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蕊
近年来,统计规范化建设取得一定成就,统计工作软硬件设施不断改善,但具体到业务规范化建设还略显不足。三农普业务场景复杂,业务实现难度大,是探讨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的最佳切入点。本文将三农普业务情境和统计业务规范化的三大要素结合起来,探讨三农普中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统计业务规范化始终建设伴随着统计业务发展的过程。要讨论统计业务规范化,必须结合统计业务的具体情境及相关实现要素。从统计业务规范化的实现要素来看,要实现数据生产的过程,离不开硬件、软件和人员这三大要素。其中,相关的软硬件要素是实现统计业务的必备基础,而人员要素是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的关键,见图1。
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是全面了解“三农”发展变化情况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第三次农业普查的统计业务特别复杂,一是从普查对象来看,徐州市共有各类普查对象近170万户,远超三经普等各项普查,且普查对象包括农业经营单位、规模户和普通农户,相当于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的总和;二是从普查业务设置来看,农业普查共涉及七百多个统计指标,既有实物量指标,也有经济量指标,其中部分指标为新增指标,掌握难度较大,而此次数据处理系统架构在全新平台上,系统操作掌握难度也较大;三是从人员情况来看,徐州市农普工作人员约为3.6万人,其中选聘普查员和调查员数量高达2.6万人,尽管选聘要求较高,但相对于此次农普要求,普查员和调查员的业务掌握难度较大。表1是三农普的整体业务情况,从涉及的业务场景来看,既包括了类似联网直报的数据采集上报,也包括PDA录入上报,还包括了其他方式的上报,见下表1。
图1 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要素及构成
表1 三农普业务报表、采集处理方式及相关人员情况
无论是从业务难度还是实施难度来看,用三农普的业务实践来分析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现状,都存在着很强的指导意义,是分析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的一个极佳的视角。
为保证三农普顺利实施,农普实施方案对于普查所需各项要素均有要求,其中软件要素和人员要素内容较多,硬件要素内容较少。总的来说,硬件要素就是要保证农业普查的顺利实施,配备相应的网络设备和办公设备,按照《江苏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要求,其中对于乡级普查机构要具备必要的数据处理办公环境和网络环境,2台以上计算机、1台笔记本电脑、1-2台激光打印机、防病毒系统、大容量移动硬盘等。同时,根据本地区业务情况为一线普查员配备PDA。
软件要素分为三项内容,从法律法规来看,三农普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等;从统计制度来看,主要有《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江苏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实施方案》、《江苏省三农普普查员手册》、《江苏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等,从业务系统上来看,分为移动终端管理系统、PDA数据采集程序(报送一阶段三张报表)、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等,其中普查数据处理系统又分为数据采集中心(报送二阶段两张报表)和数据处理系统两部分(处理两阶段全部五张报表)。
人员要素主要从系统内外来分析,统计系统外主要是三农普选调的普查调查员、普查指导员,以及PDA数据录入阶段的录入员等,这些人员需要了解第一阶段三张报表的主要指标和填报要求,完成PDA数据的上报和后期的查询审核等工作;在统计系统内,主要是各级成立的普查机构成员,以及统计局的其他人员,这些人员中除乡镇人员要额外完成第二阶段两张报表上报外,其余人员都要全程参与农业普查。
实践中业务规范化的三大要素相互交叉,如PDA设备本身属于硬件要素,但是针对PDA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措施就属于软件要素。接下来的现状分析重点针对要素中的风险点,剖析影响数据质量的关键点。
主要是存在着PDA设备丢失、损坏等影响第一阶段录入上报进度的风险。三农普实际普查工作中所需要的硬件要素大都可以依托原有统计网络和原有统计办公资源,此次集中采购的硬件大部分都是第一阶段数据采集所需的PDA设备和流量卡等。由于PDA设备需要下发至各级调查机构进行前三张表的录入上报,在实际过程中难免发生设备损毁、丢失,为此徐州市农普办专门制定了《关于做好全市农业普查PDA保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普查机构做好PDA设备的管理,同时严格把握普查登记特别是PDA设备的录入进度,从上报进度表和系统平台两方面进行控制,确保按照时间完成第一阶段的数据采集上报工作。
主要问题在于普查指标理解有误,没有按照普查方案要求实施。如普查表中的蔬菜播种面积、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的具体操作等各类疑问。软件要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业务系统和统计制度,特别是三农普的数据处理系统和报表制度指标口径。为此,徐州市农普办一是加强业务培训,聚集普查表中的易错点,在培训中进行重点讲解,特别是针对农普分两阶段进行的特殊情况,在镇村表填报前又进行一次强化培训。二是加强业务指导。除在农普办网站转发各类业务指导和解释外,还通过腾讯通、微信群等同步下发,确保所有业务指导能够迅速宣贯到达一线。三是加强业务审核。在数据处理平台上,提前设置系统审核模板,早在2017年3月初就开始设置审核下发并共享,在数据处理系统中加入的审核模板多达172条。同时徐州市农普办深入基层,先后组织了五次督查,并多次召开主任会进行业务探讨。
主要问题在于普查员选调,特别是部分普查员年龄较大,不能适应现代化普查工作要求。目前乡村可选调的普查员基本都源于村干部,存在着年龄偏大、能力不足的现象。尽管没有对普查人员年纪的统计,但可以从行政村表普查表中的村支书年龄看出当前的农村现状,徐州市50岁以上的村干部比重高达42.5%。人员老化造成电子地图绘制不顺利和PDA录表存在困难等,为此各级普查机构组织调配人员支持薄弱地区,同时在PDA录表阶段聘请专门人员录入等方式来完成普查数据上报。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三农普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可改进待提升的地方。结合三农普的业务场景,将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三大要素分为要求和实现两个维度,按照难度级别的从低到高划分为四个象限。
图2 三要素分四项限的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统计业务所需要的硬件要素均可以很方便地进行采购补充,同时售后支撑等保障较完善,硬件要素实现难度较低,较好完成。软件要素虽然要求更高,但从构成的三个层面分解来看,市级及以下统计部门操作实现难度不大。法律法规和报表制度等都按国家统一规定实施,业务处理系统更是实现了扁平化上报,软件要素虽然要求较高,但只需按规定操作,实现难度不大。而统计系统人员情况最为复杂,无论系统内外,均存在难度较大问题。系统外人员受能力和时间等因素影响,难以保证统计调查任务。而统计内人员受编制体制和业务素质等影响,也存在着统计技能不高、数据处理能力不强、统计创新不足等现实问题。
结合三农普中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的现状与总结,特别是针对三大要素建设方面的总结,可以发现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围绕这个目标可以从内外四个方面开展建设。其中统计系统内部有三个方面,统计核心价值观建设是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的行为导向,统计管理职责体系建设和统计业务操作提升建设是统计业务规范建设的有效保障,而业务外在支撑建设则是为了保证统计业务操作和职责实现的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
(1)统计核心价值观建设。早在2011年,国家统计局就提出要培养和树立统计系统核心价值观,即以“真实可信、科学严谨、创新进取、服务奉献”,其中真实可信是基本道德观,科学严谨是基本工作观,创新进取是基本人生观,服务人民是基本宗旨观。统计系统的核心价值观是全体统计人对统计事业的共同价值取向,是统计工作的行为指向。
(2)统计管理职责体系建设。统计人员的管理职责建设是保证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的有力支撑。统计管理职责建设既包括统计人员队伍建设,也包括统计人员队伍的管理建设。一方面,必须配备与统计业务相适应的统计人员;另一方面,必须建立与统计工作相匹配的统计人员职责管理体系。要按照不同统计工作的业务要求,如报表上报的要求等设置统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分细项具体列出统计人员所负责的工作要点。
(3)统计业务操作提升建设要求。受人员机构编制影响,现有统计人员特别是统计系统内人员结构力量等很难在短期内进行提升,所以必须向业务操作要效率,要不断提升现有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养。一是强化培训教育。在培训中要以操作为主,讲为辅,确保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二是强化实际演练,可以通过课题研究、分析讨论、技能竞赛等活动比拼提升操作技能水平。
(4)业务外在支撑建设。统计业务内部要充分利用网络直报便捷的网络资源,探索普查对象直接上报普查数据的有效途径,探索业务流程优化,减轻调查对象负担。统计系统业务外部,要加强对要加强对统计业务指标的解读宣传,消除调查对象的误解,如利用各类统计宣传媒介等对统计调查业务的意义、方法和指标含义进行有效解读。对于确实不配合的统计调查对象,要能够按照统计法律法规采取相应措施。