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文化传播在媒体融合中的创新实践

2018-06-05 09:53伍江陵
中国记者 2018年5期
关键词:天府晚报唐诗

□ 文/伍江陵

从2016年4月起,《成都晚报》扩大了文化副刊版面,创新传播优秀文化的版面占到总版面的25%以上。2017年12月,组织编辑记者成立天府文化研究团队,采用数据分析方法,解读破译唐诗中蕴涵的天府成都文化密码,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独家发布披露10余项鲜为人知的天府文化研究成果。同时,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下,通过线上线下,联动31座城市,借助全方位系列产品和多角度策划活动,深层次拓展了策划主题和内涵,完成了445万受众个性化的参与需求,实现了传播效果与文化口碑的双丰收。

一、内容挖掘创新:一座城市与唐诗的文化关联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记忆,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唐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唐诗是组成这一文化高峰的重要部分。为更加深入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中隐藏的城市魅力,《成都晚报》编辑记者团队对涉及成都的全唐诗和古典文献书籍进行精读研读,发现唐诗中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天府文化重要信息。2017年12月11日至12月25日,《成都晚报》全媒体推出年终钜献——“天府成都·破译唐诗密码”特别策划。首次以数据为手段破译唐诗中的天府文化密码,发布《成都打开唐诗之门》《成都有太多理由让远方的诗人惦念》《杜甫早就说了:成都是花城》《43种食材烹造出一个美食之都》《成都出品唐代时尚达人的“标配”》《唐代入蜀为官诗人状态如何?大数据看看》《友善之城让老杜诗风变清新》《永陵告诉我们:成都是东方音乐之都》《450首唐诗铺叙成都“名都会”气象》等10余项天府文化研究成果。

利用现代数据分析技术重新审视发掘传统文化,带来的效果令人惊喜。经过梳理发现,《全唐诗》中“成都”及其别称出现共325次。唐代的诸多大诗人都到过成都,比如“初唐四杰”全部都到过成都,其中王勃、杨炯、卢照邻为成都写下了不朽诗篇。清代诗人李调元说“自古诗人例到蜀”,道出唐代及以后许多著名诗人入蜀的盛况,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地理现象。由此可见,成都以独一无二的姿态开启了唐诗之门。在写成都的唐诗数量排行榜中,杜甫以271首高质量的作品占据第一,薛涛以80余首位居第二。

此外,《成都晚报》研究团队发现,唐代50位没到过成都的诗人也为成都写下了超过100首的诗,最早直接写到成都的作品是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手的《秋日二首》。《全唐诗》中“蜀”字出现987次,不仅体现了成都这座城市在唐诗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展现出成都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的独特魅力。

聚集在唐诗中的天府文化基因远远不止于此。经过梳理提炼,唐代诗人260首诗描写成都58种植物、167首诗涉及43种动植物食材(调味料)、多处提到蜀锦蜀笺、50首诗写尽唐代成都音乐、450首诗提到唐代成都五大文化名片及五大文化名山……这一系列研究发现充分表明成都至少从唐代起便是无可争议的生态之都、花园城市、美食之都、时尚之都、东方音乐之都以及历史文化名城。

丰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成都独具特色的天府文化和城市精神,孕育出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文化特质。在唐诗中关于这座城市的精神特质毫不意外地同样得到了印证。通过对39位以官员身份入蜀诗人的政绩梳理,提炼出“天府成都,唯有百姓和情怀不可辜负”的执政理念,成为激励为成都建设而奋力作为的城市精神;而通过杜甫诗中自己记录的54位成都朋友、成都百姓对他多方面的十分具体的帮助,体现出天府成都“友善”包容的特质。

创造性破译解读唐诗密码,能够深入细致体会成都的历史文化精髓和神韵,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明,为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贡献一份力量和动力,成为彰显城市魅力的重要方式。

二、形式表达创新:研究+纸媒+网媒+活动+讲座

研究是基础,创新传播是手段,弘扬文化是目的。要进行全媒体联动,通过整合报纸、新媒体融合传播,真正做到线上线下联动,形成规模、形成声势、形成影响力。

《成都晚报》编辑记者组成研究团队,以数据研究方式全覆盖唐代诗人对成都的诗意书写,梳理得出的系列结论令人耳目一新。为扩大研究成果的传播效果,《成都晚报》联动报纸、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同步推出报道。在《成都晚报》“两微一端”等平台建立话题专栏,运用新媒体规律,对平面媒体的系列报道进行创新性包装,累计发稿200余篇,推出《唐诗大V建了个天府成都群,李白杜甫李世民……全来了》等多个新媒体产品,累计阅读量达530万余次。

线下报纸每天有专版深度报道,线上网络每天有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创新产品,有效保持了宣传热度,实现口碑传播,不断加深受众对天府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在此基础上,为增强调动受众的参与热情,《成都晚报》同步发起线上线下互动活动。线上邀请网友参加“城市唐诗挑战赛”“十大最喜欢的成都唐诗金句及成都唐代诗人评选”活动,线下走进社区、学校、乡村办专题文化讲座。

2017年12月11日,“唐诗咏成都·我最喜欢的十大金句”“唐诗咏成都·我最喜欢的十大诗人”评选活动同步启动。经历半个月的推荐与投票,评选结果出炉。唐代诗人中,留下最多与成都有关作品的“诗圣”杜甫当仁不让获评“网友最喜爱的唐代诗人”,诗仙李白大手笔极写成都之壮丽诗句“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登鼎“网友最喜爱成都唐诗金句”。自推荐投票活动启动以来,150余万网友参与金句、诗人推荐互动,《成都晚报》微博“唐诗密码”话题及相关稿件阅读量超200万余次。

与此同时,为让市民更加深入体会到成都的历史文化精髓和神韵,《成都晚报》选择举办线下专题文化讲座,通过全部由《成都晚报》编辑记者担纲讲师的“成都晚报天府文化公益讲堂”,建立一个公众参与、互动交流、共同学习的平台,旨在将唐诗中的成都带进社区、学校、乡村……以走转改接地气的方式讲述文化故事,讲述唐诗中的成都与现代天府成都的文化传承,为广大成都市民带来一场唐诗与成都的文化盛宴。截至目前,“天府文化公益讲堂”已陆续走进成都锦江区、高新区、都江堰市、双流区等区域的机构、社区、乡村,开办10多场讲座,辐射上千市民。

三、媒体联动创新:唐诗起唱,从一座城到31座城

为进一步扩大天府文化的影响力和受众面,《成都晚报》积极对接全国主流媒体,以“城市唐诗挑战赛”线上互动活动为由头,邀请全国各大历史文化名城共同参与,旨在传播唐诗文化的同时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7年12月13日,《成都晚报》官方微博建立#城市唐诗挑战赛#话题标签,正式发起“城市唐诗挑战赛”大型线上互动活动,参与城市可通过微博参与#城市唐诗挑战赛#话题,分享描写其城市的唐诗。消息发出后,得到了全国各地媒体的响应,不少媒体转发《成都晚报》相关微博,并晒出了描写所在城市的唐诗名句,配上精美图示,与网友进行互动。

“用新媒体的手法,以唐诗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既有影响力又有深度,是一次非常不错的探索和尝试。”活动得到主流媒体和网友的点赞,吸引到《羊城晚报》《扬子晚报》《重庆晚报》《楚天都市报》《大河报》《浙江日报》《北京晨报》、长沙发布等42家媒体和政府官方微博转发转载,掀起“唐诗中的成都热”,让“天府文化”的影响力走进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南京等一线城市,辐射影响了武汉、洛阳、济南、重庆、长沙、郑州、西安、青岛、昆明、太原、沈阳、福州等全国31座城市。

除全国主流媒体和政府机构等微博的参与外,许多网友也纷纷自发晒出唐诗,为家乡点赞。成都网友以“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力证成都从唐朝起便是音乐之都的盛况,武汉网友则晒出家乡武汉的美景——“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随着各地网友积极的互动参与,这场城市唐诗互动“大狂欢”在全国范围内不仅掀起了一阵唐诗热潮,更让各城市间的文化性格进一步凸显。

据统计,《成都晚报》微博发起的“城市唐诗挑战赛”话题阅读量达186万余次,相关微博阅读量逾100万次。 此外,相关内容被人民网、新华网及重要门户网站——新浪、搜狐、腾讯等转载超过4万余次,网络参与人数最高时达到300万人次。“天府成都·破译唐诗密码”网络搜索结果达50余万个。

从唐诗中的成都出发,从一座城到31座城。和市民、网友共同探索成都城市文化内涵,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成都的历史文化,更能在参与、互动过程中展现成都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所提供的养分和贡献。

四、受众互动创新:街头参与 +吟唱参与+出版参与

一直以来,纸媒与网媒、电视媒体相比,在与受众互动上存在着先天缺陷。新媒体时代,媒体与受众不再是单向的传播与接受的关系,如何贴近受众,共同完成信息的有效传播,成为提升媒体品牌的重要手段。

为强化此次策划中的受众互动,在通过发起线上活动等形式吸引受众参与的基础上,《成都晚报》记者还走上街头,围绕“首个用诗描写成都的唐代诗人是谁”“你知道哪些描写成都的唐诗”“唐代哪些诗人写过成都”等问题对成都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接地气的采访形式一方面能让受众充分表达意愿及见解,同时柔性地传播了天府文化,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街采视频通过网络二次传播后,网友纷纷点赞,截至目前视频播放量达20万余次。

同样,全部由《成都晚报》编辑记者担纲讲师的“天府文化公益讲堂”,力求将受众“参与性”变成亮点和特色。除了根据受众量身打造每一期的讲堂主题、以接地气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唐诗中的成都与当今天府成都的文化传承外,主讲人还不断创新表达方式,以便受众能够更加生动地感知参与其中。“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2018年1月12日下午,成都盐道街小学锦馨分校学术厅传出朗朗吟诗声。担任主讲人的《成都晚报》编辑讲师正在以吟唱唐诗的方式,带领学生领略唐诗中的成都魅力。此次讲座主要围绕杜甫和李白展开,讲述“诗圣”“诗仙”与成都的故事。在讲到杜甫与李白的诗词时,编辑讲师解释古人一般不是写诗,而是吟诗,吟诗是很欢快的,于是现场模仿古人的方式吟唱,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绝句》《早发白帝城》抑扬顿挫地吟唱出来,赢得台下一片掌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成都晚报》唐诗系列报道刊出后,著名音乐人洛兵致电报社,称这组挖掘式报道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他要以此为素材,为成都写一组歌,吟唱唐诗中的成都。国内数家出版社主动联系成都晚报社,希望将这一有创新性的文化专题聚集成书,以图书出版的形式固化“天府文化”。四川文艺出版社由总编辑带队主动上门,与成都晚报社达成出版意向,将以目前报纸版面呈现的内容,结合诗词鉴赏、诵读等群众文化需求,由《成都晚报》编辑团队与相关专家学者团队合力,尽快出版《“天府文化”——发现唐诗中的成都》专题图书。通过具体可感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热爱自己生长的城市。

(作者是成都晚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

猜你喜欢
天府晚报唐诗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唐诗赏读
天府路 农村富 农民福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春游天府国
梦想,从天府启航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