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已发生质的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社会老龄化实际正对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今,老年群体对单纯的物质生活需求已不再像以前一样迫切,而对包括审美品质在内的精神文化方面的期待正急速跟进。成为新时代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分享改革发展红利、构建高品位养老生活和参与社会的新型增长极。为此,老年大学应及时对标调焦,统筹教学诸元素,优先聚焦老年学员的审美品质塑造和养老需要,大胆开展教学实践创新。通常,音乐课分为演唱和乐器演奏两个专业。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重点谈谈为塑造老年学员审美品质,围绕音乐教学活动所做的设计与安排。
一、重视老年学员乐曲演唱基本功的培养。乐曲演唱基本功包括基础乐理知识和演唱方法。乐理知识中的节奏是音乐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具有与其他专业相区别的显明特征。有人说,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凭借节奏的表达与运用,音乐表现出或高亢、或低回、或悠扬、或缠绵等种种撼动人们心灵的品格,从而对人的精神状态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干预与影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老年学员的节奏感培养,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音乐的亲和与偏爱,尽快提升音乐审美品质。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音乐教师的作用不是去鉴定音乐素质的好与差,而是让学生心中的音乐种子生根发芽。”同样,老年音乐教育对演唱技巧的培养和训练,目的就是将音乐的种子播种于老年学员心中,并让它迅速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专家提醒,老年学员在学习演唱方法时,要特别注意加强与“呼吸气息”“口型发声”和“吐字咬字”等细节技巧的整合训练。为此,音乐教师的定向指导至关重要。
二、重视老年学员情绪的调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绪对音乐教学的影响不可小觑。老年学员受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生活经历以及生理条件等个体因素影响,学习的情绪与兴趣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如何将老年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能够按照教师的意志对音乐产生强烈兴趣,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既取决于教师对典型歌曲的精准选择,同时也取决于教师对歌曲意境的渲染与主题形象的塑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大多数学员的基础条件,了解其需求,找准他们的需求兴奋点,精准选取能调动学员情绪的典型歌曲教唱。实践中我发现,绝大多数老年学员对传统影视歌曲、历史歌曲、军旅歌曲、民歌等主题健康、昂扬向上、提振士气的曲目持有强烈的兴奋值。对此,笔者深有体会。如,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歌词中所描绘的祖国美好风光及主题所蕴含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会随时唤起老年学员对影片片断的形象闪回,使他们为之精神抖擞、情绪振奋、激情奔放。所以,老年大学音乐课上,教师应特别注意歌曲的选取,并格外重视描绘歌曲所蕴含的意境和审美意义,刻意营造一种使学员感同身受的美学氛围,去感染和吸引他们的精神投入,实现教学目的。
三、重视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与青年学生相比,老年人在对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创造的意境的理解、想象、感情融入及情绪调动等方面都面临许多局限。为此,音乐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信息传媒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合教学活动,播放一些影视片断、视频资料及舞台表演录像,帮助老年学员加深对歌曲思想、意境及美学意义的形象感知,使之尽快融入歌曲蕴含的意境中,激发大家的人生体验和情感共鸣,完成音乐教育的美学传承。此外,教师要在正课目标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即兴设计一些诸如“音乐常识ABC”及“音乐欣赏”等兴趣平台,通过对古今中外名曲、音乐名家及相关故事的介绍,提高老年学员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档次。
四、重视对老年学员课外演出活动机会的创造和争取。一是以老年大学音乐班学员为骨干,组织成立老年大学艺术团。注重艺术团质量建设,广泛开展“联谊进社区”和“送文化下乡”等文艺输出活动。将老年大学音乐课教学的丰富成果推向社会,一方面让老年学员经受锻炼,使审美品质得到综合提升,另一方面也影响和带动更多社会老年人融入其中,拓宽“文化养老”的普及面,提高社会关注度。二是借助政府、社会和企业开展的节日庆典、晚会及企业文化节等大众文化活动平台展示教学成果。鼓励老年学员以音乐课演唱成果为基础,挖掘演唱潜力,进行节目创新,大胆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为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为节日庆典、节庆晚会和企业文化节活动贡献智慧和才艺,展示老年学员的时代风采和良好教学成果,扩大老年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三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歌咏竞技活动,增强老年学员的自豪感。积极响应省、市号召,鼓励并指导学员精英以合唱团、表演小分队的形式代表老年大学参加老年大学系统开展的老年文艺赛事活动,培育老年学员敢于争先创优的集体荣誉感,激发自豪感,展示别样的出彩人生。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小孩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语)。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老年学员。音乐教育使每一位老年学员精神气质、优越感、幸福感、自豪感、满足感等审美品质的转变,高度体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这必将给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养老生活增添一定的文化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