖茶、茯茶)等为主的红茶、黑茶、乌龙茶等精制茶。在官渡河产业聚集区形成茶叶精制、精深加工集聚区,发展绿茶拼配袋泡茶、茶食品、茶饮料、茶日用品、茶医药保健品等茶叶深加工产品,加快推进茶叶初制、精制分工进程。

2.建设区域性茶叶产地示范市场。重点提升大别山茶市,精准定位于茶叶、茶农资、茶包装、茶机械展示销售,茶叶储存、物流集散功能,力争将其打造成大别山区茶产业综合批发市场。依托大别山茶市实体,提升周边2个产地交易市场,通过培育3~5个茶业产销联盟企业,整合5万名光山籍在外茶商,以点连线带面,搭建全国化、多元化的营销渠道网络,成为大别山区茶产业营销的领头羊。

3.茶产业特色旅游产品。塑造光山“茶生态观光、茶文化体验、茶休闲度假”三大产品体系,依托光山浅山丘陵规模茶园种植,开展茶园观光、茶主题美食品尝、茶叶采摘、乡村度假等项目;依托净居寺禅文化开展茶艺表演、茶道展示、禅茶论坛、茶汤疗养等项目;依托蓝天茶业开展茶工业旅游,开发茶具展示、茶生产工艺展示、原茶手工体验等项目;依托光山东南大别山北麓的红色文化,开展红色主题茶园体验、茶园军事娱乐、红色茶社等项目;依托大别山茶市,开展茶文化旅游、茶市贸易体验等活动。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光山县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房子7天内“自燃”40多次
茶园飘香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光山县粮油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实践调研
光山县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